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盖斯定律及其有关计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完成下列填空:
(1)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甲烷还原方法是在催化剂作用下可消除氮氧化物(主要为)污染,的混合物反应体系主要发生如下反应:



则反应___________
(3)天然气的一个重要用途是制取,其原理为: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
②在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压强P1_______P2(填"大于”或“小于”);压强为时,在点:v(正)______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研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去除烟气中的,其反应原理如下:;其他条件相同,以(一种多孔性物质,每克的内表面积高达数百平方米,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作为催化剂,研究表明,在240℃以上发挥催化作用。反应相同的时间,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240℃以前,随着温度的升高,去除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240℃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去除率迅速增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5)的资源化利用能有效减少排放,实现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催化加氢合成甲烷过程中发生下列反应:
Ⅰ:
Ⅱ:
时,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800℃时,不同压强下的平衡转化率趋向于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024-04-1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射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2 . NOx、CO是重要污染物,处理NOx、CO等污染物对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CO(g)还原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已知:     
        
CO(g)与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温度T℃,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1的NO(g)和CO(g),测得此时压强为,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NO(g)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表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若T℃时,向某容器中同时充入NO、CO、各1mol,则___________(填“>”“<”或“=”)
(3)对于,反应的活化能Ea,速率常数k满足Arrhenius公式,其中R、C为常数,且,T为温度。上述反应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则该反应的活化能___________
(4)电解法转化是实现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的关键手段之一,其装置原理如图所示。
   
①a为电源的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该装置的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②若电解开始前两极室溶液质量相等,当电解过程转移了2mol电子,则阴阳极室溶液质量差为___________g。
3 . 肼(N2H4)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沸点113.5℃,具有强还原性。能与NaClO剧烈反应生成N2
(1)N2H4分子中N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N2H4与O2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但N2H4的熔点(2℃)、沸点(114℃)分别远高于O2的熔点(-218℃)、沸点(-183℃),原因是___________
(3)由碱性NaClO溶液和尿素反应可获得,反应原理为:。实验中反应物的加料方式为___________(填序号)。
A.将尿素滴加到碱性NaClO溶液中       B.将碱性NaClO溶液滴加到尿素中
(4)发射火箭时,肼为燃料,双氧水为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与水蒸气。已知32g液态肼在上述反应中放出64.22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环保电池,(用KOH溶液作电解液),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6)H2是一种理想的绿色清洁能源,N2H4催化分解制氢是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温和条件下,负载型双金属合金M催化N2H4迅速分解,并且制氢选择性可达100%,可能机理如图所示(图中“虚线”表示吸附在催化剂上)。请将N2H4催化分解制氢的机理补充完整:N2H4吸附在(催化剂)M表面,连续断裂___________键,形成N2H3___________和N2H等中间产物,直至H原子全部脱去,最终生成___________
   
2023-06-2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化学试题
4 . 硫和氮是生物必须的营养元素,含硫和氮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1)火山喷发产生H2S在大气中发生如下反应:
①2H2S(g)+O2(g)=2S(g)+2H2O(l) H=akJ•mol-1
②S(g)+O2(g)=SO2(g) H=bkJ•mol-1
写出H2S(g)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
(2)工业上可用NaClO碱性溶液吸收SO2。为了提高吸收效率,常用Ni2O3作为催化剂。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四价镍和原子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可加快对SO2的吸收。该催化过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Ca(ClO)2也可用于脱硫,且脱硫效果比NaClO更好,原因是______
   
(3)氮的氧化物脱除可以利用电化学原理处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同时吸收SO2和NO。
已知:H2S2O4是一种弱酸。
   
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
②若无能量损失,相同条件下,SO2和NO的体积比为_____时,两种气体都能被完全处理。
(4)已知2NO(g)+O2(g)2NO2(g)的反应历程分两步。
第一步:2NO(g)+N2O2(g)(快反应)
第二步:N2O2(g)+O2(g)2NO2(g)(慢反应)
用O2表示的速率方程为v(O2)=k1c2(NO)•c(O2);用NO2表示的速率方程为v(NO2)=k2c2(NO)•c(O2),k1与k2分别表示速率常数,则=_____。(填数值)
(5)太阳能光电催化—化学耦合分解H2S的装置如图所示。
   
