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4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一篇散文中对两棵枯死的水蜜桃树发出了这样的拷问:真奇怪,这些果树是同时播种,长在同一片土地上,受到相同的照顾,品种也都一样,为什么有的冬天以后就活不过来呢?经过思考,他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我想到,人世里的波折其实也和果树一样。有时候,面临冬天的肃杀,那些懦弱的人,就不能等到春天,只有永远保持春天的心情等待发芽的人,才能勇敢地过冬,才能在经历严寒之后还能满树繁叶,然后结出比剪枝以前更好的果实。然后,他对自己说:跨过去,春天不远了,我永远不要失去发芽的心情。

作文要求:
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
②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③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的姓名、校名。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坚持体育锻炼为什么这么难

①体育锻炼有益健康,但坚持起来却非易事。如果想坚持锻炼,人们还是需要想办法克服大脑的这种惰性

坚持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犹如高速运转的机器需要润滑剂一般。运动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提高脑细胞的供氧和功能。还可以使脑细胞释放内啡肽,这是一种可以使人产生愉悦和镇静作用的物质,所以经常运动会使人心情和精神状态都变好。另外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和关节的活力,保持动作的灵活以及反应的敏捷,运动还可以增强重要脏器的功能,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但很多人的运动量却远远不够,为什么做一件好处多多又不难进行的事情就这么难?研究人员发现,除身体状况不允许、现代生活方式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障碍:我们的大脑不希望我们锻炼。

③在人类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的生活必须依赖体力活动,如寻找食物或种植农作物。人类进化生物学家丹尼尔·利伯曼解释说,人类进化到可以忍受高强度的活动,但也倾向于在可能的情况下休息,例如狩猎采集者不会出门慢跑来消耗多余的能量。

④研究体育锻炼的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副教授马蒂厄·布瓦贡捷说,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乘自动扶梯而不是走楼梯,这种本能并非不好,只是现代生活给了人们太多机会让人们屈服于对休息的偏好,以至于已经达到一个对健康不再有益的极端

⑤如何克服大脑的这种惰性

⑥设定明确的目标:在开始任何事情之前,先为自己设定明确的运动目标。这可以是每周几次的锻炼,每次的运动时长,或者特定的健康目标。目标的设定有助于激发动力,使运动不再是虚无缥缈的计划。选择喜爱的运动:许多人因为选择了不喜欢的运动而导致懒惰和拖延。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兴趣,还能让运动变得更加愉悦。制定合理的计划:制定一份合理的运动计划,考虑到自己的工作、家庭等各方面因素。合理的计划不仅有助于坚持,还可以避免因为时间冲突而产生的懒惰和拖延。寻找运动伙伴:与他人一起运动不仅能增加趣味性,还可以相互鼓励,减少懒惰和拖延的可能性。逐步增加运动量:刚开始进行运动时,不必过于激进。逐步增加运动量,给身体足够的适应时间。这样可以降低运动的难度,避免因为运动过于艰难而导致的懒惰和拖延。

⑦克服运动时的懒惰和拖延,建立健康生活的起点并非易事,但却是迈向健康、活力人生的关键一步。通过以上做法,我们可以逐渐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同时,注意身体信号、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将运动与全面的健康理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健康生活的目标。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克服运动懒惰和拖延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之道,迎接更加健康、积极的人生。

1.阅读文章,请写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选文第②段“研究人员发现,除身体状况不允许、现代生活方式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障碍:我们的大脑不希望我们锻炼”中加点的“研究人员发现”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4.阅读全文的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经历,说说我们到底该如何做到体育锻炼上的坚持。
2024-06-05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闻一多《红烛》诗中以燃烧的红烛自比“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动画电影《深海》则有一句备受推崇的台词:“做自己的光,不需要太亮,足以挨过寒冬和黑夜就好。”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
2024-05-2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作文题目:书柜装着旧时光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
2024-05-2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 . 为了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你所在的班级将举办“拳拳赤子心,炽热爱国情”朗诵比赛,此次活动有以下任务,请你完成。
(1)下列是同学们设计的宣传语,其中与本次活动主题不符的一项是(       
A.挥洒才情,弘扬华夏文明B.声动心弦,传承家国情怀
C.声音如诗,演绎爱国经典D.浸润书香,感受文字之美
(2)假如班级委派你去邀请校团委的王老师于本周三下午3点来班级参加“拳拳赤子心,炽热爱国情”朗诵比赛,见到王老师,你会怎样说?
(3)在爱国诗篇朗诵活动中,小智朗诵了《黄河颂》后,小慧将接着朗诵《土地的誓言》。假如你是活动的主持人,请为这两个节目的衔接写一段串联词。
(4)小慧自由朗诵《土地的誓言》时,应该使用的语气是(       
A.平缓   雄健   快乐B.愤怒   喜乐   悲壮
C.激昂   雄健   悲壮D.急切   高兴   悲壮
2024-05-2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加上每月再省出个块儿八角的,也许是三头五块的,一年就能剩起五六十块!这样,他的希望就近便多多了。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

