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崤函古道路面为石灰岩质,是沟通长安与洛阳东西两大古都交通干道上的枢纽路段。丝绸之路开通后崤函古道又与其他通道组合,由原来的境内通道,发展成为闻名于世的国际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考古工作者对这段古道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拔顶和坡下有蓄水池,利用自然石油坑加人工刻凿而成。经考证,蓄水池是用来存储雨水,以供来往牲畜或行人饮用。

——摘编自《河南陕县崤函古道》

材料二

阿庇乌大道是古代罗马人修建的第一条也是最著名的军事道路。其工程品质可靠,坚固牢实(一小层石头用灰泥抹缝后,构成坚实的地基),“全天候”使用,无论雨雪风暴、翻山过桥随时都可以保证畅通。平时的交通军旅以坐骑为主,货物则用军运,因此这种道路必须宽度划一,足容数队军骑来往通行,还要保持路线基本平直,上下坡度力求低缓,桥涵设施配套齐全。

——摘编自《阿皮亚古道》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崤函古道和古罗马阿庇乌大道的相同之处,并指出交通道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上述材料图片展示的遗迹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请就遗迹保护谈谈你的做法。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统一后,官员王绾等建议说:“如今六国刚亡,燕、齐、荆(楚)处于僻远之地,如不分封建国,谁去管理?臣等请陛下分封诸位皇子为王。”

李斯说:“只能建立郡县,而绝对不能封王。至于皇子和众位功臣,国家从赋税中拿出钱财重重给予赏赐就可以了。”

周青臣说:“把诸侯国变成郡县,人人都可安居乐业,避免战争祸患,皇帝的江山可以传之万世。”

淳于越说:“殷、周王国绵延千余年,是因为将王室的子弟和功臣分封为诸侯国作为依靠,若废分封,置郡县,一旦发生大臣篡权之事,将无以自救。”

最终,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意见。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下令烧毁六国的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百姓只可以保留秦国的史书和医药、占卜、种树之类的书籍;如有人再谈论儒家诗书,就判处死刑。此后,还有一些儒生和方士批评他的治国政策,被他活埋。

材料二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唐)胡曾


(1)下列结论都是正确的。请你仔细阅读材料一,如果该结论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括号中划上“正确”,如果是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中划上“错误”。
①秦朝统一后,国家应该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人们持不同意见。(     )
②秦始皇最终决定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
③秦朝建立后,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
④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     )
⑤秦始皇穷奢极欲,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他建造宫殿和陵墓。(     )
(2)材料二中“胡”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个少数民族?诗人胡曾对修筑“万里城”持肯定还是否定态度?结合所学知识,你对修筑“万里城”是怎样评价的?
2021-08-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1)图一中画像人物是谁?他一生中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图二是(     )的政治体制示意图,在这种体制中,(     )掌管行政,御史大夫掌管(     ),在地方推行(     )。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图一人物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2021-04-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梅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新皇帝……废除了所有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此外,新皇帝还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的“新皇帝”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他在文化、交通方面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
(3)材料二中新皇帝实行经济集中化的措施有哪些?
2021-04-2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表,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推行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人物秦始皇汉武帝
措施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筑长城,北击匈奴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铸五铢钱北击匈奴
A.抵御外来侵扰B.加强思想控制C.促进经济发展D.巩固国家统一
6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进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原文大意:在天地和东南西北之间都是皇帝的土地,西边到沙漠,南边到岭南,东边是东海,北边过了大夏,只要是有人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什么事件为秦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二



(2)你从材料二中了解到哪些历史信息?这些历史信息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影响?

材料三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2020-11-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麻城市部分初中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仔细分辨两幅图片,其中战国形势图是哪幅?比较图A与图B,找出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2)指出战国时期的重大战役一例,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局面,主要是由于西周实行的哪种制度所埋下的祸根?

材料二   



(3)观察材料二,图1反映了秦朝实行什么地方管理制度?图2反映了秦朝采取的什么措施?这些制度、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2020-11-1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封诊式》,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代
A.休养生息的政策B.分封制度的推行
C.法律制度的严酷D.基层管理的状况
2020-08-01更新 | 4078次组卷 | 73卷引用:历史(湖北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现代治国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5)请举例说明孔子“智慧”的现实意义。
10 . 学会辩证评价历史人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

——毛泽东在1964年6月24日接见外宾的谈话(节选)

材料二   秦始皇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社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根据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整理

材料三   到了晚年,汉武帝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时候,讲到了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改革之举。他以回顾和总结的口吻讲到即位之初他面对的选择:“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汉武帝登上历史舞台后,汉朝的政治局面为之一变,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孙家洲《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

材料四   武帝在位54年,他把汉代推向鼎盛时期。但就是在鼎盛的背后,出现了“物盛而衰”的局面。武帝的穷奢极欲,繁刑重敛,迷信神仙,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其行为同秦始皇极为相似。

——根据魏文清《汉亡探源》(载《北方论丛》1993年第4期)整理

材料五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即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成功与失败、优点与缺点……杰出历史人物也不例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而在评价杰出人物时也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的分析。

——摘自百度文库2019年8月20日《浅谈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秦始皇“把中国统一起来”后全国通用的官方文字。简述统一文字对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当时实施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在思想方面的“改革之举”并说出该项“改革”的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汉代出现“物盛而衰”局面的原因。
(5)运用材料五中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结合史实对秦始皇或汉武帝进行简要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