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春秋争霸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上面两幅地图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形势的变化,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二   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器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并为扩大耕地,开发山林,发展水利交通创造了条件。

——改编自《管子》

(2)根据材料二,说明春秋时期推动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原因。这一社会变化促进了哪一新兴阶级的出现?
2 .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我国境内有大大小小一百多个诸侯国,经过二百多年激烈兼并, 到春秋末战国初的时候,只剩下一二十个大国。由此反映了历史发展趋势是(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B.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C.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D.封建制度正在逐步确立
2023-11-1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材料二: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避讳)强大(代指背景强大的人或势力),赏不私亲近(亲近的人)……期年之后,道不拾遗(路上丢失的东西没有人去捡拾),民不妄取(老百姓不敢乱取非分之财),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论这一变化。
(3)材料三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指出“商君治秦”取得的效果。
(4)材料四局面的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5)综上所述,概括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的因素。
2023-11-1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12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据记载,春秋时期有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国,发展到战国初期只剩二十来个诸侯国,到战国中后期就只剩下战国七雄了。这说明(       
A.春秋时期大国争霸B.统一趋势不断增强
C.战国时期百家争鸣D.战争不止社会倒退
2023-10-1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冠城七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考古学者在登封王城岗发现城址(下图一),年代为公元前21世纪左右。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青铜壁[jiǎ](下图二),高66.5厘米,口径30.7厘米,重20.5千克,于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文献记载青铜舜用以行裸[guàn]礼,亦可滤酒,双柱可能用来悬挂滤酒网。

材料三:宜侯失(cè)簋(guǐ)(下图三),是西周早期青铜器。宜侯失簋于1954年在江苏镇江大港镇烟墩山出土,共有铭文120余字。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铭文大意为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赏赐他鬯[chàng]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田土、山川、奴隶等。矢原为虞侯,改封为宜侯。宜可能就在该青铜器的出土地丹徒县一带。


材料四:

从公元前679年到公元前643齐桓公称霸时代
从公元前642年到公元前633宋襄公称霸不成,楚人强盛时代
从公元前632年到公元前547晋楚争霸时代
从公元前546年到公元前530楚国独盛时代
从公元前529年到公元前527晋楚皆衰,吴越尚未强盛的时代
从公元前528年到公元前476吴国强盛时代
从公元前475年以后越国强盛时代
(1)你认为材料一中发现的城址与哪个王朝有关?
(2)材料二中“青铜晕”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青铜铸造技术?
(3)材料三中宜侯失簋是研究西周什么制度的重要史料?
(4)宜侯失簋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5)请你为材料四起一个标题。
2023-10-1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政由方伯”对当时时局造成的影响是(       
A.部落征伐B.春秋争霸C.百家争鸣D.一统六国
7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局面的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023-08-1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史记》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齐桓公、晋文公等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出现(     
A.实行分封制B.诸侯争霸C.贵族等级D.秦国统一
9 . 依据《史记·楚世家》的相关记载,历史教师讲述了如下一个故事,从中可以看出(     
起点:楚武王言“我蛮夷也”。
发展:不到百年,楚庄王陈兵问鼎。
高潮:吾楚郯之战后,楚庄王论“武德”。
结尾:战国后期,出现“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局面,楚国一度被推为合纵之长。
A.分封制度的强化B.民族之间的交融
C.六国统一的完成D.南方经济的开发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春秋大事表》记载:“春秋时期,鲁国作为诸侯朝见周天子仅三次,而去齐国十一次,去晋国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兼并战争,变法改革B.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C.社会动荡,经济凋敝D.思想活跃,文化繁荣
2024-01-1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