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5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最终各自建立起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形态,为以后大一统专制帝国的出现,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____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下面的示意图中A、B、C处填上对应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二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并指出该朝代统治的突出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主父偃之计”,并概述其产生的作用。
2024-03-2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某校七(2)班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进行探究,请你结合下列材料与要求,帮助完成。

材料一   在春秋这个乱世里,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扩张和融合。主要参与者不断扩大自己的疆土,也不断地收纳本来不归属于他们的族群,融合为新的族群国家。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


     
图1 春秋初期及春秋后期诸侯国分布对比图

材料二   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的国家治理基本模式。

——摘自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秦始皇汉武帝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和度量衡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材料三   孝文帝(467—499年)在位29年,是北魏改革最为频繁的历史阶段。对他的改革,史学界的评价,大致可分为三种观点:一是赞扬肯定;二是褒贬兼有;三是全盘否定

——摘编自叶言都《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北朝的遗产》等


      
图2 北魏疆域(局部)、陶俑及孝文帝时期姓氏对应列表
(1)观察材料一图1两幅图片,指出春秋前期和后期诸侯国形势的变化,并说说这一变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的政治特征。
(3)根据材料三及图2信息,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三中任一观点加以解读。
2024-03-2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建立健全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时间事件影响
西汉A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北魏孝文帝改革B
唐朝C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材料三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完成表格A、B、C三处内容。
(3)结合所学,“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为防止此局面的再度出现,元朝起推行了哪一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地方行政制度的设置在地理方面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4)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古代国家治理的认识。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皇帝制度是秦始皇的首创。(     )
B.秦始皇又在地方开创了县制。(     )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前140年)后开启的尊儒活动失败,公元前136年—前124年3次大的尊儒活动取得成功,并兴办太学;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3年,对匈奴开战;公元前127年,收复河套,同年颁布推恩令;公元前124—前119年,卫青、霍去病连续4次大战匈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同年实行盐铁专卖;公元前118年,统一货币;公元前112年,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

——摘编自杨生民著《汉武帝传》


(2)根据材料,分类整理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四方面的措施,在四方面措施中,分别选择一个史事绘制时间轴,并分析这些史事之间是什么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秦皇、汉武相同的治国理政措施?
2024-03-20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巩固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材料一:巩固统一之政治篇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西汉初年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西汉为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其中秦朝采取的措施对后世有何影响?

材料二:巩固统一之经济篇

货币是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从古至今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下令以__________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__。这些经济措施对巩固统一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三:巩固统一之思想篇

汉武帝将不治儒学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黄老等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为丞相,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批准博士官置弟子50人,根据成绩高下补郎中文学掌故,吏有通一艺者选拔担任重要职务。

——摘自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强化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并简析这一措施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秦汉的大一统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2024-03-2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投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为天子镇守疆土、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在自己国内可以将土地继续向下分封给子弟亲属。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在全国范围内废除诸侯,建立起单一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地方行政体制,这是一种“中央——郡县”一元化的行政体制。全国境内的多民族,被纳入郡县这样的行政管辖范围之内,由行政管理所带来的政治上的统合可打散乃至融化族群上的差异。郡县控制了地方,有利于集权和统一。

——摘编自王震中《大一统思想的由来与演进》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力和义务。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郡县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影响。
(3)材料三哪场战役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战役产生的影响。
2024-03-2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某校七年级(4)班同学以“社会发展与国家治理”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即位后,先后任用商为左长、大良造,进行全面的社会改革。在政治上,重刑治民。在经济上,鼓励农业生产。粮食和布帛生产多的,可以免除劳役。除井田开阡陌,统一了度量衡。在军事上,按新下敌人首级数受爵。凡在战争中斩得一个敌人首级的,赏给爵位一级:要做官的,委任五十石俸禄的官。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从一个落后的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为以后灭六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姜越《鼎盛春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哪些?并归纳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材料二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2)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二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二所表述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四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                                                    
B.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县令统领。            
C.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推行郡县制产生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   汉武帝实施新经济政策,加强中央集权体制,通过统一币制、官营盐铁、建立均输和平准制度等措施,打击豪强商贾势力,驱民归本,增强中央政府经济实力。

——摘编自张伟《汉武帝实施新经济政策因素分析》

下图为西汉铜币五铢钱,字体清晰,重量实为五铢,不易盗铸。



(4)上图所示文物从类型上属于____(A.文献史料B.口述史料C.实物史料)。(答题卡上只填字母番号)根据材料三,归纳汉武帝为解决经济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采取这些措施有什么影响?
2024-03-20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秦朝疆域图                                                                                  图2   西汉疆域图

材料二   民族交融不断在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材料三   秦之一统,不仅实现了对诸夏领域的一统,而且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并南越、西南夷、西戎,建立起空前广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武帝)事实上是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以儒补法,巩固“大一统”。秦汉以来“大一统”观念形成以后,历朝历代,无论是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期,皆以天下一统为正流,以天下分异为歧路。

——贾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国历史上的“华夷”与“大一统”》


(1)图1秦朝疆域的最西到____,为了配合对南方的军事行动,秦始皇派人开凿了____,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图2西汉的都城A是____管辖B处的最高长官是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朝和西汉民族交融的表现。
(3)材料三中为加强对“空前广大”国家的统治,秦朝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归纳秦汉以来历代统治者建立和维护政权的主流观念是什么?
2024-03-1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10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袤的统一的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采用了郡县制,牢牢的掌握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权。建立起统一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秦始皇,又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推行了巨大的统一工程,铸就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雏形。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公元前230年,秦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
B.郡县制的设立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
C.秦始皇统治时期大兴土木、徭役繁重。(     )
(2)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除郡县制外,秦始皇还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各举一例)

材料二

图一“渔”字铁斧

高16厘米、宽7.2厘米,斧面上有凸起的“渔”字。这是渔阳郡铁官作坊的标志。
图二五铢钱

直径2.5厘米,出土了百余枚,都是汉武帝及其子昭帝时期统一铸造发行的五铢钱。
(3)史料是我们探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图1、图2两幅图片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印证了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行的哪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影响。
2024-03-1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永川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周初分封诸侯示意图                                                                                图B     秦朝形势图

材料二   西晋统一后又重开分封之议。司马氏鉴于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再次大封同姓诸侯王,并允许王国置军,镇守荆、扬、关中要地,取代异姓将领。其结果不但重蹈西汉封王致乱覆辙,而且酿成更大祸乱。

——摘编自沈重《略论历代政区演变与中央集权》


(1)图A中的①处是____(地名);图B所示王朝亡于公元前____年;读图B可知,该王朝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地方的____(制度);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汉武帝实施了“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更大祸乱”指的是西晋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从中国古代两种地方行政模式中任选一个,进行简要评价。
2024-03-1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