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如图,已知,求证:.(过点,请按照此思路继续完成证明过程)
2024-03-1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滑县城关镇欧阳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
2 . 在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时,有如下两种实验方法.

小明受实验方法1的启发,形成了证明该结论的思路,写出了已知、求证,并进行了证明,如下:


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写出实验方法2的证明过程.
2024-01-0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新时代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分析数学试题
3 . 在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时,有如下两种实验方法.
   
小明受实验方法1的启发,形成了证明该结论的思路,写出了已知、求证,并进行了证明,如下:
已知:的三个内角.
求证:
证明:延长,过,点C
   


   
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写出实验方法2的证明过程.
2023-11-0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
4 . 如图所示,若,则________
   
2023-10-16更新 | 8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我们在小学就已经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我们是通过度量或剪拼得出这一结论的.由于测量常常有误差,这种“验证”不是“数学证明”,不能完全让人信服;又由于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有无数个,我们不可能用上述方法一一验证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因此,需要推理证明.
已知:三角形,求证:
   
小明在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后,联想到小学阶段通过“剪拼”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的活动过程,受到启发,进行了如下证明:
证明:如图,在剪拼过程中可知,延长M
   


BCD在一条直线上
是一个平角


   
(1)请你帮小明在横线处填写理由;
(2)请你写出另一种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的方法.
2023-09-05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题
6 . 如图1,已知是边长为5的等边三角形,以为底边作一个顶角为的等腰三角形.点MN分别是边与边上的点,并且满足
   
(1)尝试探究:要想证明的平分线,小诚做了如下思考,如图2,延长至点F,使,连接,通过证明______,得到,进而证得______,得证的平分线;
(2)类比延伸:在(1)的思路下求的周长;
(3)拓展迁移:当点D内部时,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的周长.
7 . 小明在用反证法解答“已知中,,求证”这道题时,写出了下面的四个推理步骤:
①又因为,所以,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相矛盾.
②所以
③假设
④由,得,所以
请写出这四个步骤正确的顺序______
2023-08-0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郑州东枫外国语、枫杨外国语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数学试题
8 . 在探索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李老师启发同学们进行填空,并请同学们思考证明方法.全班同学很快完成了填空,并从度数入手很快有了解题的思路.
如图,已知的内角,求证:____________.

小颖、小瑞、小兵三位同学想到了不同的辅助线进行证明:
小颖作的辅助线如图①,作的延长线,作
小瑞作的辅助线如图②,过点A
小兵作的辅助线如图③,作
   
请你认真阅读思考并完成如下问题:
(1)请完成填空并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
(2)运用这一正确的结论可以推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可知五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
(3)已知三角形的内角和与n边形的内角和一共为,求n
9 . 【延伸学习】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后,某兴趣小组提出如下问题:
已知:如图1,D为三角形的边的延长线上一点,射线
求证:
   
请你完成证明过程.
【总结应用】
①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证明的结论:                                            
②如图2,D为三角形的边的延长线上一点,且,求的度数.
   
【拓展推广】如图3,在三角形中,平分,求的度数.
   
2023-07-0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10 . 【教材呈现】如图是华师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76页的部分内容如图.
如图,分别用表示的三个内角,证明
   
延长至点,以点为顶点,在的上侧作,则(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请根据教材提示,结合图①,将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结论应用】
(2)如图②,在中,平分平分,求的度数.
2023-07-0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