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8521 道试题
1 . 请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将保卫新生政权、确保国家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

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安全的主要特点是维护发展安全。邓小平同志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国家安全要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开创新局面。

——摘编自人民网《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在五年内提高1/3,工资制代替供给制,劳动保险公费医疗等福利费用大幅度提高,国家掌握了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工业经济,为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

时间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95219.1%1.5%0.7%71.8%6.9%
195632.2%53.4%7.3%7.1%趋于零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习近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有何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新时代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建言献策。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军事对抗,从而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要想使中国早日富强起来,就必须建立起一个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都是从发展轻工业开始的,大致花50年到100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只用了十多年就实现了工业化。……我国确立了以苏联为主要学习对象,优先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的“一五计划”。

——摘编自《中国民生60年》

材料二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五计划”为何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2)根据材料一、二、请用示意图的形式展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
(3)综上所述,说说你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得到的启示。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4 .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①唐蕃会盟碑

②西夏货币

③金奔巴瓶

材料二:元朝的民族融合并不是单向的,而是民族之间互相影响。接受和包容,它不是强制同化的结果,而是在长期交往和共同生活中自然浸润而成的。在多民族共居的情况下,蒙古人,色目人带来了他们的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同时他们主动学习儒家文化、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诗人。艺术家。各族人士能过婚姻,诗文酬答、宴会雅集等交流,深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文化面貌和生活习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陈彩云《元朝强化了中华民族一体格局》

材料三:清朝前期,统治者经略边疆,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作为近代领土国家的版图,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愈益紧密。清朝皇帝曾得意地宣称:“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1)从材料一中找出能说明以下主题的文物。(写序号即可)
中央政权对边疆地方的管辖:
民族政权间的和平相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民族交融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出现的新民族。
(3)根据材料三,简述清朝前期经略边疆对国家版图的意义。并综上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进行探究。

材料一:民以食为天,某同学以“农业的发展”为主题搜集如下资料。

朝代资料
唐朝曲辕犁、筒车
宋朝秧马、占城稻
明朝《农政全书》玉米、甘薯等
清朝黄河、淮河等的治理

材料二:唐太宗认为:“夫民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因此他注重农桑,轻徭薄赋,使社会经济繁荣起来。明初,朱元璋下令各地流亡人民还乡生产,还乡者皆免税三年,量力开垦土地。清初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等

材料三:明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如玉蜀黍(即玉米)、番薯(俗称地瓜),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高产作物的推广,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清初荒地极多,随处可见,而到康熙末年,则大都被开垦耕种。因而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特别是地丁合一之后,人口数字急剧增加,乾隆十四年(1749)为1亿7000万,至嘉庆十七年(1812)增加到3亿6000万。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任选其中一例农业生产工具的发明,指出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历代统治者对经济的发展有何共同态度?结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作物品种、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
(4)综上探究,你认为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6 . 契丹开国君主阿保机重用汉人谋士,学习中原文化和制度;采用汉字偏旁创制契丹文字,建立孔子庙,春秋祭拜;他还创立南北面官制。这些措施的结果是(     
A.促进了契丹政权的中央集权B.增强了契丹国的实力
C.使契丹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D.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7 . 唐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其中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女道人鱼玄机等,这种现象(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进步B.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
C.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D.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8 . 经济特区是技术、管理、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下列城市属于经济特区的是(     
A.重庆B.武汉C.上海D.厦门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图一文章引发了哪一场大讨论?图二的“谈话要点”与哪一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幅图片所示内容的共同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哪一历史性决策?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哪一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年代尺中①②处对应的理论成果。例举①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成果。
(3)综上所述,概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昨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10 . 八年级1班举行“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主题学习。请你阅读材料,与1班同学一起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材料一:旧中国的外交

1842年中英①___(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绘画)1901年,②___(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的场景

材料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材料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据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结合所学知识,补全①②。
(2)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你认为在时间轴上还可以增加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简要说明理由。(要求选取1949—1979年之间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外交事件,在答题卡的时间轴上分别标注出这两个历史事件;时间轴上的事件顺序要正确。)
(3)材料三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中国近代以来外交发展的认识。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