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为验证氧化性Cl2 > Fe3+ > SO2,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I.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型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K2
Ⅳ.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
Ⅴ.打开弹簧夹K3、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K3
Ⅵ.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Ⅳ,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1)过程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花中浸润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Ⅴ中,B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Cl2 > Fe3+ >SO2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甲”“乙”“丙”)。
过程Ⅳ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过程Ⅵ   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有Fe3+无Fe2+
既有Fe3+又有Fe2+
有Fe3+无Fe2+有Fe2+
(6)进行实验过程Ⅴ时,B中溶液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红棕色,停止通气,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查阅资料:Fe2+(aq) + (aq)FeSO3(s)(墨绿色)。
提出假设:FeCl3与 SO2的反应经历了中间产物FeSO3,溶液的红棕色是FeSO3(墨绿色)与FeCl3(黄色)的混合色。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证实该假设成立:

①溶液E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步骤3中红棕色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
2 . 铵盐是一种重要的水体污染物。某课题组利用电解法,在含Cl-的水样中,探究将NH4+转化为N2而脱氮的影响因素和反应机理。
(1)电解法脱氮的原理可能如下:
①直接电氧化
在碱性条件下,发生2NH3 + 6OH- - 6e- = N2 + 6H2O反应的电极为     (填“阴”、“阳”)极;
②-OH(自由羟基)电氧化
在电流作用下,利用产生的强氧化性中间产物OH脱氮,-OH中O元素的化合价
③间接电氧化
利用电解产生的Cl2,与H2O作用生成HClO进行脱氮。请写出HClO在酸性条件下氧化NH4+的离子方程式                  
(2)探究适宜的实验条件
下图为不同电流强度下脱氮的效果,综合考虑能耗因素,电流强度应选择 A。

(3)该课题组进一步探究脱氮过程中的强氧化性的活性中间产物,提出了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三:
假设一:只有·OH;       
假设二:只有HClO;   
假设三:               
(4)请你设计实验探究脱氮过程中是否有·OH产生,完成下表内容。
实验方案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配制一定pH、NH4+和Cl-浓度的溶液,用最佳电流强度,电解样品90min后,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法检测样品中·OH


(5)研究得知,脱氮过程主要以原理③为主,弱酸性溶液中比强酸溶液中更利于使NH4+转化为N2而脱氮,请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2016-12-09更新 | 7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
3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Cl2、Br2、Fe3+的氧化性强弱,涉及如下实验:

完成下列填空: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整套实验装置存在的一处明显不足是___
(2)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D中溶液变红;E中水层溶液变黄,振荡后,CCl4层无明显变化。则Cl2、Br2、Fe3+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
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E中均发生了新的变化。D中:红色慢慢褪去,E中:CCl4层先由无色变为橙色,后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变成红色。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如下:(SCN)2性质与卤素单质类似。氧化性:Cl2>(SCN)2
(3)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l2过量时D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___。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___
(4)欲探究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用分液漏斗分离出E的下层溶液,蒸馏、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入AgNO3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仅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___
(5)将少量BrCl通入到碘化钾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020-08-17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4 . 对于一定条件下的氧化还原反应:2Fe3++2I-2Fe2++I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溶液的酸碱性不会影响平衡状态
B.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CCl4充分振荡可使平衡向右移动
C.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体系中Fe3+和I2的氧化性强弱相当
D.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当电流计示数刚好变为“0”时,达到该反应进行的限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Ⅰ.磷化铝(AlP)和磷化氢(PH3)都是粮食储备常用的高效熏蒸杀虫剂。
(1)AlP遇水蒸气会发生反应放出PH3气体,该反应的另一种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PH3具有强还原性,能与CuSO4溶液反应,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CuSO4+_______PH3+_______H2O=_______Cu3P↓+_______H3PO4+_______H2SO4_______
(3)工业制备PH3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白磷和烧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起始时有1 mol P4参加反应,则整个工业流程中共生成________mol PH3
II.等称之为卤素互化物,等称之为拟卤素,它们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一种碘的氧化物可以称为碘酸碘,其中碘元素呈+3、+5两种价态,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溴化碘()具有强氧化性,能与溶液发生反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已知某些离子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现将几滴溶液滴入到含少量的溶液中,溶液立即变红,向其中逐滴滴入酸性溶液,观察到红色逐渐褪去,请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
2020-12-0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
6 . 相同条件下,草酸根(C2O)的还原性强于Fe2+。为检验这一结论,进行以下实验:
资料:i.工业上,向炽热铁屑中通入氯化氢生产无水氯化亚铁。
ii.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为亮绿色晶体,光照易分解。其水溶液中存在[Fe(C2O4)3]3-Fe3++3C2OK=6.3×10-21
(实验1)用以下装置制取无水氯化亚铁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B的作用为___________
(2)欲制得纯净的FeCl2,实验过程中点燃A、C酒精灯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
(3)D中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通过Fe3+和C2O在溶液中的反应比较Fe2+和C2O的还原性强弱。

