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Ⅰ.浓硫酸具有:①难挥发性(高沸点);②酸性;③强氧化性;④吸水性;⑤脱水性。下列各项分别表现浓硫酸的什么性质,请将序号填于空白处:
(1)蔗糖中倒入浓硫酸,蔗糖变黑,体积膨胀,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实验现象表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____
(2)浓硫酸使蓝色的胆矾晶体变为白色,表现的性质是___________
(3)浓硫酸与FeO反应,表现的性质是___________
(4)浓硫酸与食盐共热制HCl气体,表现的性质为___________
Ⅱ.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

①上述装置中,不能用来证明“锌和稀硫酸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②某同学选用装置Ⅰ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搅拌反应,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③除了图示某些装置,还有其它方法能证明超氧化钾粉末与水的反应(4KO2+2H2O=4KOH+3O2↑)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棉花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021-05-26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化学试题
2 . 向 溶液中加入少量KI溶液:ⅰ.;ⅱ.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和不同时刻测得生成的体积(已折算标准状况)如下:
05101520
0.012.620.1628.032.7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KI能增大的分解速率
B.反应ⅰ是放热反应,反应ⅱ是吸热反应
C.0~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D.在反应过程中既体现了氧化性,又体现了还原性
3 . Ⅰ.现有部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结构如表所示:

元素

元素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结构
T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X常温下单质分子为双原子分子,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分子比较稳定
YM层比K层少一个电子
Z有三个电子层,M层上有3个电子
回答下列问题:
(1)T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元素X在周期表的位置_______
(2)Y与Z相比,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填元素符号),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填标号)。
A.Y单质的熔点比Z单质的低
B.Y的化合价比Z的低
C.Y单质与水反应比Z单质与水反应剧烈得多
(3)Z的最高价氧化物属于_______氧化物(“酸性”、“碱性”或“两性”),写出Y、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Ⅱ.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的ΔH=-99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4)图中A、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
(5)图中△H=_______kJ·mol-1
(6)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KJ·mol-1,计算由S(s)生成3 molSO3(g)的△H_______
2024-03-3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4 . 利用下列4组装置进行相应实验。其中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现象

结论

A

棉球变为蓝色

氧化性:Cl2>I2

B

烧杯壁变凉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石蜡油分解产生了不同于烷烃性质的烃

D

产生大量无色气泡

非金属性:Cl>C

A.AB.BC.CD.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5gNa2CO3固体和0.5gNaHCO3固体,再分别加入30mL0.3mol·L-1盐酸,充分反应后,用手触摸试管,明显感觉到加Na2CO3固体的试管变热了,加NaHCO3固体的试管变冷了。甲同学由此得出结论:CO(aq)+2H+(aq)=H2O(l)+CO2(g) ΔH1<0, HCO(aq)+H+ (aq) =H2O(l) +CO2(g) ΔH2>0。回答下列问题:
(1)乙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一定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你支持谁的观点?_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
(2)查阅资料:
反应I :CO(aq) +2H+ (aq)=H2O(l) +CO2(g) ΔH1=-12.14kJ·mol-1
反应II :HCO(aq) +H+ (aq)=H2O(l) +CO2(g) ΔH2= +12.64 kJ·mol-1
①则反应III:CO(aq)+ H+ (aq)=HCO(aq) ΔH3= _______ kJ·mol-1
②向V mLc mol·L-1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2V mL c mol·L-1稀盐酸。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填标号)。

(3)该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了实验,验证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热效应。

表格一:
试剂1试剂2混合前温度/°C混合后温度/°C
0.5 g Na2CO340mL HCl 19.021.7
0.5 g NaHCO340 mL HCl 19.018.1
表格二:
试剂1试剂2混合前温度/°C溶解后温度/°C静置后的温度/°C试剂3混合前温度/°C混合后温度/°C
0.5gNa2CO310mLH2O19.022.319.010mLH2O19.019.0
0.5gNaHCO310mLH2O19.017.519.010mLH2O19.019.0
表格三:
试剂1试剂2混合前温度/°C溶解后温度/°C静置后的温度/°C试剂3混合前温度/°C混合后温度/°C
0.5gNa2CO310mLH2O19.022.319.010mLHCl19.020.5
0.5gNaHCO310mLH2O19.017.519.010mLHCl19.018.3
实验操作:将试剂1与试剂2混合,测混合后溶液的温度,静置,冷却至定温,再将试剂3与之前的混合溶液混合,再测混合溶液的温度。
①实验中玻璃搅拌器的使用方法是_______
②表格二对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③反应IV:Na2CO3(s)+2H+(aq)=2Na+(aq)+H2O(l)+CO2(g) ΔH4
反应V:NaHCO3(s)+H+(aq)=Na+(aq)+H2O(l)+CO2(g) ΔH5
则ΔH1_______(填“>”、“<”或“=”,下同)ΔH4,ΔH2_______ΔH5
6 .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5 g Na2CO3固体和0.5 gNaHCO3固体,再分别加入30 mL 0.3 mol·L-1盐酸,充分反应后,用手触摸试管,明显感觉到加Na2CO3固体的试管变热了,加NaHCO3固体的试管变冷了。甲同学由此得出结论:CO (aq) +2H+ (aq)=H2O(1) +CO2(g)△H1<0, HCO (aq)+H+ (aq)=H2O(1) +CO2(g) △H2>0。回答下列问题:
(1)乙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一定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你支持谁的观点?_____(填“甲”或“乙”) ,理由是_______
(2)查阅资料:
反应I :CO(aq) +2H+ (aq)=H2O(l) +CO2(g) △H1= -12.14kJ· mol-1
反应II :HCO (aq) +H+ (aq)=H2O(l) +CO2(g) △H2= +12.64 kJ·mol-1
向V mLc mol· L-1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2V mLc mol·L-1稀盐酸。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的是      (填标号)。
A.B.C.D.
(3)该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了实验,验证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热效应。

