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铑的配合物离子[Rh(CO)2I2]可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H3COI是反应中间体
B.甲醇羰基化反应为CH3OH+CO=CH3CO2H
C.反应过程中Rh的成键数目保持不变
D.存在反应CH3OH+HI=CH3I+H2O
2020-07-08更新 | 17480次组卷 | 48卷引用:2020年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新课标Ⅰ)
2 . 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平衡后气体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0.25             B.0.25               C.0.25~0.50             D.0.50             E.>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_________eV,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和H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PH2OPCO相等、PCO2PH2相等。

计算曲线a的反应在30~90 min内的平均速率(a)=___________kPa·min−1。467 ℃时PH2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89 ℃时PH2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6-09更新 | 19228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9年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新课标Ⅰ)
3 .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
A.表示燃料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
B.表示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
C.表示弱电解质在水中建立电离平衡的过程
D.表示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曲线
2019-01-30更新 | 1420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江苏卷精编版)
4 . 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利用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的SO2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SO2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反应:______________
(2)在钠碱循环法中,Na2SO3溶液作为吸收液,可由NaOH溶液吸收SO2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吸收液吸收SO2的过程中,pH随n(SO3²﹣):n(HSO3﹣)变化关系如下表:
n(SO₃²﹣):n(HSO₃﹣)91:91:11:91
pH8.27.26.2
①上表判断NaHSO3溶液显______性,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____________ 
②当吸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______
a.c(Na)=2c(SO32-)+c(HSO3),
b.c(Na)> c(HSO3)> c(SO32-)>c(H)=c(OH
c.c(Na)+c(H)= c(SO32-)+ c(HSO3)+c(OH
(4)当吸收液的pH降至约为6时,需送至电解槽再生。再生示意图如下:

①HSO3-在阳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
②当阴极室中溶液pH升至8以上时,吸收液再生并循环利用。简述再生原理: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CO2是一种廉价的碳资源,其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CO2可以被NaOH溶液捕获。若所得溶液pH=13,CO2主要转化为______(写离子符号);若所得溶液c(HCO3)∶c(CO32)=2∶1,溶液pH=___________。(室温下,H2CO3的K1=4×107;K2=5×1011
(2)CO2与CH4经催化重整,制得合成气:
CH4(g)+ CO2(g) 2CO (g)+ 2H2(g)
①已知上述反应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C—HC=OH—HCO(CO)
键能/kJ·mol14137454361075

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_。分别在VL恒温密闭容器A(恒容)、B(恒压,容积可变)中,加入CH4和CO2各1 mol的混合气体。两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较多的是_______(填“A” 或“B ”)。
②按一定体积比加入CH4和CO2,在恒压下发生反应,温度对CO和H2产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此反应优选温度为900℃的原因是________

(3)O2辅助的Al~CO2电池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该电池电容量大,能有效利用CO2,电池反应产物Al2(C2O4)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
电池的正极反应式:6O2+6e6O2
6CO2+6O23C2O42+6O2
反应过程中O2的作用是________
该电池的总反应式:________
6 . 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主反应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1)该反应所用的催化剂是___(填写化合物名称),该反应450℃时的平衡常数_____500℃时的平衡常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3)下列描述中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D.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4)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和0.10mol,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0.18mol,则=______:若继续通入0.20mol和0.10mol,则平衡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 或“不”),再次达到平衡后,______ mol<n()<______mol。
2016-12-09更新 | 14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项专题七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7 . 1mol水蒸气和炽热的焦炭反应生成水煤气,反应吸热131.4 kJ ·mol1。利用该反应生成的氢气和空气中的氮气合成氨,其反应的H<0。氨可以用于制备硝酸。请回答:
(1)生成水煤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成氨需要在较大的压力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合成氨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氨生成HNO3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化肥厂由NH3制备HNO3,进而生产硝铵(NH4NO3)。假设由氨氧化生成HNO3的总产率是85%,而HNO3和NH3完全反应生成NH4NO3。列式计算:
①从NH3制取NH4NO3过程中,用于中和硝酸所需的氨占总的氨消耗量的分数;________
②若氨的消耗总量为100 kg,可生产NH4NO3的量。__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12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化学部分(四川延考区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