操作

现象

在避光处,向10mL 0.5 mol·L-1FeCl3溶液中缓慢加入0.5 mol·L-1K2C2O4溶液至过量,搅拌,充分反应后,冰水浴冷却,过滤得到亮绿色溶液和亮绿色晶体
(4)取实验2中少量晶体洗净,配成溶液,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继续加入硫酸,溶液变红,说明晶体中含有+3价的铁元素。加硫酸后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经检验,亮绿色晶体为K3Fe(C2O4)3・3H2O。设计实验,确认实验2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
(6)取实验2中的亮绿色溶液光照一段时间,产生黄色浑浊且有气泡产生。补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Fe(C2O4)3]3-___________FeC2O4↓+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又设计以下装置直接比较Fe2+和C2O的还原性强弱,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7)描述达到预期目的可能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
2020-12-11更新 | 1229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验收考试化学试题
7 . 文献表明:相同条件下,草酸根(C2O42-)的还原性强于Fe2+。为检验这一结论, 完成如下实验。
资料:i.草酸(H2C2O4)为二元弱酸。
ii.三水三草酸合铁酸钾K3 Fe(C2O4)3·3H2O为翠绿色晶体,光照易分解。其水溶液中存在:
[Fe(C2O4)3]3-Fe3++3C2O42-   K=6.3×10-21
iii. FeC2O4·2H2O为黄色固体,微溶于水,可溶于强酸。
[实验1]通过Fe3+和C2O42-在溶液中的反应比较Fe2+和C2O42-的还原性强弱。
操作现象
在避光处,向10 mL 0.5 mol·L-1 FeCl3溶液中缓慢加入0.5 mol·L-1 K2C2O4溶液至过量,搅拌,充分反应后,冰水浴冷却,过滤得到翠绿色溶液和翠绿色晶体
(l) C2O4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
(2)取实验1中少量晶体洗净,配成溶液,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继续加入硫酸,溶液变红,说明晶体中含有+3价的铁元素。加硫酸后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
(3)经检验,翠绿色晶体为K3 Fe(C2O4)3·3H2O设计实验,确认实验1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实验l中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因是____
(4)取实验1中的翠绿色溶液光照一段时间,产生黄色浑浊且有气泡产生。补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Fe(C2O4)3]3-+_____H2O____FeC2O4·2H2O↓+_____+________
[实验2]通过比较H2O2与Fe2+、C2O42-反应的难易,判断二者还原性的强弱。
步骤操作现象
I向l mL 0.5 mol·L-1 FeSO4溶液中加入1 mL 0.5 mol·L-1 K2C2O4溶液,过滤立即产生黄色沉淀
II洗涤Ⅰ中的黄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过量的6%H2O2溶液,振荡,静置剧烈放热,产生大量的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
III待充分反应后,向其中加入稀硫酸,调节pH约为4得到翠绿色溶液
(5)证明Fe2+被氧化的实验现象是____
(6)以上现象能否说明C2O42-没有被氧化。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
(7)用FeC13溶液、K2C2O4溶液和其他试剂,设计实验方案比较Fe2+和C2O42-的还原性强弱。画出装置图并描述预期现象:____
2019-04-19更新 | 5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4月统一测试(一模)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8 . 某小组同学以不同方案探究Cu粉与FeCl3溶液的反应。
(1)甲同学向FeCl3溶液中加入Cu粉,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变为浅蓝色,由此证明发生了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__
(2)乙同学通过反应物的消耗证明了上述反应的发生:将Cu粉加入到滴有少量KSCN的FeCl3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红色褪色,有白色沉淀A产生。
