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
A鉴定某涂改液中是否存在含氯化合物涂改液与KOH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取上层清液,加入足量稀硝酸,最后滴加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涂改液中存在含氯化合物
B证明非金属性向装有FeS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固体溶解,生成臭鸡蛋气味气体,证明非金属性
C检验乙醇中是否混有乙醛取待测液,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证明乙醇中混有乙醛
D检验样品是否变质样品溶于稀,滴加KSCN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证明样品已氧化变质
A.AB.BC.CD.D
2024-05-23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2 .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证明沉淀可以转化为溶液中先加入2滴溶液,再加入2滴溶液
B证明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向滴有酚酞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溶液红色稍微变浅
C检验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样品溶于稀盐酸后,滴加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D比较的酸性强弱常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均为溶液和溶液的pH
A.AB.BC.CD.D
2023-03-04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两江育才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3 . 现有某KOH样品因部分变质含K2CO3。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用滴定法测定该样品中KOH的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
Ⅰ.迅速地称取样品1.000g,溶解后准确配制成250mL溶液,备用;
Ⅱ.将0.1000mol/L标准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零,记录起始读数V0;用碱式滴定管取25.00mL样品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以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一终点(此时溶质为KCl和KHCO3),记录酸式滴定管的读数V1;然后再向锥形瓶内滴加2滴甲基橙,继续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二终点,记录酸式滴定管的读数V2。重复上述操作两次,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123
V0/mL0.000.000.00
V1/mL16.7316.7716.75
V2/mL17.4817.5217.50
(1)步骤Ⅰ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和____
(2)下列有关步骤Ⅰ中样品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样品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相同pH的KOH溶液中的小
b.向该溶液中滴加盐酸至第一终点时,n(Cl-)+n(CO)+n(HCO)+n(H2CO3)=n(K+)
c.c(H+)+c(K+)=2c(CO)+c(HCO)+c(OH-)
d.c(K+)>c(CO)>c(HCO)>c(OH-)>c(H+)
(3)滴定至第一终点的过程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判断滴定至第一终点的现象是:当最后半滴HCl标准溶液滴下后,____
(4)样品中KOH的质量分数ω(KOH)=____%。
(5)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得的KOH质量分数偏高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液由浅红色变为无色后继续滴加HCl至产生气泡,然后记录第一终点的读数
b.记录酸式滴定管读数V1时,仰视标准液液面
c.第一终点后继续滴定时,锥形瓶中有少许液体溅出
d.记录酸式滴定管读数V2时,仰视标准液液面
2022-03-0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4 .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常温下,分别测定0.01mol/L的NaHSO3溶液和0.01mol/L的NaHCO3溶液的pH值NaHCO3的pH值大非金属性:S>C
B向某钠盐中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该钠盐可能为Na2S2O3
C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样品已变质
D向盛有过量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NaCl溶液,再向其中滴加Na2CrO4溶液先观察到白色沉淀,后产生砖红色沉淀AgCl沉淀可转化为更难溶的沉淀Ag2CrO4
A.AB.BC.CD.D
5 . 比亚迪推出了基于磷酸亚铁锂技术的“刀片电池”,该电池能量密度大,安全性高。生产“刀片电池”需要用到FeSO4,某工业废料中主要含Fe2O3、Al2O3、SiO2 (其他成分与酸碱都不反应),某同学设计如下工艺流程从工业废料中回收绿矾

请回答:
(1)“碱浸”过程中,将工业废料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 (写出一种)。
(2)“碱浸”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提纯操作1”制取绿矾晶体需先加入少量稀硫酸,再经过____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4)某同学为了验证某久置的FeSO4溶液是否变质,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2滴___________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则证明该溶液已经变质。
(5)称取1.390 0 g新制绿矾样品,以稀硫酸酸化,用0.040 0 mol·L-1的KMnO4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标准液24.00 mL。该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取样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已知FeSO4·7H2O的摩尔质量为278 g·mol-1)。
6 . 为了测定某氯化钙样品中钙元素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已打乱):
①将沉淀全部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10% H2SO4和适量的蒸馏水,使沉淀完全溶解,溶液呈酸性,加热至75℃,趁热用0.0500mol/L KMnO4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所用KMnO4溶液的体积。
②过滤并洗涤沉淀。
③准确称取氯化钙样品0.2400g,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6mol/L的盐酸和适量蒸馏水使样品完全溶解,再滴加35.00mL 0.2500mol/L (NH4)2C2O4溶液,水浴加热,逐渐生成CaC2O4沉淀。经检验,Ca2+已沉淀完全。
④再重复以上操作3次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平均所用KMnO4溶液的体积为16.00mL
完成下列各题:
(1)上面的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2)写出步骤①中加入KMnO4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滴定终点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4)某次实验滴定结束时滴定管内的液面见图,则此时液面读数为_______mL。

