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材料二 “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韩非子》


(1)小明观察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一个诸侯国曾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而在战国形势图上却找不到,请你告诉他是哪个诸侯国?为什么?
(2)如果你是战国时期的外交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你将提出怎样的策略?并简述你的理由。
(3)阅读《秦朝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用文字或简图表示出秦朝的疆域。
(4)从材料一中图片分析,你认为历史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2019-12-1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如表是晓丽同学复习秦汉知识时整理的课时目录。据此,为其选一个恰当的单元标题(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A.早期国家的产生B.社会变革与文化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024-01-3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下框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部分目录。根据目录内容可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A.社会动荡与变化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中华文明的起源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4 . 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下图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标题(     
关键词:秦统一中国
秦末农民大起义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A.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023-09-19更新 | 195次组卷 | 38卷引用: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南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下图是晓丽同学复习秦汉知识时整理的课时目录。据此,为其选一个恰当的单元标题(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6 . 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了“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自秦汉以来,华夏民族往往将国家的强大、统一和民族的安全、和睦作为评判国家、民族强弱兴衰的基本标准……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以来华夏国家和民族意识的变化。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



(2)指出材料二中人口迁移的方向,说出此时期人口迁移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三: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在淝水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

——樊树志《国史概要》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及影响。
(4)综上所述,概括中华文明发展的特点。
7 . 中国古代先民利用独特的政治智慧,开拓了广阔的疆域,形成了浓厚的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为小康。

——《礼记·礼运篇》


(2)材料二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首领的传位方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3)观察图1图2,判断它们分别是哪一时期的版图,并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材料四: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 孟子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 墨子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 管子

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4)阅读材料四,你从中体会到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2021-04-2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中国历史上在长期的民族交融和政治管理中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共同体。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篇》


(2)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家”是指什么?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首领传位方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3)观察图一、图二,请你判断它们分别是哪一朝代的版图,并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2020-11-2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先民利用独特的政治智慧,开拓了广阔的疆域,形成了浓厚的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篇》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首领的产生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晋国在称霸过程中,不仅灭掉周围三十余国,兼并了部分戎狄部落,还向东夺取了卫、郑、鲁等国的部分土地。

——《政区地理山西历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材料四:



(4)材料四中图一是哪一时期的形势图?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简述秦统一的影响。
2021-02-0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孝义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