针对白色沉淀A,查阅资料:A可能为CuCl和CuSCN(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中的一种或两种。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①根据白色沉淀B是__(填化学式),判断沉淀A中一定存在CuSCN。
②仅根据白色沉淀A与过量浓HNO3反应产生的实验现象,不能判断白色沉淀A中一定存在CuSCN,从氧化还原角度说明理由:__
③向滤液中加入a溶液后无明显现象,说明A不含CuCl,则a是__(填化学式)。
根据以上实验,证明A仅为CuSCN。
④进一步查阅资料并实验验证了CuSCN的成因,将该反应的方程式补充完整:
_Cu2+_SCN-=_CuSCN↓+_(SCN)2
⑤结合上述过程以及Fe(SCN)3Fe3++3SCN-的平衡,分析(2)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__
(3)已知(SCN)2称为拟卤素,其氧化性与Br2相近。将KSCN溶液滴入(1)所得的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色,则溶液变红的可能原因是____
9 . 某学习小组研究溶液中Fe2+的稳定性,进行如下实验,观察,记录结果。
实验Ⅰ
物质0 min1min1h5h
FeSO4淡黄色桔红色红色深红色
(NH4)2Fe(SO4)2几乎无色淡黄色黄色桔红色
(1)溶液的稳定性:FeSO4_______(NH4)2Fe(SO4)2(填“>”或“<”)
(2)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FeSO4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后变红的原因____________
(3)甲同学提出实验Ⅰ中两溶液的稳定性差异可能是(NH4)2Fe(SO4)2溶液中的NH4+保护了Fe2+,因为NH4+具有还原性。进行实验II,否定了该观点,补全该实验。
操作现象
_______,加_______,观察。与实验Ⅰ中(NH4)2Fe(SO4)2溶液现象相同。
(4)乙同学提出实验Ⅰ中两溶液的稳定性差异是溶液酸性不同导致,进行实验III:分别配制0.80 mol·L-1 pH为1、2、3、4的FeSO4溶液,观察,发现pH=1的FeSO4溶液长时间无明显变化,pH越大,FeSO4溶液变黄的时间越短。
资料显示:亚铁盐溶液中存在反应:4Fe2++O2+10H2O4Fe(OH)3+8H+
由实验III,乙同学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进一步研究在水溶液中Fe2+的氧化机理。测定同浓度FeSO4溶液在不同pH条件下,Fe2+的氧化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实验过程中溶液温度几乎无变化)。反应初期,氧化速率都逐渐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6)综合以上实验,增强Fe2+稳定性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
2018-06-15更新 | 25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0 . 硫酸亚锡(SnSO4)是一种重要的硫酸盐,广泛应用于镀锡工业。某研究小组设计SnSO4制备路线如下:

查阅资料:
Ⅰ.酸性条件下,锡在水溶液中有Sn2+、Sn4+两种主要存在形式,Sn2+易被氧化。
Ⅱ.SnCl2易水解生成碱式氯化亚锡[Sn(OH)Cl]。
回答下列问题:
(1)锡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与碳元素位于同一主族,则锡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
(2)操作Ⅰ是_________、冷却结晶________、洗涤、干燥。。
(3)SnCl2粉末需加浓盐酸进行溶解,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入Sn粉的作用有两个:①调节溶液pH,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酸性条件下,SnSO4还可以作双氧水去除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6)该小组通过下列方法测定所用锡粉的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
①将试样溶于盐酸中,发生的反应为:Sn + 2HCl=SnCl2 + H2↑;
②加入过量的FeCl3
③用已知浓度的K2Cr2O7滴定生成的Fe2+,发生的反应为:
6FeCl2 + K2Cr2O7 + 14HCl =6FeCl3 + 2KCl + 2CrCl3 +7H2O
取1.19g 锡粉,经上述各步反应后,共用去0.100 mol/L K2Cr2O7溶液32.0 ml。锡粉中锡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1-3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湖南省澧县、桃源、益阳三校高三上学期联考化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