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化学反应原理 >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 化学平衡 > 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题型: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5 题号:16854963
CO2的回收与利用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课题。工业上有一种用CO2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CO2(g)+3H2(g)CH3OH(g)+H2O(g) △H=-49.0kJ·mol-1。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2L的恒温刚性密闭容器中,测得的氢气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实线)。

(1)下列说法能表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序号)。
A.3v(CO2)=v(H2)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n(CO2):n(H2)保持不变D.压强保持不变

(2)b点逆反应速率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点正反应速率。
(3)平衡时CH3OH的产率为_____(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若平衡时的总压强为p0,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
(4)若达到平衡后往容器中充入4molCO2,2molH2O,请问此时v____v(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
(5)仅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再进行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达到新平衡时的平衡常数与原平衡相比____。(填“增大”,“减小”或者“不变”)。
(6)如果要加快反应速率并且提高H2平衡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写两条)。

相似题推荐

【推荐1】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Ⅰ.探究影响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时,设计如下系列实验:
实验序号反应温度/℃Na2S2O3溶液稀H2SO4H2O变浑浊所需时间
V/mLc/(mol·L−1)V/mLc/(mol·L−1)V/mLt/s
255.00.1010.00.500t1
505.00.1010.00.500t2
TV10.108.00.50V2t3
(1)写出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该实验①、②可探究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预测t1_______t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①、③可探究硫酸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T =_______,V2 =_______,预测t1_______t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Ⅱ.为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假设加入物质后溶液体积视为不变:

(4)试管a中加入铁粉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溶液颜色_______(填“变浅”“变深”或“不变”);试管b中平衡_____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试管c中溶液颜色_______(填“变浅”“变深”或“不变”);给试管d加热,溶液颜色变浅,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022-11-02更新 | 406次组卷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已知溶液中存在平衡:   溶液为橙色,溶液为黄色。为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溶液
序号试剂X
溶液
溶液
5~15滴浓盐酸
5~15滴溶液
Ⅰ.方案讨论
(1)ⅰ~ⅳ中依据减少生成物浓度可导致平衡移动的原理设计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已知为黄色沉淀。某同学认为试剂X还可设计为溶液,加入该试剂后,平衡向着___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颜色将_______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Ⅱ.实验分析
序号试剂X预期现象实际现象
溶液溶液变黄溶液橙色加深
溶液溶液橙色加深溶液颜色变浅
5~15滴浓盐酸溶液橙色加深溶液橙色加深
5~15滴溶液溶液变黄溶液变黄

(3)实验ⅰ没有观察到预期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实验ⅱ的原因与其相似。
(4)通过实验ⅲ和ⅳ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
(5)某同学认为将ⅲ中浓盐酸替换为浓硫酸也可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用浓硫酸替换浓盐酸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理由是___________
(6)某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溶液与浓盐酸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实验i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小组同学设计了两个实验,验证了该反应的发生。
①方案一:取5mL浓盐酸,向其中加入15滴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绿色(水溶液呈绿色),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请你设计方案二:___________
2024-03-12更新 | 14次组卷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因此,诸多科学家都在大力研合理利用和CO以减少碳的排放。
(1)可通过以下4种方式转化成有机物,从而有效实现碳循环。
a.
b.
c.
已知:
以上反应中,最环保节能的是_______,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_______。(填编号)
(2)我国科学家设计出一条仅11步的工业合成路线,实现了到淀粉的合成。其第一步是把还原为甲醇(),该方法的化学方程式是:   。回答下列问题:
①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消耗了
B.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C.在绝热恒容的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再变化
D.在恒温恒压的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②该反应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大小为:Ea(正)_______Ea(逆)(填“>”、“=”或“<”)
(3)利用CO高温时与磷石膏()反应,可减少CO的排放,又可以实现硫酸盐资源的再利用。已知该反应的产物与温度有关。
①在700℃时,主要的还原产物是一种硫的最低价盐,该物质为_______(填化学式)。
②在1150℃时,向盛有足量的真空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O,反应体系起始压强为,主要发生反应:。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50%,则初始时_______mol/L,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_______MPa(忽略副反应;气体分压=总压×气体物质的量分数)。
(4)工业上也可用炭粉还原磷石膏,该反应的产物与C/S值(炭粉与的物质的量之比)有关。向密闭容器中加入几组不同C/S值的炭粉与磷石膏的混合物,1100℃煅烧至无气体产生,结果如图所示。当C/S值为0.5时,反应产物主要为CaO、;当C/S值大于0.7时,反应所得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2022-09-21更新 | 1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