(1)选文中“他”的“希望”或“事儿”主要指什么?
(2)通过选文对“他”的描述,说说此时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4-05-2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冉庄的“钟”声

①带着对革命烈士的敬仰,我们来到电影《地道战》拍摄基地——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村地道战纪念馆。当我们一行四人乘车进入冉庄地道旧址时,我亲身感受到了当年冉庄地道的厉害,村村相通、户户相连,既能在日本侵略者到来时有效保护百姓,又能隐身其中毙敌于无形,真乃巧妙绝伦。在地道里,我亲眼见到了精妙绝伦的地道出入口设计,有的藏在灶下,有的藏在井里,有的藏在大树上,有的藏在马槽下,让人想不到找不到,令人叹为观止,这是广大劳动人民运用聪明智慧与日本侵略者作斗争的真实写照。

②沿着狭窄的地道继续向前爬行,身子一点一点沉下去,历史的图画也一点一点清晰起来,想象着、感受着哪里有过枪眼,哪里有过战斗。在地道内,各种地下设施设计也十分巧妙,共有23种,256处之多,如地下指挥部、储粮室、兵工厂、双层地道等。冉庄地道设计之巧妙,结构之复杂,设施之完备,地道四通八达,完全不知哪条通往哪里,想出来竟找不到洞口,我们继续向前弓着腰爬行,十几分钟后,终于发现一个出口,便爬出了地道口,原来是一个炕道口,我上来后,啧啧称叹当年中国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

③离开地道后,我们四人走进村庄,当我来到村中央十字路口,看到那棵老槐树和挂在上面的大钟,脑海中浮现出高老忠敲钟报警的壮烈牺牲场面:一天晚上,高老忠深夜查哨,走着走着发现了偷偷进村的鬼子,他不顾个人安危,快速地跑到大槐树下。与此同时,鬼子也发现了高老忠,把他团团地围在树下。但高老忠面不改色心不跳,镇静自如地拉响了大钟,浑厚的钟声,惊醒了熟睡的村民,人们纷纷进入地道。鬼子这时才恍然大悟,举起手中的手枪,向高老忠开了罪恶的一枪,高老忠应声倒下,随后顽强地爬起来,再次把钟敲响!就在鬼子准备上来抓他时,他毅然决然地拉响了身上唯一的手榴弹与鬼子同归于尽。想到这,我的眼眶开始湿润了,望着这棵已失去生命力的老槐树心情十分沉重。但我深信,它一定和高老忠不顾个人安危,为了挽救全村百姓生命的大无畏精神一样,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④整个冉庄地道战遗址,浓缩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浴血奋战、夺取革命胜利的历史。今天,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更应满怀感恩和感激之心,握住革命前辈的接力棒,踏着父辈的红色足迹走下去。

1.本文是按如下思路来架构全文的,请根据提示在①②处填入恰当内容。
我们参观冉庄村地道战纪念馆——①______——我们来到村中央挂着大钟的老槐树下——②______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作为电影《地道战》拍摄基地的冉庄地道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回答。
4.请根据本文内容,说说标题《冉庄的“钟”声》的含义。
2024-05-2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雪落荷花缸

毕学文

①“下大雪,荷花缸里落满了雪。”这是汪曾祺先生在他的散文《荷花》里的一句话。不知怎的,读过老先生的那篇文章,就这一句话印象最深。这雪,自然是应景之物,窗外倏忽飘落的雪花,也恰合我的心境。荷花缸,也是我熟悉的。因为在老家山东淄博博山区陶镇上居住的人们都知道,有一家老牌的美术陶瓷厂,就曾烧制荷花缸,有白色底子带荷花图案的,有米色带水波纹的,还有纯黑釉色的,煞是好看。

②记得小时候,祖居的院子里,也有这种缸。大人们把这缸蹾在院落中间,盛满了水,夏天就会有莲叶浮在水面上。小孩子好奇,经常掀起莲叶去捉小鱼儿,七八个孩子趴在缸沿边叽叽喳喳,小院里落满了童年的欢笑。

