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铁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某同学为探究FeCl3溶液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向②后试管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
B.①~④的变化中,有1处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若将FeCl3溶液滴加到Na2S溶液中,产生的现象与图中①、②现象相同
D.若用Na2SO3代替Na2CO3进行实验,可产生相同现象
2 . 从某工业废水中(含)回收利用Al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操作a和操作b均是过滤B.溶液①中不止一种物质与发生反应
C.溶液②的溶质主要是NaCl和D.固体Y可以是铁粉
3 . 《开宝本草》记载“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铁华粉[主要成分为(]可用如下方法检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铁华粉中加入稀硝酸,再滴加KSCN溶液,一定会变红
B.制备铁华粉的主要反应为
C.气体X的产生是因为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D.由上述实验可知,OH-结合Fe3+的能力大于CN-
2022-05-27更新 | 2004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大附中、广外、铁一中学三校2022届高三三模联考化学试题
4 . 高锰酸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锰渣(主要成分为)可用于制备晶体,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硫铁矿的主要成分为(杂质不参与反应);
为肉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时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提高“反应I”的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写两种即可)。
(3)“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滤渣B”的主要成分为过量的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反应Ⅲ”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5)检验“滤液1”中是否含有的方法是___________
(6)取固体样品,溶于适量水中,加硫酸酸化,用过量(难溶于水)将其完全氧化为,过滤,洗涤液并入滤液后,加入固体,充分反应后,用硫酸酸化的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溶液,用去
①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写出标准溶液与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022-01-27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5 . 硫氰化钾(KSCN)俗称玫瑰红酸钾,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学药品。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制备硫氰化钾的方法,设计实验如图:

已知:CS2是一种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的非极性试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I.制备NH4SCN溶液
(1)装置A用于制备NH3,圆底烧瓶内的固体a是___________(填名称)。
(2)三颈烧瓶内盛放有CS2、水和固体催化剂,发生反应CS2+3NH3NH4SCN+NH4HS。实验开始时,打开K2和K1,水浴加热装置B,反应发生。三颈烧瓶左侧导管口必须插入CS2中,其目的是使反应更充分且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当观察到三颈烧瓶内___________时,停止通入气体,反应完成。
II.制备KSCN溶液
(4)关闭K1,将三颈烧瓶继续加热至100℃,待NH4HS完全分解后,再打开K3,继续保持水浴温度为100℃,缓缓滴入稍过量的KOH溶液,制得KSCN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酸性K2Cr2O7溶液除可以吸收NH3外,还能吸收的气体是___________
III.制备KSCN晶体
(5)先通过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除去三颈烧瓶中的固体催化剂,再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硫氰化钾晶体。该提取过程中一定不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坩埚       ②蒸发皿       ③长颈漏斗       ④玻璃棒       ⑤烧杯       ⑥直形冷凝管
(6)测定晶体中KSCN的含量:称取10.0g样品,配成1000mL溶液。量取25.00mL溶液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硝酸,再加入几滴铁盐溶液作指示剂,用0.1000mol/LAgNO3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三次滴定平均消耗AgNO3标准溶液20.00mL。
①滴定时发生的反应:SCN-+Ag+=AgSCN↓(白色),则指示剂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填序号)。
A.FeCl3 B.Fe(NO3)3 C.Fe2(SO4)3 D.Fe(SCN)3
②晶体中KSCN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021-12-22更新 | 1346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广雅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测试化学试题
6 . 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A向盛有2mL0.1mol∙L-1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3mL0.1mol∙L-1NaCl溶液,再向其中滴加一定量0.1mol∙L-1KI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又产生黄色沉淀常温下,溶度积:Ksp(AgCl)>Ksp(AgI)
B常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1mol∙L-1CH3COONH4溶液和0.1mol∙L-1 CH3COONH4溶液的pH测得pH都等于7同温下,不同浓度的CH3COONH4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用铂(Pt)电极电解等浓度的足量Fe(NO3)3、Cu(NO3)2混合溶液阴极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金属活动性:Fe>Cu
