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全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对地方的控制。

材料二   全国分为36个郡,后增至40多个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1)材料一、二分别是哪一朝代在地方上采取的政治制度?写出这两种政治制度的名称。
(2)“县”作为今天地方行政机构的名称,是受以上哪一政治制度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实行两种政治制度的共同目的。
2024-04-0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青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在材料一中的①、②处填写出相应的制度和人物。

材料二   在白寿彝的《中国通史》中这样记载着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面临的问题

烦恼一:经过兼并战争,山东六国的国王都一个个变成了秦的阶下囚。面对如此巨大的历史性的胜利,秦王(嬴)政认为,如继续使用号,远不足以显示其胜利者的威严及其至尊的地位。

烦恼二:秦始皇倚仗皇帝的无上权威,总揽朝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不过,不管他怎样日夜兴作,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但总不能事事躬亲,包揽一切。

烦恼三:在全国范围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地方统治形式呢?

(2)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秦王嬴政如何解决烦恼一的问题?
(3)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秦王嬴政如何解决烦恼二的问题?
(4)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分析,秦始皇建立了什么制度来解决烦恼三?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5)以上三个烦恼的解决,共同反映秦朝创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2024-04-0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10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袤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

——摘编自郭沫若《中国史稿》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新皇帝废除此前的王国和诸侯,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的“新皇帝”是谁?材料二中秦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创新举措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三   这位新皇帝下令,把简化后的秦字作为通用的标准字体,颁行天下,这种字体叫小篆……下令把原秦国使用的圆形方孔铜钱作为通行全国的统一货币……还下令把秦国度量衡的标准器颁行天下,统一了长度、容积和重量的标准。

(3)根据材料三,说出“新皇帝”推行的统一措施,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意义。

材料四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2024-04-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并列存在的、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在经历过战争重重洗礼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的飞跃。

——黄朴民《从分裂到统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容的变化。

材料二 ……要寻出历史趋势中之内在向往,内在要求,……才能来指导历史,使其更进。……中国史的趋势,似乎总向团结融合的方向走。虽然其间也有如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2)材料二所列举的“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时期有何共性?请举例说明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史的趋势,似乎总向团结融合的方向走”。

材料三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见下图)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说说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对于中华民族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材料四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主流是由众多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经过民族融合形成一个多元统一体。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还有它的特色:汉族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以这个醴城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内涵的理解。
2024-04-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朱码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法理上讲,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的,而不是联邦制或者邦联。单一制的主要内涵就是只有一个主权,中央在与地方的关系上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同时中央也有义务来帮助地方解决问题。基于这种关系,一方有难,八方来助。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材料二   七国之乱被平定之后,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大为削弱。这种条件下,汉武帝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进行了一系列“内兴功利,外事夷狄”的活动。

——据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2)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后来采纳了谁的什么建议?他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外事夷狄”指的是什么事件?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2024-04-0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第一卷·2021-2022学年安徽省七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三)历史试题
6 . 良好的政治制度,是历史文明发展,能够促进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期年之后,民不妄取,兵革大强。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     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

——《全球通史》

材料四     西汉初期,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兼并土地……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什么社会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商君治秦”的措施中,哪项措施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材料三中“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指的是秦朝在地方推行的哪一制度?汉武帝如何解决材料四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2024-04-0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人类对文明的追求既需要推陈出新,也需要薪火相传,更需要交流互鉴。

【工具革新——见证经济文明】

材料一   


【理念传承—发展政治文明】

材料二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感。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

——摘编自黄朴民《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协和万邦—推动文明互鉴】

材料三   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教材


(1)结合材料一、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政治上、汉朝思想上“大一统”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3)据材料三、归纳汉朝和西域交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丝绸之路的重大贡献。
2024-04-0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礼记礼运》


(1)根据材料一以德才为评判标准的首领更替方式被称为什么制度?“天下为家”又是指哪一制度?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2)根据材料二,图一中“齐”、“鲁”、“吴”、“晋”、“宋”等诸侯国的出现与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有关?图二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

材料三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诸侯要对周王尽哪些义务?并用材料原句说明这一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四   (如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4)如上图所示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根据图指出在地方建立的制度,归纳这一制度的作用。

材料五   文帝和景帝在位时奉行黄老清静无为、与民休息之治,出现了仓廪(1in)丰实,府库饶财的局面。但是,由于朝廷的无为放任,诸侯骄恣(zi),豪强坐大……

——《汉书·董仲舒传》


(5)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写出汉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和治世局面。
2024-04-0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它和西周分封制的区别,主要是:一、封国的君位和贵族职位都是世袭的,而郡守、县令则可以随时由朝廷任免;二、郡县必须直接接受朝廷的命令和监督,而封国对王朝则不一定。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的主要特点及其积极影响。

材料二   ①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1936年正式成立的东北抗日联军,除汉族外还有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充分体现了多民族团结抗战的特点。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2)用材料二的史实,补充说明A、B、D对应的观点。(填序号,每项多选、少选、错选均)。
序号:观点

A:民族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B:中国古代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的管理。
C: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D:面对外敌,中华民族显示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材料三   “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3)根据材料三、“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的主张。
2024-04-0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的对象。结合所学,分析分封制的作用。

材料二   秦朝(秦始皇)搭好了大一统的框架,创立的大一统是个全面的大一统,包括政治大一统、经济大一统、社会大一统、交通大一统、文字大一统。

——摘编自《中华文化要义:大一统》


(2)请将“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从材料二“大—统的框架”中任选除政治大一统外的两个方面并指出其具体措施。

材料三


西汉初期中央力量与封国力量对比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上从之。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简述汉武帝时期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和结果。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