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1 道试题
1 . 某校化学学习小组探究溶液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分液漏斗中盛有浓硫酸,锥形瓶中装有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准备】
(1)写出实验中制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配制100mL溶液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__
【实验探究】
向3mL溶液中通入,观察到溶液立即由黄色变成红棕色,放置12小时后,,红棕色消失,溶液变为浅绿色。结合已有知识,针对溶液呈红棕色学习小组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水解产生了红棕色的胶体;
猜想2:与溶液中某种价含硫微粒形成了红棕色的配合物。
(3)为验证上述猜想,甲同学用激光笔照射该红棕色溶液,________,证明猜想1不成立。
(4)乙同学查阅文献得知猜想2正确,并设计了下表3组实验,以确定红棕色配合物的配体是中的哪一种(实验均在常温下进行)。

组别

溶液1(1mL)

溶液2(2mL)

现象

a

溶液

的饱和溶液

溶液1和溶液2混合后,组别a、b、c所得溶液红棕色依次加深。

b

的饱和溶液,用固体调节.

c

的饱和溶液,用固体调节
已知:常温下,溶液中价含硫微粒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及有关信息可知,红棕色配合物中的配体是________(填写微粒符号),依据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
(5)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利用分光光度计可测定溶液中有色物质的吸光度,吸光度,其中k为摩尔吸收系数;L为液层厚度即光路长度,在实验中液层厚度保持一致;c为有色物质的浓度。
丙同学经过思考,认为乙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除了pH会影响溶液红棕色的深浅,还有一个因素也可能会影响溶液红棕色的深浅。于是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帮助该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填写下表中空白处。

实验序号

操作

吸光度

1

把1mL 0.1mol/L溶液与2mL饱和溶液混合均匀,溶液变成红棕色,测定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

2

______________,测定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

实验结果讨论:若,则该因素不影响溶液红棕色的深浅;若,则该因素会影响溶液红棕色的深浅。
(6)丁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配合物在溶液中存在解离平衡,如:
丁同学设计实验,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上述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证明解离平衡的存在。请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限选试剂为:溶液,溶液,固体,固体

实验序号

操作

吸光度

结论

3

向3mL 0.1mol/L溶液中通入,溶液立即由黄色变成红棕色,测定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


4

____________,测定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

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平衡向_____移动(填“左”或“右”)
2024-05-01更新 | 78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二)化学试题
2 . 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能的清洁能源。对于可逆反应:   ,在容积恒为2L的密闭容器中,将2.0molC0与8.0molH2混合加热到830℃发生上述反应,5min时达到平衡,CO的转化率是80%。实验发现,其他条件不变,在相同时间内,向上述体系中投入一定量的CaO可以增大H2的体积分数。选用相同质量、不同粒径的CaO固体进行实验时,对比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已知:1微米 = 10-6米,1纳米= 10-9米)。
A.微米CaO和纳米CaO对平衡影响不同主要是CaO作为催化剂表面积越大,反应的速率越快
B.在生产中,增大的用量可同时提高CO的转化率和的产率
C.5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D.平衡时间容器中通入He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
2024-04-30更新 | 292次组卷 | 2卷引用:化学(新七省高考卷01)(14+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3 . 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反应平衡时,的转化率为的物质的量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将炭块粉碎,可加快反应速率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体系已达到平衡
C.平衡时的体积分数可能大于
(2)若平衡时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容器内压强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反应①的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___________(选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2024-04-3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4 . 已知[Co(H2O)6]2+呈粉红色,[CoCl4]2-呈蓝色,[ZnCl4]2-为无色。现将CoCl2溶于水,加入浓盐酸后,溶液由粉红色变为蓝色,存在以下平衡:[Co(H2O)6]2++4Cl-[CoCl4]2-+6H2O   ΔH,用该溶液做实验,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

以下结论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由实验①可推知ΔH>0
B.等物质的量的[Co(H2O)6]2+和[CoCl4]2-中,所含配位键数目不同
C.实验②是由于加水稀释,使得Q<K,导致平衡逆向移动
D.由实验③可知该实验条件下配离子的稳定性:[ZnCl4]2->[CoCl4]2-
2024-04-3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5 . 下列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及现象与对应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检验蔗糖是否水解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新制的,无砖红色沉淀蔗糖未发生水解