D向5mL0.1mol∙L-1FeCl3溶液中滴加3mL0.1mol∙L-1KI溶液,充分反应后,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KI与FeCl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A.AB.BC.CD.D
2021-12-07更新 | 107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7 . 将金属铁、铜投入FeCl3溶液中充分反应,下列对反应情况设想的评价正确的是
选项反应情况设想评价
A当铁、铜均不剩余时,溶液中一定有Fe2+、Cu2+,一定无Fe3+正确,Fe3+和铁、铜均可反应
B当铜剩余,铁不剩余时,溶液中一定只有Fe2+,无Cu2+正确,铜剩余,故无Cu2+
C当铁、铜均剩余时,溶液中一定有Fe2+、Cu2+,无Fe3+正确,铁和铜都与Fe3+反应,故无Fe3+
D当铁剩余,铜不剩余时,溶液中一定有Fe2+、Cu2+不正确,不可能出现铁剩余而铜不剩余的情况,因为铁的还原性比铜的强,铁先与Fe3+反应
A.AB.BC.CD.D
8 . 地下水中硝酸盐造成的氮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利用零价铁还原脱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方法备受关注。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Fe粉和KNO3溶液反应探究脱氮原理,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过程如下:
Ⅰ.打开弹簧夹,缓慢通入N2,并保持后续反应均在N2氛围中进行;
Ⅱ.加入pH已调至2.5的0.01mol/LKNO3酸性溶液100mL,一段时间后铁粉部分溶解,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待铁粉不再溶解,静置后发现,剩余固体表面有少量白色物质附着;
Ⅲ.过滤剩余固体时,表面的白色物质变为红褐色;
Ⅳ.检测到滤液中存在
(1)先用0.1mol/L洗涤Fe粉,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通入N2并保持后续反应均在N2氛围中进行的目的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白色物质变为红褐色的原因:___________
(3)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几滴稀硫酸,溶液呈红色。溶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文字表述)。
(4)该同学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用铁粉、碳粉的混合物脱除硝酸盐,效果更佳。他用上述KNO3溶液继续设计如下实验,探究碳粉的作用。
假设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假设1:碳粉可用作还原剂,脱除硝酸盐向烧杯中加入①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测定烧杯中的浓度浓度无明显变化,说明假设1不成立
假设2:碳粉、铁粉形成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促进了硝酸盐的脱除按下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后,测定浓度
___________,说明假设2成立
③关于碳粉的作用,还可以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
2021-10-12更新 | 670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10月阶段性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9 . 七水合硫酸镁(MgSO4·7H2O)用于饲料添加剂中微量元素镁的补充。一种以硼镁泥(主要成分为MgCO3,此外还含有MnO、Fe2O3、CaO、FeO、Al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高纯七水合硫酸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相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表所示。
金属离子Fe3+Fe2+Ca2+Al3+Mg2+
开始沉淀的pH2.37.511.34.09.4
沉淀完全的pH4.19.712.35.212.4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溶”工序中生成气体的电子式为_______
(2)“氧化”工序中加入NaClO有两个作用:
①将Mn2+氧化为Mn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_______
(3)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过滤”后所得滤液中铁元素已被除尽:_______
(4)已知Ca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则操作a、操作b分别为_______(填“蒸发浓缩、趁热过滤”或“冷却结晶、过滤”,下同)、_______
(5)MgSO4·7H2O含量的测定:准确称取0.5g试样配成100mL溶液,用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氨性缓冲溶液和3~4滴EBT指示剂,用0.02mol·L-1EDTA标准溶液滴定(EDTA与Mg2+按物质的量之比1:1反应),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平行滴定3次,平均消耗EDTA标准溶液体积为19.00mL,则所得试样的纯度为_______%。
2021-06-23更新 | 2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教学质量联合测评化学试题
10 . 某小组同学根据的氧化性推出溶液中可能先后发生两个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试剂现象
溶液、过量锌粉黄色溶液很快变浅,接着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中未检出铁
溶液、过量锌粉片刻后有大量气体产生,出现红褐色浑浊,约半小时后,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产生少量铁
(1)取实验Ⅰ反应后的少量溶液,滴加几滴溶液,生成_______,证明有
(2)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实验Ⅱ中产生红褐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
(3)实验Ⅲ,用溶液和溶液替代实验Ⅱ中的溶液:
实验试剂现象
溶液、过量锌粉约半小时后,溶液变为深棕色且浑浊,无铁产生
溶液、过量锌粉约半小时后,溶液呈浅绿色且浑浊,有少量铁产生
资料:在溶液中呈棕色。
①a=_______
②有人认为Ⅰ中深棕色溶液中存在,设计实验证明。实验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
③对照实验Ⅱ和Ⅲ,溶液与过量锌粉反应没有生成铁的原因是_______
(4)实验Ⅳ:将实验Ⅱ中水溶液换成无水乙醇溶液,加入足量锌粉,刻后,反应放热,有大量铁产生。由实验Ⅰ~Ⅳ可知:锌能否与反应得到单质铁,与的物质的量、的浓度、______________等有关。
2021-04-09更新 | 675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科学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