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1 .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

——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司马迁、蔡伦、张仲景、华佗等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据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处于分裂割据时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继续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祖冲之是其杰出代表。

——据张岂之《张岂之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四: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填写出下表中的代表人物。
道家儒家墨家法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依次指出材料二中“突出的成就”的主要表现。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杰出代表”的理解。
(4)根据材料四,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023-01-0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阳新县光谷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动荡与变革的春秋战国时期

材料一: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京津冀地区北有燕国、南有邢国、赵国,中部有中山国;在燕国的东边有商初建国的孤竹(在今河北卢龙、迁安一带),战国时被灭,燕国北边有东胡。在不断的争霸中,京津冀地域形成燕赵对峙的格局。燕国占领河北北部,包括今天的天津、北京;河北中南部为赵国的疆域;齐国占领河北东南部一小块。

——首都博物馆《京津冀历史文化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在地图上①②处填入相对应的诸侯国名称。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局势。

材料二:春秋以前的“耦耕”完全依靠人力,春秋战国时期有了牛耕,利用畜力进行耕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春秋末至战国早期普遍使用石、木等制成的农具,铁农具不占主要地位,战国中后期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耕作技术的进步。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使用的特点。

材料三: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管理)也,纷纷则易使(驱使)也,信(诚信)可以守战(守城作战)也。

——《商君书农战》

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成功地把秦民全部变成了国家工具:一种是“生产工具”,为国家增加财富;一种是“战争工具”,为国家拓展疆土。

——摘编自白效味、黄朴民《天地大变局与帝国秩序重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商君对待农业的态度。分别写出与材料三中“生产工具”和“战争工具”相对应的商鞅变法的措施。

材料四:战国时期,齐国的援下学宫是由官方举办的高等学府,它的建立与齐国统治集团图霸争雄的政治目的密切相联。不同学派聚集在此讲学,众多著名学者思想交流、碰撞,促进了各家学说相互吸收与融合。

——摘编自樊克政《学校史话》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稷下学宫创办的作用。
2023-01-0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活跃,许多杰出的思想家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出现诸子百家,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1)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要播出一期“百家争鸣”的讲座,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几位著名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请你将材料中的相应人物填写在括号里。
甲:以法治国——
乙:民贵君轻——
丙:兼爱非攻——
丁:顺应自然——
(2)以史为鉴,学以致用。在我们亲爱的校园中,偶尔会出现破坏公物的现象,根据你对儒家、法家、道家三家思想的理解,谈谈如何遏制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三家任选一个即可)
(3)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呢?
2023-01-0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中宁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下面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A.春秋争霸B.战国七雄C.百家争鸣D.变法改革
2023-01-02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家争鸣”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至于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各家都有尖锐的批评,其极致处,则要君主完全以法为教,扫除异己……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征。

材料二: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剑桥中国秦汉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书同文”的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以中华文化为主题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7 . 观察下列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按顺序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朝代。
A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被称为什么?
(3)西汉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被称作什么?南北朝时哪次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4)纵观上述历史时期的发展,你有什么样的感悟。
8 . 春秋战国是古中国剧烈变革的时代。那时私人讲学之风已盛,又兼各国延揽人才。因此,才智之士辈出,各以所见著书立说,以应当时的需求。材料揭示了百家争鸣的(     
A.背景B.内容C.观点D.影响
9 . 小明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笔记中有“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变法、改革”“百家争鸣”由此可以推断他正在研究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的产生C.社会大变革D.民族大交融
10 . 战国时期,齐国创建稷下学宫,诸子百家的学者都在此自由发表学术见解,不少人被“受上大夫之禄”。各家学者纷纷聚众讲学,著书立说。由此可见战国时期(     
A.私学开始兴起B.各家学派治国主张接近
C.思想学术繁荣D.法家思想受到国君重视
2022-12-30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