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57 道试题
1 . 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大道之行也》

材料二   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   封建亲戚,以屏藩周。

——《左传》

材料四

材料五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有的还企图谋反……朝廷对地方控制很弱,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那时候,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社会上出现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汉武帝即位后,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摘自部编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出在王位继承上实行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三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3)材料四反映的是秦朝在实现统一后在全国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图中①处所掌管的具体事务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概括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解决措施?
2024-04-0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巩固统一,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阅读以下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到了后代亲缘关系逐渐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家),诸侯更相(竞相)诛伐,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秦亡的历史教训,时时影响着汉初统治者的决策,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再次得宠。经过70年的休养生息,这一思想已不能适应地主阶级的要求。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现大一统的儒家思想便起而代之。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而罢黜百家,他培养和提拔了大批儒生充任各级官吏,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等

材料四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拆枉过其正矣(藩王建的宫室、设置的百官等,与朝廷的规制一样)。

——《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五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

——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谁?他完成“扫六合”的时间是哪一年?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李斯反对的是周朝的什么制度?李斯的反对得到了皇帝的支持,此后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3)据材料三,简述汉初到汉武帝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并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4)为解决材料四中出现的问题,汉武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
(5)根据材料五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2024-04-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秦始皇、汉武帝均为我国历史上影响巨大的封建帝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秦朝统一的措施(部分)。

材料三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弊端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摘编自《哈佛极简中国史》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谁?李白诗句歌颂了他哪一丰功伟绩?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一指出,秦始皇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图二、图三反映出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该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秦皇汉武”被人相提并论,你认为他们共同的伟大政治功绩是什么?
2024-04-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 国家走向统一, 民族实现融合, 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战胜蚩尤部落,渐渐形成日后的华夏族。相传,炎帝发明了农耕,推广了用火,建立了原始部落,使人民安居乐业。黄帝发明了舟、车等文明成果,二者齐头并进,共同开创了华夏早期文明。

——《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秦之一统, 不仅实现了对诸夏领域的一统。 而且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并南越、西南夷、西戎建立起空前广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武帝)事实上是以儒家的 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以儒补法,巩固 大一统 。秦汉以来大一统观念形成以后,历朝历代,无论是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期,皆以天下一统为正流,以天下分异为歧路。

——贾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国历史上的 华夷大一统

材料三   张骞通西域后, 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写出开创华夏早期文明的始祖是谁?   后人尊崇他们什么?
(2)根据材料二,写出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帝王是谁? 为加强对“空前广大”国家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汉武帝“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采取了什么措施? 秦汉以来逐步形成了什么观念?   
(3)根据材料三,写出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2024-04-0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
拓跋贺赖
丘穆陵独孤
步六孤贺楼
(1)根据材料一写出改革名称,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这次改革影响。

材料二: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大一统”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主旋律。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

——摘编自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思想文化的一统”“政治的一统”分别采取的措施。归纳汉武帝采取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

材料三: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3)依据材料三,归纳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2024-04-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羊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并列存在的,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在经历过战争重重洗礼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的飞跃。

——摘自黄朴民《从分裂到统一》

材料二   史料说史


秦半两铜钱
秦半两铜钱内蒙古赤峰、陕西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衡器八斤铜权
衡器八斤铜权陕西西安、咸阳、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材料三   秦汉时代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汉武帝是其中的伟大人物。电视剧《汉武大帝》中这样评价他: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恒的名字,这就是大一统的汉朝。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到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
(2)材料二中的图示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
(3)材料三赞扬了汉武帝的丰功伟绩,结合史实概述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综上所述,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2024-04-0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在不断的强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命,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限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已地侯之。被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政治建制的特点,并谈谈秦朝政治建制对后世的影响。
(3)材料三中“偃”认为当时中央面临着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上从其计”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以上材料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的治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2024-04-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维护统一·制度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的统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历史的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与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比以前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经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各国的变法虽然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打击旧势力,扶植新势力,这种同一性为统一奠定了基础。秦国的变法,比其他六国的变法更为彻底,取得国富民强的后果而且社会体制也显得更为先进,由它来完成统一是水到渠成的事。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依据材料一、说一说秦统一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袤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

——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回答
(2)秦国于哪一年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有何意义?
(3)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朝的“帝国结构”指的是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说明此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材料三   建立起统一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秦始皇,又分别从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推行了巨大的统一工程,铸就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雏形。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4)说一说秦始皇在经济、军事方面对“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形成还做出了哪些贡献?
2024-04-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他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些主张,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武帝治下,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武帝认为任用饱读儒家经典之士有利于君主,因为他们自律、利他、识礼、循规,而且忠于上司。他还建立了一种用儒家经典来培养未来人才的国家教育体系,如建太学,聘用博士讲授五经《易》《书》《诗经》《礼》和《春秋》。

——摘编自(美)伊佩霞《剑桥中国插图史》

材料三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与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摘编自唐志君《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家学派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立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的皇帝是谁?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和地方分别推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使“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尊崇儒学对国家治理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请写出现代国家的治理方略。并结合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2024-04-0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在中国历史上,他创造性地开创了一套管理中央的行政制度以及影响后世的地方制度。

——历史学家翦伯赞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选摘吴嫁祥《公天下》

材料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操《龟虽寿》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开创了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的“上”是谁?他听取主父偃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政治措施?有何高明之处?
(3)材料三中“志在千里”指的是什么?为实现远大理想,曹操在军事上做了怎样的努力?
(4)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政治家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有何共同之处?
2024-04-0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