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盐酸羟胺(化学式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可作还原剂、显像剂等,其熔点为152℃,易溶于水。
实验室以环己酮肟、盐酸为原料制备盐酸羟胺的反应原理如下:
(环己酮肟)(环己酮)
制备盐酸羟胺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搅拌和夹持装置已省略)。

盐酸羟胺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溶解度()
2046.7
4054.9
6063.2
8071.1
(1)仪器甲中进水口应为___________
A.a处      B.b处      C.a处或b处均可
(2)反应过程中,将环已酮不断蒸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容器乙中收集到环己酮的水溶液,环已酮和水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有___________。
A.共价键B.离子键C.氢键D.范德华力
(4)反应后,从三口烧瓶的溶液中获取盐酸羟胺的实验方法为___________。
A.冷却结晶B.渗析C.蒸馏D.萃取、分液

称取0.500g由上述方法制得的盐酸羟胺产品,加水配制成100mL溶液。量取20.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酸化,再加入过量硫酸铁铵溶液充分反应,接着加入足量磷酸溶液(与形成无色配合物),最后用的酸性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的酸性溶液的体积为11.35mL。
反应原理为:①


(5)将反应②补充完整,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6)配制上述盐酸羟胺溶液所需要的定量仪器有___________
A.电子天平    B.100mL容量瓶    C.滴定管    D.量筒
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
(7)通过计算判断该产品的纯度级别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纯度级别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
质量分数
已知:
2024-01-13更新 | 364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四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一模试卷
2 . 碘化钾用作制有机物及制药原料,医疗上用于防治甲状腺肿大,作祛痰药,还可用于照相制版等。实验小组设计实验制备KI并探究相关性质。
(一)制备KI
某实验小组设计制备一定量KI的实验(加热及夹持装置已省略)如下:
反应I:
反应Ⅱ:

(1)实验开始前,先进行装置气密性检查:将C中导管下端管口浸入液面以下,塞紧瓶塞,微热A装置,若___________,则气密性良好。
(2)在装置B中先滴入KOH溶液,待观察到三颈烧瓶中溶液颜色由___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___色,停止滴入KOH溶液;然后打开装置A中分液漏斗活塞,待三颈烧瓶和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接近相等时停止通气,反应完成。
(3)实验中不能用稀硝酸代替稀硫酸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4)装置B中所得KI溶液经分离提纯后得到KI粗产品,为测定KI的纯度,称取1.0g样品溶于水,然后用0.0500mol·L1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杂质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平行滴定三次,滴定到终点平均消耗酸性KMnO4标准溶液20.00mL,则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二)实验探究:FeCl3与KI的反应
序号操作现象
实验I取5mL0.1mol·L1KI溶液,滴加0.1mol·L1 FeCl3溶液5~6滴(混合溶液的pH=5)溶液变为棕黄色,20min后棕黄色变深
实验Ⅱ取少量实验I中棕黄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20min后红色变浅

(5)证明实验I中有I2生成,加入的试剂为(有机溶剂除外)___________
(6)已知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I可被空气氧化为I2,为探究实验I中20min后棕黄色变深的原因,甲同学提出假设:该反应条件下空气将I氧化为I2,使实验I中溶液棕黄色变深。甲同学设计的实验为:___________,若20min后溶液不变蓝,证明该假设不成立。(可选试剂:0.1mol·L1KI溶液、0.1mol·L1FeCl3溶液、淀粉溶液、稀硫酸)
(7)乙同学查阅资料可知:①;②FeCl3与KI反应的平衡体系中还存在反应呈棕褐色。依据资料从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Ⅱ中20min后溶液红色变浅的原因:___________
2023-11-0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化学试题
3 . 碘化亚铜(CuI)是重要的有机催化剂。某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备CuI,并设计实验探究其性质。已知:碘化亚铜(CuI)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易与KI形成K[CuI2]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完毕后,用图2所示装置分离CuI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