①该太阳能光电催化—化学耦合分解H2S的过程可描述为______
②从能源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角度分析该方法优点是______
2023-05-25更新 | 54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如东中学·沭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利于更好的开发和使用化学能源。
(1)已知H2、CO、CH4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kJ·mol-1、283.0kJ·mol-1、890.3kJ·mol-1
①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2、CO、CH4分别完全燃烧,放出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
②2CH4(g)+3O2(g)=2CO(g)+4H2O(l)   ΔH=___________kJ·mol-1
③等质量的甲烷按a、b两种途径完全转化,放出的热量:途径a___________途径b(填“>”、“<”或“=”)
途径a:CH4CO+H2CO2+H2O
途径b:CH4CO2+H2O
(2)已知白磷(P4)和P4O6的分子结构和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分别如下图、表所示:
化学键P-PO=OP-O
键能(kJ·mol-1)abc
①写出白磷与氧气反应生成P4O6固体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已知P4(白磷,s)=4P(红磷,s)ΔH=-16.7kJ·mol-1。白磷和红磷互为___________(填“同系物”、“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或“同分异构体”),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_。等质量的白磷、红磷分别完全燃烧,放出热量更多的是___________
2023-04-04更新 | 3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高级中学、淮安市南陈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测试化学(选修)试题
6 . 化学反应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释放或吸收热量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1)甲烷具有较大的燃烧热(),是常见燃料。请写出甲烷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2)①工业上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   该反应的反应热_______
已知:
化学键Si-ClH-HH-ClSi-Si
键能/360436431176

②硅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类似。题图-1所示立方体体心的“●”表示晶体中的一个Si原子,请在立方体的顶点用“●”表示出与之紧邻的所有硅原子。________

(3)自发热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某实验小组为探究“CaO-Al-”体系的发热原理,在隔热装置中进行了下表中的五组实验,测得相应实验体系的温度升高值()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实验编号反应物组成
a0.20gCaO粉末、5.0mL
b0.15gAl粉、5.0mL
c0.15gAl粉、5.0mL饱和石灰水
d0.15gAl粉、5.0mL石灰乳
e0.15gAl粉、0.20gCaO粉末   5.0mL


已知:I.   
II.   
III.   
①实验b中,的变化说明Al粉与在该条件下_______(填“反应”或“不反应”)。
②实验c中,前3min的有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3min后基本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
③实验d在10min内温度持续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
④实验e中发生的总反应可表示为:,其_______
五组实验对比,e放热效果最好。
2022-11-11更新 | 2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化学试卷
7 . 有效利用二氧化碳对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
(1)现代工业技术可从空气或工业尾气中捕获,可作为捕获剂的有_______
a.溶液       b.氨水       c.溶液
(2)科研人员利用催化剂,将合成,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_______
(3)使用惰性电极电解制取甲醇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电极a接电源_______极(填“正”或“负”):生成甲醇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4)可催化加氢生成,其过程为:向溶液中通入转化为,一定条件下再通入可反应生成,进一步生产产率曲线见图。当温度高于时,的产率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5)中国科学院于2021年首次实现到淀粉的合成。部分反应历程见图所示,该历程可描述为_______
2022-09-06更新 | 7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抽测化学试题
8 .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飞船运送到预定轨道。肼(N2H4)是一种良好的火箭推进剂,其与适当的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氧气等)配合,可组成比冲最高的可贮存液体推进剂。

(1)液态肼和液态过氧化氢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若每生成1molN2,放出642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消耗16g液态肼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
(2)已知:N2H4(g)+O2(g)=N2(g)+2H2O(g)       ΔH=-544kJ/mol,用如下图示表示该反应时:

N2H4(g)+O2(g)表示图中_______(填“I”或“II”)处物质,(b-a)kJ/mol表示该反应的_______。使用合适的催化剂,_______(填“能"或“不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3)已知:N2(g)+2O2(g)=2NO2(g)       ΔH=+68kJ·mol-1,则肼(g)和二氧化氮(g)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火箭如果用压缩NO2作氧化剂,发射时尾部有大量的红棕色气体产生,此颜色比压缩NO2颜色更深,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022-07-02更新 | 2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五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9 . 1.已知存在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氢气燃烧H2(g)+ O2(g)= H2O(g)                    ΔH1=-241.8 kJ·mol-1
②太阳光分解水制氢气2H2O(l)=2H2(g)+O2(g)        ΔH2=571.6 kJ·mol-1
③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气H2O(l)= H2O(g)                      ΔH3=___kJ·mol-1
(1)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反应①为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反应②中主要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3)若在反应②中使用催化剂,ΔH2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写出反应③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5)根据下表内容及你所学知识列举氢气被称为“绿色能源”的原因_______
燃料名称热值(kJ/g)
氢气142.9
一氧化碳10.11
甲烷55.64
热值是指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其单位是kJ/ g (气体)。
2022-05-31更新 | 52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化学试题
10 . 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中和热为)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某兴趣小组的实验数值结果小于57.3kJ/mol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读取混合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点温度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未洗涤,直接测定溶液的温度
(2)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

反应Ⅰ:   kJ/mol
反应Ⅲ:   kJ/mol
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由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叫做键能。已知下表中所列键能数据,则   _______kJ/mol
化学键
键能/kJ/molabc

(4)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如图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其正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若将负极材料改为,写出其负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

(5)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均为1mol的下列离子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则_______kJ/mol。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