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38 道试题
1 . 应用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ABCD
装置         
目的灼烧固体制取制备胶体观察NaCl的焰色试验的现象从NaCl溶液中制得NaCl晶体
A.AB.BC.CD.D
2 . Ⅰ.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Cl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Ⅲ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其中a为干燥的品红试纸,b为湿润的品红试纸。

(1)装置Ⅰ中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写出装置Ⅰ中制备Cl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
(3)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在装置Ⅲ中观察到b的红色褪去,但是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这一实验目的,你认为还需在图中装置Ⅱ与Ⅲ之间添加图中的_______装置(填序号)。

(4)“地康法”制取Cl2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在450℃条件下,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Ⅱ.工业上碳酸钠大多采用侯氏制碱法制取,所得碳酸钠样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的NaCl,现欲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探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5)把一定质量的样品与足量盐酸反应后,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产生CO2气体的体积,为了使测量结果准确,B中溶液选用_______,但选用该溶液后实验结果仍然不够准确,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3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Cl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Ⅲ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其中a为干燥的红色试纸,b为湿润的红色试纸。

(1)装置Ⅰ中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____,实验室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装置V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若产生足量Cl2,实验过程中装置Ⅳ中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在装置Ⅲ中观察到b的红色褪去,但是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这一实验目的,你认为还需在图中装置Ⅱ与Ⅲ之间添加图中的___________装置(填序号)。

(5)有一种“地康法”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①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反应Ⅱ属于___________(填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③若要制得0.5molCl2则消耗空气(标准状况)的体积约___________L。
2021-12-10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化学试题
4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Cl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III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其中a为干燥的品红试纸,b为湿润的品红试纸。

(1)装置中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实验室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装置Ⅳ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在装置III中观察到b的红色褪去,但是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这一实验目的,你认为还需在上图装置III之间添加下图中的_______装置(填序号)。

(5)装置的目的是防止尾气污染空气,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5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生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探究反应的情况,提出假设并进行相关实验。
Ⅰ.从理论上分析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于是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氧化
假设2:氧化
(1)甲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试管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待试管B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关闭旋塞a和b;取下试管B,向其中加入适量粉末,塞上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带火星的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木条复燃。
结论:甲同学认为假设2正确。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存在缺陷,为达到实验目的,在A、B之间应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乙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得出结论:假设Ⅰ正确。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Ⅱ.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还认为易与发生反应,应该更易被氧化。查阅资料:;酸性条件下,能与反应生成
(3)丙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探究的反应。

①在反应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
②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b.有红棕色气泡产生
c.有无色气泡产生
③C、E中所盛装的试剂不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无水硫酸铜       b.无水氯化钙       c.碱石灰       d.生石灰
④充分反应后,检验D装置中产物的方法是:取D装置中产物少许,___________,则产物是
6 . 甲同学通过查询资料知道,一定浓度的硝酸与镁反应时,可得到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氮气三种气体。该同学用下列仪器组装装置来直接验证有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生成并制取氮化镁(假设实验中每步转化均是完全的)。查阅文献得知:
①二氧化氮沸点为、熔点为,一氧化氮沸点为、熔点为
②镁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③氮化镁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1)实验中先打开开关K,通过导管向装置内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以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的标志是___________
(2)为实现上述实验目的,所选用的仪器的正确连接方式是A→D→____→____→_____→____→E______,确定还原产物中有二氧化氮的现象是___________,实验中要多次使用装置F,第二次使用F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发现在D中产生预期现象的同时,C中溶液颜色慢慢褪去。已知能被强氧化剂氧化,试写出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甲同学在A中开始反应时,马上点燃B处的酒精灯,实验结束后通过测试发现B处的产品纯度不高,原因是___________
(5)取少量氮化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没有气体逸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浓溶液,加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则氮化镁溶于足量稀硝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023-06-01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化学试题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甲同学通过查询资料知道,一定浓度的硝酸与镁反应时,可得到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氮气三种气体。该同学用下列仪器组装装置来直接验证有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生成并制取氮化镁(假设实验中每步转化均是完全的)。
查阅文献得知:①二氧化氮沸点为21.1℃、熔点为-11℃,一氧化氮沸点为-151℃、熔点为-164℃;
②镁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③氮化镁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1)实验中先打开开关K,通过导管向装置内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以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的标志是___________
(2)为实现上述实验目的,所选用的仪器的正确连接方式是A→___________→E,确定还原产物中有二氧化氮的现象是___________,实验中要多次使用装置F,第二次使用F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发现在D中产生预期现象的同时,C中溶液颜色慢慢褪去,试写出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甲同学在A中开始反应时,马上点燃B处的酒精灯,实验结束后通过测试发现B处的产品纯度不高,原因是___________
(5)取少量氮化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没有气体逸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NaOH浓溶液,加热,用镊子夹一块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试纸变蓝色。则氮化镁溶于足量稀硝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8 .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图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碱石灰为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

(1)他们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他们收集氨气的方法是_____
(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_(填“甲”、“乙”或“丙”)。
(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____
(5)三位同学都认为,采用上述各自的装置,还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的方法来制取纯净的氨气,你认为哪位同学能够达到实验目的____(填“甲”、“乙”或“丙”)。他们还认为,装置中的NH4HCO3固体可用NH4Cl固体代替,你认为____(填“能”或“不能”)。
(6)氨气被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9 . I.地球上的氮元素对动植物有重要作用,其中氨的合成与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1)人工固氮最主要的方法是Haber-Bosch法。通常用以铁为主的催化剂在400~500℃和10~30MPa的条件下,由氮气和氢气直接合成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II.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图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碱石灰为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2)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_______
(5)三位同学都认为,采用上述各自的装置,还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的方法来制取纯净的氨气,你认为哪位同学能够达到实验目的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他们还认为,装置中的NH4HCO3固体可用NH4Cl固体代替,你认为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6)为防止环境污染,如图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填序号)。
2022-09-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0 .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或结论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或结论
A向冷的浓HNO,中加入铁片,无明显现象常温下,铁与浓不反应
B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各加入2mL0.1mol/L溶液,分别放入不同温度的水浴装置中,再同时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加入2mL0.1mol/L稀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水浴加热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得到蓝色溶液蔗糖没有水解
D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非金属性:Cl>Si
A.AB.BC.CD.D
2022-07-07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联合期末调研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