(3)某同学向装置C的烧杯中倾倒NaOH溶液时,不慎将少量溶液溅到皮肤上,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
(4)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5)小组同学设计下表方案对CuI的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
取少量CuI放入试管中,加入KI溶液,白色固体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加水,又生成白色沉淀
取少量CuI放入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产生砖红色沉淀。过滤,向所得上层清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无明显变化;将砖红色沉淀溶于稀硫酸,产生红色固体和蓝色溶液
①在实验I中“加水,又生成白色沉淀”的原理是_______
②根据实验II,CuI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6)测定CuI样品纯度。取a g CuI样品与适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的酸化的双氧水,滴几滴淀粉溶液,用b 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体积为V mL(已知:滴定反应为I2+2=(无色)+2I-)。该样品纯度为_______(用含a、b、V的代数式表示)。如果其他操作均正确,仅滴定前盛标准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用标准液润洗,测得结果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023-03-11更新 | 2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4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备SO2并进行性质探究。

Ⅰ.制备干燥的SO2
(1)制备SO2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原理制备收集干燥SO2的实验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填序号)。
(3)溶液X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_,装置D的作用为___________
Ⅱ.SO2性质的探究
研究性学校小组将纯净的SO2通100 mL溶液Y中,进行SO2性质的探究。
探究活动1:SO2的氧化性

(4)Y是Na2S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Na2S溶液的浓度为0.1 mol/L溶液最多可以吸收标况下的SO2体积为___________mL(不考虑SO2的溶解)。
探究活动2:SO2的溶解性和酸性
(5)若Y为石蕊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
(6)若Y为1 mol/L的NaOH溶液,通入2.24 L SO2(标准状况下),得到的溶液中:___________(用溶液中的含硫微粒浓度表示)。
探究活动3:SO2与FeCl3溶液的反应
实验溶液Y现象
11 mol/L FeCl3溶液溶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静置,溶液红棕色逐渐消失,1 h后变为浅绿色
21 mol/L FeCl3溶液和HCl混合溶液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
实验1中出现红棕色的原因,研究小组成员查阅资料得:作用可以生成红棕色的配离子:(红棕色)。
(7)实验2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8)结合速率与平衡的知识,解释实验1颜色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
(9)解释实验2的现象与实验1的现象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
2023-10-23更新 | 30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下列实验设计,回答问题:

