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1 . Ⅰ.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Cl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III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其中a为干燥的品红试纸,b为湿润的品红试纸。


(1)c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装置Ⅳ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在装置Ⅲ中观察到b的红色褪去,但是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这一实验目的,你认为还需在上图装置Ⅱ与Ⅲ之间添加图中的______装置(填序号)。
Ⅱ.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漂白粉将在U形管中产生,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实验结果所得Ca(ClO)2产率太低。经分析并查阅资料发现主要原因是在U形管中存在两个副反应:
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了Ca(C1O3)2,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②试判断另一个副反应,为避免此副反应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1-25更新 | 277次组卷 | 2卷引用:章末培优 第2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课后培优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 . 在实验过程中,若一种气体极易溶于一种液体,则容易发生倒吸现象,给实验造成危险。现有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一个实验,希望通过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来说明二氧化碳极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设计的装置如下:

其中一位同学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D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塞后振荡,如果看到瓶子变瘪了,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对装置A~C,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装置、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填入下表(可不填满):
所选装置操作方法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某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方法(装置如图所示)。


(1)根据上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装置序号)____
(2)图Ⅲ所示实验能够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图Ⅳ不仅能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同时又能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物质为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为________
4 . 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Ⅳ所示。

(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_____(填字母)。
A.Ⅳ比Ⅲ复杂
B.Ⅳ比Ⅲ安全
C.Ⅳ比Ⅲ操作简便
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__(填化学式),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
(4)除了以上方法,请你再举出一例鉴别二者的方法: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中制取干燥氨气的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备氨气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少量水
C.用装置丙收集氨气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
2022-04-23更新 | 3551次组卷 | 65卷引用:专题7 本专题达标检测-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苏教版2019
6 . 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二氧化碳、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二氧化碳
B.制取NaHCO3
C.分离NaHCO3
D.干燥NaHCO3
2020-03-17更新 | 16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能力提升)-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定心卷》 (鲁科版2019)
7 . 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2018-06-10更新 | 11754次组卷 | 84卷引用:高一必修第二册(人教2019版)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素养检测
8 . 一体化实验装置能够快速制备物质并检验其性质,具有现象明显、无污染、操作方便等优点。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的制备及性质检验一体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去)。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打开K2,关闭K1,注射器2将浓硫酸缓慢注入乙试管,观察湿润蓝色石蕊试纸颜色变化。
③关闭K2,打开K1,观察到Y型管A、B两端溶液均褪色。
④注射器3将BaCl2溶液缓慢注入Y型管B端,有白色沉淀生成。
⑤……
⑥用酒精灯微热Y型管A端,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能说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
(3)步骤④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步骤⑤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则该步骤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
(5)步骤⑥溶液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
(6)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9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探究溶液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

已知:
ⅰ.为红棕色,它可以将还原为
ⅱ.生成 的反应为:
步骤一:实验准备
如上图连接装置,并配制100 mL 1.0mol·L-1 FeCl3溶液(未用盐酸酸化),测其pH约为1,取少量装入试管D中。
(1)配制100 mL 1.0mol·L-1 FeCl3溶液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为___________
步骤二:预测实验
(2)该小组同学预测与FeCl3溶液反应的现象为溶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
该小组同学预测的理论依据为___________
步骤三:动手实验
(3)当将通入FeCl3溶液至饱和时,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棕黄色变成红棕色,将混合液放置12小时,溶液才变成浅绿色。
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了的实验证据为___________。证明浅绿色溶液中含有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
②为了探究如何缩短红棕色变为浅绿色的时间,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Ⅰ往5mL1mol·L-1溶液中通入气体,溶液立即变为红棕色。微热3min,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
实验Ⅱ往5mL重新配制的1mol·L-1溶液(用浓盐酸酸化)中通入气体,溶液立即变为红棕色。几分钟后,发现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综合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
步骤四:反思实验
(4)在制备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使用70%的硫酸比用98%的浓硫酸反应速率快,分析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021-01-09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9 本专题达标检测-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苏教版2019
10 . 利用铁粉、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白色固体,装置图如下:

(1)物质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D-___________(填编号),分液漏斗水面稳定于某一高度不再下降,气密性良好。
A.打开开关①和开关②                                B.观察分液漏斗水面稳定情况
C.用止水夹夹紧小具支试管末端橡皮导管     D.向分液漏斗中尽量加注较多的蒸馏水
E.分液漏斗盖、颈对好孔,然后旋开活塞
(3)铁粉与稀硫酸制备H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H2的作用有___________(填编号)。
A.驱赶溶液中的氧气                           B.驱赶装置内的空气
C.把物质B压入小具支试管中            D.保护白色不被空气氧化
(4)实验过程中,用针管吸取大具支试管中的溶液,检验其中是否含有。方法为:用该针管吸取___________溶液,用力振荡几次,溶液不变色,把针管中的混合物全部注入干净试管,振荡几次,溶液慢慢变红色。依据现象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色沉淀在___________(填“大具支试管”或“小具支试管”)内生成,经在无氧环境中干燥处理,得到的白色粉末是很好的化工___________(填“除酸剂”或“除氧剂”)。
2021-10-09更新 | 453次组卷 | 2卷引用:【知识图鉴】单元讲练测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03巩固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