B

探究镁和铝的金属活泼性向盛有浓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除去氧化膜的镁带和铝片,加入镁带的试管中迅速产生红棕色气体,加入铝片试管中无明显现象金属活泼性:

C

探究氢离子浓度对相互转化的影响溶液中缓慢滴加浓硫酸,溶液黄色变为橙红色增大氢离子浓度,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

D

探究在相同条件下的溶解度大小溶液中滴入2滴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证明在相同条件下,溶解度
A.AB.BC.CD.D
2024-04-28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 适应性月考卷(八)化学试题
6 . 以Cu­ZnO­Al2O3作催化剂发生反应2CH3CHO(g)+H2O(g)C2H5OH(g)+CH3COOH(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B.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C.该反应中每消耗1 mol H2O(g),转移电子数约为6.02×1023
D.将C2H5OH移出一段时间后,v增大
7 . 某温度下,向V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4molX(g),发生反应:①,②。反应体系中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5min时,生成了3.2molM
B.0~10min内,气体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C.该温度下,反应②的平衡常数
D.25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再向体系中通入1molY(g)后,反应②的平衡不移动
2024-04-25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得分训练化学试卷
8 . 氢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煤的气化是一种重要的制氢途径。反应过程如下: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反应平衡时,的物质的量为的物质的量为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增加炭粉,能使反应①平衡正向移动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体系已达到平衡
C.平衡时的体积分数可能大于
D.升高温度可能增大的转化率
(2)若要提高碳的转化率,请你再设计一种措施:___________
2024-04-2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 化学试卷
9 . 氢能是一种绿色能源,研发新型制氢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1)甘油、水蒸气、氧气自热式催化重整制氢时无需加热,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I:
反应Ⅱ:
___________
②除外,可能还会产生等副产物,为了提高原子利用率,最需要抑制的生成,原因是___________
(2)“表面改性铝粉分解水制氢”因储量丰富和较强的还原活性得到广泛应用。铝粉表面的致密氧化膜是影响还原活性的主要因素,工业上常用溶液或锡酸钠溶液作为粉的改性试剂。已知:
①利用溶液改性粉的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
下,向两份质量和粒径均相同的粉中,分别加入等体积溶液和溶液来改性粉,氢气产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溶液改性效果明显优于溶液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③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氢气产率随溶液浓度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当溶液浓度为时,氢气产率接近。但溶液过大或过小会大大降低氢气产率,其可能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

(3)“纳米铷镍合金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主要经过吸附和还原的过程,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每个步骤只画出了可能参与该步反应的1个水分子,氨硼烷中与原子相连的3个原子分别用标记)。根据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推测题图的虚线框内微粒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步骤Ⅱ可描述为___________

2024-04-2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10 . 分银渣(主要成分为PbSO4、Sb2O3、AgCl、Ag2S、Au)是电解精炼铜的尾渣,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一种提取流程如下:

已知:1.Sb2O3不溶于水,是一种两性氧化物;
2.Ksp(PbSO4)=2.53×10-8,Ksp(PbCl2)=1.70×10-5
3.升高温度时,发生反应:Na2S2O3S+Na2SO3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液1的主要成分为HAuCl4,该物质中金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浸金”过程中Ag2S转化为AgCl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浸金”过程中加入适量硫酸,除防止Pb部分转化为PbCl2造成损失,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浸银”操作前先进行“洗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浸银”过程控制pH=8~10,温度50℃,发生反应:AgCl+2S2O[Ag(S2O3)2]3-+Cl-,“浸银”过程添加Na2SO3固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还原”过程中S2O被氧化为SO。还原后液可循环使用,应当将其导入到___________操作中(填操作单元名称)。
(6)“浸Pb、Sb”过程中生成Na2PbCl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电解Na2PbCl4溶液制备金属单质Pb,装置如图,电路中通过0.2mole-时,阴极的质量增加___________g。

2024-04-24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高中化学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