(1)利用实验(I)探究锌与硫酸和硫酸反应的速率,可以测定收集一定体积氢气所用的时间。此方法需要控制的变量有(写出1项):___________
(2)实验(II)探究浓度对化学化学平衡影响。已知重铬酸钾溶液存在:(橙色)和(黄色)的平衡,如图操作,C中溶液颜色变深,D中溶液颜色变浅,
①依据题意写出其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②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D颜色变浅的原因:___________
③加水稀释,___________(答“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III)目的是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发生反应:。某小组也用酸性溶液和草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表:
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i向一支试管中先加入酸性溶液,再加入1滴硫酸和9滴蒸馏水、最后加入草酸溶液内溶液紫色无明显变化,后颜色逐渐变浅,后几乎变为无色
ii向另一支试管中先加入酸性溶液,再加入10滴硫酸,最后加入草酸溶液内溶液紫色无明显变化,后颜色迅速变浅,约后几乎变为无色
①由实验i、实验ii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②关于实验i中后溶液颜色迅速变浅的原因,该小组提出了猜想:该反应中生成的对反应有催化作用。利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ⅲ,验证猜想。
提供的试剂:酸性溶液,草酸溶液,硫酸,溶波,固体,蒸馏水。
补全实验ⅲ的操作:向试管中先加入酸性溶液,___________,最后加入草酸溶液。
③基于以上实验与分析,推测实验(III)设计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2023-12-30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6 . 铁及其化合物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
I.一定条件下,Al可以将Fe置换出来,其转化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25℃时铝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温度下当有56gFe(s)生成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
(2)在1538℃时,反应Fe(s)=Fe(l)的△H值为_______
II.将等体积、低浓度的0.005mol/LFeCl3溶液(已用稀盐酸酸化)和0.01mol/LKSCN溶液混合,静置至体系达平衡,得红色溶液a。各取3mL溶液a放入3支比色皿中,分别滴加0.1mL不同浓度的KCl溶液,并测定各溶液的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已知:①溶液的透光率与溶液颜色深找有关,颜色深,透光率低。
②FeCl3溶液中存在Fe3++4Cl-[FeCl4]-(黄色)。
(3)工业上通常以FeCl3为腐蚀液,与覆铜板上的Cu反应完成蚀刻。写出蚀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4)采用浓度较低的FeC13溶液制备Fe3+和SCN-平衡体系,是为了避免______(填离子符号)的颜色对实验干扰。
(5)从实验结果来看,加入KCl溶液使得Fe3++3SCN-Fe(SCN)3,平衡向_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结合实验现象及化学用语分析加入KCl溶液对Fe3+和SCN-平衡体系有影响的原因:________
(6)加入KCl溶液的浓度从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_(用a、b、c表示)。
2023-10-1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7 .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勒夏特列原理,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①在2号瓶中插入可上下抽拉的铜丝和加入浓硝酸(图中均未画出)。实验开始时,将铜丝插入浓硝酸中,当1号、2号、3号瓶内充满气体且气体颜色一致时,将铜丝抽离硝酸,关闭 K1、K2、K3、K4
②2NO2=N2O4   ΔH<0。
(1)在实验开始前需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装置A、B的作用为___________
(2)请写出铜丝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把1号瓶置于热水中,把3号瓶置于冰水中,把2号瓶置于室温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对比1、2、3号瓶中气体颜色的变化。
①把2号瓶置于室温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1号瓶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其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较温度变化前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3号瓶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
(4)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将注射器插入2号瓶,往上拉注射器活塞到5mL刻度处,待___________时,取出注射器,将针头处密封,将注射器活塞迅速拉到 20mL刻度处,观察到注射器内气体颜色先变浅随后又逐渐变深,但最终比2号瓶内气体颜色浅。解释气体颜色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
2023-12-1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8 . 资料显示,可以将氧化为。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氧化的产物及铜元素的价态。已知:易溶于溶液,发生反应(红棕色);氧化性几乎相同。
将等体积的溶液加入到n铜粉和m()的固体混合物中,振荡。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现象
实验Ⅰ0.01极少量溶解,溶液为淡红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淡红色
实验Ⅱ0.1部分溶解,溶液为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棕色
实验Ⅲ4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
(1)基态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
(2)实验Ⅲ所得溶液中,被氧化的铜元素的可能存在形式有(蓝色)或(无色),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步骤a.取实验Ⅲ的深红棕色溶液,加入,多次萃取、分液。
步骤b.取分液后的无色水溶液,滴入浓氨水。溶液颜色变浅蓝色,并逐渐变深。
i.步骤a除去的原理是___________
ii.查阅资料,(无色)容易被空气氧化,用两个离子方程式解释步骤b的溶液中发生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推测实验Ⅰ和Ⅱ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分别取实验Ⅰ和Ⅱ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洗涤后得到白色沉淀,加入溶液,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实验Ⅲ中铜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结果,仅将氧化为+1价。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电化学实验,证实了能将氧化为。装置如图所示,a物质为___________,b试剂为___________
   
9 . 某小组探究含Cr元素的化合物间的转化,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
i.含Cr元素的常见粒子: (橙色)、 (黄色)、CrO5(溶于水,蓝紫色,不稳定)、Cr3+(绿色)、Cr(OH)3(蓝灰色,难溶于水,可溶于强酸、强碱)、(亮绿色)。
ii.H2O2在碱性环境中比在酸性环境中分解速率快。
iii.在碱性环境中,O2不能氧化+3价铬元素。
实验操作及现象如表:
装置步骤操作现象