(5)根据数据计算,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6)同学乙重复实验,计算出的钙元素质量分数偏大,可能有的原因有_______。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已部分变质
B.滴定过程中,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上的KMnO4溶液
C.滴定时有部分高锰酸钾溶液滴在了实验台上
D.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过后又用所要盛装的溶液润洗
7 . 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受热易分解、易水解的白色固体,难溶于CCl4。实验室将干燥的二氧化碳和干燥的氨气通入CCl4中进行制备,化学方程式为:2NH3(g)+CO2(g)=NH2COONH4(s) H<0。某同学从如图装置(不能重复使用)中选用一部分连接后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图中的___(填序号,用大写字母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装置C用来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块状石灰石放置在试管中的带孔塑料板上。制备时,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其原因是___
(3)选择上图中的部分装置制备NH2COONH4,其连接顺序为:氨气的发生装置→__→ab←___←e(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4)反应时三颈瓶需用冷水浴冷却,其目的是___
(5)从装置A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方法是___(填操作名称)。
(6)氨基甲酸铵因吸潮会变质为碳酸氢铵,现取部分变质后的样品11.730g,用足量石灰水充分处理后,碳元素会完全转化为碳酸钙,再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15.000g。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分数___%。[已知:M(NH2COONH4)=78g/mol、M(NH4HCO3)=79g/mol、M(CaCO3)=100g/mol]
2021-09-10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化学试题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
8 . 无水AlCl3可用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食品膨松剂等。
已知:①AlCl3、FeCl3分别在183 ℃、315 ℃时升华;②无水AlCl3遇潮湿空气变质
Ⅰ. 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制备无水AlCl3

(1)组装好仪器后,首先应_____________,具体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 B中盛放饱和NaCl溶液,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装置F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若用一件仪器装填适当试剂后也可起到FG的作用,所装填的试剂为_______
(3)将所制得的无水AlCl3配制溶液时需加入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
Ⅱ. 工业上可由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Fe2O3)和焦炭制备,流程如下:

(1)氯化炉中Al2O3、Cl2和焦炭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700 ℃,升华器中物质充分反应后降温实现FeCl3AlCl3的分离。温度范围应为_______
a.低于183 ℃                    b.介于183 ℃315 ℃之间                 c.高于315 ℃
(3)样品(含少量FeCl3)AlCl3含量可通过下列操作测得(部分物质略去)。

计算该样品中AlCl3的质量分数________(结果用m、n表示,不必化简)。
2018-09-05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9 . 活性氧化锌能对太阳光线和其他大气物质形成防护,常用于敏感皮肤的面霜和化妆品。工业上用菱锌矿(主要成分为ZnCO3,还含有Ni、Cd、Fe、Cu等元素及少量不溶于水的杂质)制备ZnO,工艺流程图所示:

(1)为了提高“溶浸”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 (任写两条)。
(2)常温下Fe2+比Fe3+更容易被氧化变质,请从结构角度加以解释___________
(3)“除铁”时,先加入H2O2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调pH”时除ZnO外还可以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a.氨水             b.氢氧化钠             c.氢氧化锌
(4)常温下pH=5时,Fe3+的浓度降到了mo1/L,此时Fe(OH)3的溶度积常数的数值为___________,证明Fe3+已除尽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
(5)已知沉锌时固体产物是Zn2(OH)2CO3,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6)粗锌中含有少量Al、Fe、Cu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B.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Al3+、Fe2+和Zn2+
C.粗锌作阳极,纯锌作阴极,电解质溶液是硫酸锌溶液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
2024-04-0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10 . 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编号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
A判断淀粉是否完全水解在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和溶液,加热,冷却后,取少量水解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碘水溶液显蓝色,则说明淀粉未水解
B探究苯酚的性质向苯酚浓溶液中加入少量稀溴水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苯酚和稀溴水发生了反应
C探究1-溴丙烷的消去产物具有还原性向试管中注入5mL1-溴丙烷和10mL饱和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均匀加热,把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若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证明生成了丙烯
D检验乙醚中是否含有乙醇,向该乙醚样品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产生无色气体乙醚中含有乙醇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