表格一:

试剂1

试剂2混合前温度/℃

混合后温度/℃

0.5 g Na2CO3

40mL HCl 19.0

21.7

0.5 g NaHCO3

40 mL HCl 19.0

18.1


表格二:

试剂1

试剂2混合

前温度/℃

溶解后温

度/℃

静置后的

温度/℃

试剂3混合

前温度/℃

混合后

温度/℃

0.5 g Na2CO3

10 mL H2O19.0

22. 3

19.0

10mL H2O 19.0

19.0

0.5 g NaHCO3

10 mL H2O19.0

17.5

19.0

10 mL H2O 19.0

19.0


表格三:

试剂1

试剂2混合

前温度/℃

溶解后温

度/℃

静置后的

温度/℃

试剂3混合

前温度/℃

混合后

温度/℃

0.5 g Na2CO3

10 mL H2O19.0

22.3

19.0

10mL HCl 19.0

20.5

0.5 g NaHCO3

10 mL H2O19.0

17.5

19.0

10 mL HCl19.0

18.3


实验操作:将试剂1与试剂2混合,测混合后溶液的温度,静置,冷却至定温,再将试剂3与之前的混合溶液混合,再测混合溶液的温度。
①实验中玻璃搅拌器的使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②表格二对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III:Na2CO3(s) +2H+ (aq)=2Na+ (aq) +H2O(1) +CO2(g) △H3
反应IV:NaHCO3(s)+ H+ (aq)=Na+ (aq) + H2O(l) +CO2(g) △H4
则△H1______(填“>”、“< ”或“=”,下同) △H3,△H2______ △H4
2022-01-2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7 . 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探究各种能量变化是一永恒的主题。
(1)下列变化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___________填序号
生石灰溶于水       浓硫酸稀释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铜溶于浓硝酸     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混合搅拌 过氧化钠溶于水
(2)分解时的能量变化关系如下图甲所示,则分解反应为 ___________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查阅资料得知:将作为催化剂的溶液加入溶液后,溶液中会发生两个氧化还原反应,且两个反应中均参加了反应,试从催化剂的角度分析,这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
(3)如下图乙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①当电极a为镁,电极b为铝,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时,该电池的负极为 ___________填名称
②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和氧化剂反应所产生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现设计一燃料电池,电极a通入氢气燃料,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液,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
③质量相同的铜棒和铁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干燥、称量,二者质量差为12g,则导线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___
2022-01-10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清华中学校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10月月考化学试题
8 . 化学物质在汽车的动力、安全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某同学根据所查阅的资料,绘制了三种可燃物在空气中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你认为可燃物_______(填“A”、“B”或“C”)更适合用作车用燃料。(已知:燃点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燃点较低时存在安全隐患。)

(2)汽车尾气中含有等污染物。其中生成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由该图数据计算可得,该反应为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通过传感器可监测汽车尾气中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A电极发生的是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B电极反应为_______
(4)电动汽车普遍使用锂离子电池。某锂离子电池反应为
①当有消耗时,电路中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__
②根据①的计算思路,分析做电极优于的原因是_______
(5)安全性是汽车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汽车受到强烈撞击时,预置在安全气囊内的化学药剂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气囊迅速弹出。某种产气药剂主要含有,已知在猛烈撞击时分解产生两种单质,并放出大量的热。
①药剂中做冷却剂原因是_______
②根据产气药剂的组成,在设计气囊中所运用的化学反应时,需要考虑的角度有_______(填标号)。
A.固体反应物的颜色               B.气体产物的毒性                 C.反应的快慢 D.反应的能量变化
2021-07-10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化学试题
9 . 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探究各种能量变化是一永恒的主题。
(1)下列变化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生石灰溶于水          b.浓硫酸稀释          c.碳酸氢钠固体溶于盐酸
d.铜溶于浓硝酸        e.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混合搅拌       f.过氧化钠溶于水
(2)H2O2分解时的能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H2O2分解反应为___________反应 (选填:吸热、放热)。

查阅资料得知:将作为催化剂的Fe2(SO4)3溶液加入H2O2溶液后,溶液中会发生两个氧化还原反应,且两个反应中H2O2均参加了反应,试从催化剂的角度分析,这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2Fe3++H2O2=2Fe2++O2↑+2H+___________
(3)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①当电极a为镁,电极b为铝,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时,该电池的负极为___________(填名称)。
②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和氧化剂(O2)反应所产生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现设计一燃料电池,电极a通入氢气燃料,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液,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③质量相同的铜棒和铁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干燥、称量,二者质量差为12 g,则导线中通过的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
1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嗨锅的发热包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其与水反应放热从而使食材加热
B.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是水果罐头中常用的抗氧化剂,是因为其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C.在食品包装袋内放入铁系保鲜剂可以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变质
D.臭氧是饮用水的理想消毒剂之一,因为它杀菌能力强且不影响水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