2mL0.0125mol•L-1K2Cr2O7溶液
I先滴入稀硫酸至pH≈2,再滴入5滴5%H2O2溶液,振荡溶液橙色加深。滴入H2O2溶液后迅速变为蓝紫色,有气泡生成。稍后,无明显气泡时,溶液由蓝紫色完全变为绿色
继续缓慢滴入10滴2mol•L-1NaOH溶液,边滴,边振荡又有气泡生成,溶液最终变为黄色
(1)已知 (橙色)+H2O2 (黄色)+2H+。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I中滴入稀硫酸后溶液橙色加深的原因:_____
(2)I中,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3)Ⅱ中,继续滴入NaOH溶液后,又有气泡生成的原因是_____
(4)Ⅱ中,继续滴入NaOH溶液后,预测有Cr(OH)3沉淀生成,但实验时未观察到。
提出假设:在碱性环境中,+3价铬元素被H2O2氧化。
①甲同学设计实验证明假设成立:
取少量I中的绿色溶液,在滴入NaOH溶液前增加一步操作:______。然后滴入NaOH溶液,有蓝灰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入NaOH溶液,沉淀溶解,溶液变为______色。
②乙同学进一步研究碱性环境对+3价铬元素的还原性或H2O2的氧化性的影响,设计如图实验。

右侧烧杯的溶液中,氧化剂是_____
开始时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偏转,分别继续进行如下实验。
i.向左侧烧杯中滴入NaOH溶液,出现蓝灰色沉淀,继续缓慢滴入NaOH溶液,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电子从左向右运动),此时左侧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
ii.向右侧烧杯中滴入NaOH溶液,有微小气泡生成,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左侧无明显变化。此时原电池中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由上述实验,与H2O2与H2O2的氧化性强弱(填“>”或“<”):
酸性条件下, _____H2O2;碱性条件下, _____H2O2
10 . 实验小组探究外界因素对平衡的影响。
Ⅰ.探究对该平衡的影响。
将1 mL 0.005 mol⋅L 溶液(接近无色)和1 mL 0.01 mol⋅L KSCN溶液混合,得到红色溶液。(在溶液中存在平衡:)
(1)甲同学认为加入酸后,会使体系中___________浓度增大,导致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加深。
【设计并实施实验】用上述试剂制备两等份红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并记录现象。

【查阅资料】均能以下反应:
(黄色);(无色)
【实验1】探究现象a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实验①②均重新制备红色溶液)
编号操作现象
向2 mL红色溶液中滴加5滴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向2 mL红色溶液中滴加5滴3 mol·L KCl溶液溶液颜色变浅,呈橙色

(2)实验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①和实验②的结果,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现象a:___________
【实验2】探究现象b中溶液呈浅黄色的原因
乙同学认为,原溶液中存在,现象b中使溶液呈浅黄色的微粒可能是。乙同学通过下列实验,证实了现象b中使溶液呈浅黄色的微粒只是
编号操作现象
取1 mL 0.0025 mol·LA溶液,加入1 mL 0.01 mol·LKSCN溶液,再加入5滴1.5 mol·L 溶液溶液先变红,加硫酸后变为浅黄色
取1 mL 0.005 mol·L溶液,加入B,再加入5滴1.5 mol·L溶液无明显现象

(4)请将实验③、④的操作补充完整: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Ⅱ.探究加水稀释对该平衡的影响。
(5)该小组按下表配制总体积相同的系列溶液,测定平衡时浓度,记录数据。
编号/mLV(KSCN)/mL/mL/mol·L
10100
2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预测,加水稀释,该平衡向___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的关系是___________(用含的不等式表示),该关系可以作为判断稀释对该平衡移动方向影响的证据。
2023-12-22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