③其实,院子里除了这缸外,还有瓮,家里的瓮是盛饮用水的。只是那时觉得,缸比瓮更好看,也更高级罢了。

④等到读书了,才知道历史上有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天赋异禀,小小年纪就知道砸缸救人,为后人所赞颂。但司马光砸的是缸还是瓮呢?我甚至都没弄明白。但是不管是缸还是瓮,陶镇上哪个角落都会寻得见,管它呢。

⑤后来,我了解到,战国至西汉时已有陶制大瓮。陶瓷烧造有许多技术难题,千万别小看器口的一收一敞,敞口深腹大缸完全烧造成功是明代末年之事,比收口大陶瓮晚了很多年呢。

⑥长到七八岁,我和小伙伴们常到陶镇上玩耍,各式各样的陶瓮或瓷缸,见过很多,没觉得稀罕。那时,喝的水要去水楼里挑,往往是排队等,水桶挨着水桶。盛满了两只水桶的水,挑回家后,需要倒进水缸里,而家家户户都是有水缸的。放学回到家,我会抢起水瓢,在水缸里舀水喝,咕嘟咕嘟喝上一肚子,听见肚子里咣当咣当的水声,才觉得过了瘾。

⑦后来,水楼子盖到街头上,离家更近了,我也能挑起母亲的那副扁担,帮大人们干点活了。读到中学时,只要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挑起水桶,去水楼挑水。先把院子里的大水缸盛满,再给奶奶屋里的锅碗瓢盆都盛满。而蹾在院中间的荷花缸,都是有水的,因为奶奶经常把晒在墙角水钵里的水,倒进荷花缸里。她说这水要晒,荷花才长得好。阳光下,奶奶穿着对襟青袄的慈祥的身影,在荷花缸里晃着,即使过去了几十年,我都难以忘却。

⑧荷花缸里的四季,是少年时最开心的画卷了。春天的小荷叶,在缸里露出一点儿,嫩嫩的叶芽从水里探出头。不几天的工夫,叶片就浮着,像婴儿的嫩手掌。再过两天,花骨朵也有了。夏天才是属于荷花的,那羞涩的花骨朵,完全打开了。小伙伴们放了学,都围着荷花缸,小院里就弥漫起七嘴八舌的吵闹声。最开心的是荷花缸里结藕的时节,原来奶奶栽种荷花时,会在缸底撒上一层泥土。藕秧在缸底的土里扎了根,快到冬天时,藕瓜就长结实了。知道这个秘密后,院子里的小孩都去荷花缸里偷采荷藕。奶奶知道后,脸上虽有愠怒的样子,但并不会真的责备。她说,缸里的藕不甜,你们就是调皮,想吃藕了,奶奶会去给你们张罗。

⑨1981年冬,一场大雪纷纷扬扬,雪在结了冰的荷花缸上覆盖了厚厚的一层。奶奶在大雪中离开了这个世界。那只静静地蹾在雪地上的荷花缸,仿佛也变得寂寞了。第二年,我考上大学,离家远了,但我时常会想起院里的荷花缸。即便几十年过去了,每逢下雪时,我的脑海里还会浮现那只荷花缸,落满雪的荷花缸。

1.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
2.作者生活的年代以“缸”作为主要的储水工具。“缸”给童年时的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阅读文章第⑥~⑧段,作者在文中回忆了与“缸”有关的哪些往事?请简要概括。
3.阅读第⑧段,结合文章,分析文中“奶奶”的性格特点。
4.文章结尾段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4-05-2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京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注释】①被:通“披”。②丹碧:红绿色彩。③堂背:厅堂背阴处。
1.“置之堂背”中“置”的意思是(       
A.释放B.搁,安放C.建立D.驿站
2.请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
3.本文在塑造琢冰者这位技艺高超的人物形象时,采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举例分析。
2024-05-2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易(0.85) |
10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本文作者欧阳修,是______(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善射(擅长射箭)B.公亦以此自矜(自夸)
C.有卖油翁担而立(放下)D.尔敢轻吾射(安全)
3.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通过略写______、详写______这两件事,形象地说明了______的道理。
4.面对卖油翁观射时不以为意的态度,陈尧咨在质问时称呼、语气的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陈尧咨怎样的个性?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说陈尧咨箭术“当世无双”,而卖油翁“但微颔之”,制造了悬念。
B.运用神态、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
C.本文结尾陈尧咨的“笑”和“遣”表现他也有通达、爽快的一面。
D.本篇故事虽短,但记述简洁生动,情趣盎然,人物形象鲜明,哲理深入浅出。
2024-05-2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