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411 道试题
1 . FeSO4溶液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因此为了方便使用 Fe2,实验室中常保存硫酸亚铁铵晶体[俗称“摩尔盐”,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它比绿矾或绿矾溶液更稳定。(稳定是指物质放置 在空气中不易发生各种化学反应而变质)
I.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制备与检验
(1)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
本实验中,配制溶液以及后续使用到的蒸馏水都必须煮沸、冷却后再使用,这样处理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向 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操作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得到一 种浅蓝绿色的晶体。
(2)该小组同学继续设计实验证明所制得晶体的成分。
①如图所示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C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得淡绿色待测液。
②取少量待测液,_______ (填操作与现象),证明所制得的晶体中有 Fe2
③取少量待测液,经其它实验证明晶体中有NH4和SO42
II.实验探究影响溶液中 Fe2稳定性的因素
(3)配制 0.8 mol/L 的 FeSO4溶液(pH=4.5)和 0.8 mol/L 的(NH4)2Fe(SO4)2溶液(pH=4.0),各取 2 ml 上述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刚开始两种溶液都是浅绿色,分别同时滴加 2 滴 0.01mol/L 的 KSCN 溶液,15 分钟后观察可见:(NH4)2Fe(SO4)2溶液仍然为浅绿色透明澄清溶液;FeSO4溶液则出现淡黄色浑浊。
【资料 1】
沉淀Fe(OH)2Fe(OH)3
开始沉淀pH7.62.7
完全沉淀pH9.63.7
①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FeSO4溶液产生淡黄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
②讨论影响 Fe2稳定性的因素,小组同学提出以下 3 种假设:
假设 1:其它条件相同时,NH4的存在使(NH4)2Fe(SO4)2溶液中 Fe2+稳定性较好。
假设 2:其它条件相同时,在一定 pH 范围内,溶液 pH 越小 Fe2稳定性越好。
假设 3:_______
(4)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G为灵敏电流计),滴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分 别控制溶液 A(0.2 mol/L NaCl)和溶液 B(0.1mol/L FeSO4)为不同的 pH,

观察记录电流计读数,对假设 2 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序号A:0.2mol·L1NaClB:0.1mol·L1FeSO4电流计读数
实验1pH=1pH=58.4
实验2pH=1pH=16.5
实验3pH=6pH=57.8
实验4pH=6pH=15.5
【资料 2】原电池装置中,其它条件相同时,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该原 电池的电流越大。
【资料 3】常温下,0.1mol/L pH=1 的 FeSO4溶液比 pH=5 的 FeSO4溶液稳定性更好。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和资料信息,经小组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U 形管中左池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
②对比实验 1 和 2(或 3 和 4) ,在一定 pH 范围内,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
③对比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得出在一定pH 范围内溶液酸碱性变化对 O2氧化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④ 对【资料 3】实验事实的解释为____________
2 . FeSO4溶液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因此为了方便使用Fe2+,实验室中常保存硫酸亚铁铵晶体[俗称“摩尔盐”,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它比绿矾或绿矾溶液更稳定。
I.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
本实验中,配制溶液以及后续使用到的蒸馏水都经过煮沸、冷却后再使用。向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操作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得到一种浅蓝绿色的晶体。
II.实验探究影响溶液中Fe2+稳定性的因素
(1)配制0.8 mol/L的FeSO4溶液(pH=4.5)和0.8 mol/L的(NH4)2Fe(SO4)2溶液(pH=4.0),各取2 mL上述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刚开始两种溶液都是浅绿色,分别同时滴加2滴0.01mol/L的KSCN溶液,15min后观察可见:(NH4)2Fe(SO4)2溶液仍然为浅绿色透明澄清溶液,FeSO4溶液则出现淡黄色浑浊。
【资料1】
沉淀Fe(OH)2Fe(OH)3
开始沉淀 pH7.62.7
完全沉淀 pH9.63.7
①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FeSO4溶液产生淡黄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讨论影响Fe2+稳定性的因素,小组同学提出以下3种假设:
假设1:其他条件相同时,NH4+的存在使(NH4)2Fe(SO4)2溶液中Fe2+稳定性较好。
假设2: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一定 pH范围内,溶液 pH越小Fe2+稳定性越好。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G为灵敏电流计),滴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分别控制溶液A(0.2 mol/L NaCl)和溶液B(0.1mol/L FeSO4)为不同的 pH,观察记录电流计读数,对假设2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序号A 0.2mol/LNaClB 0.1mol/LFeSO4电流计读数
实验1pH=1pH=58.4
实验2pH=1pH=16.5
实验3pH=6pH=57.8
实验4pH=6pH=15.5

【资料2】原电池装置中,其他条件相同时,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该原电池的电流越大。
【资料3】常温下,0.1mol/LpH=1的FeSO4溶液比pH=5的FeSO4溶液稳定性更好。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和资料信息,经小组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U型管中左池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比实验1和2(或3和4),在一定pH范围内,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_
③对比实验__________ 还可得出在一定 pH范围内,溶液酸碱性变化是对O2氧化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④对【资料3】实验事实的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4-02更新 | 34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届高三3月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3 . 某小组以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NO2-的性质。
实验试剂编号及现象
滴管试管
   1%酚酞溶液1 mol·L-1 NaNO2溶液实验I:溶液变为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
1 mol·L-1 NaNO2溶液 0.1 mol·L-1 KMnO4溶液 实验II:开始无明显变化,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紫色褪去
KSCN溶液1 mol·L-1 FeSO4
溶液(pH=3)
实验III:无明显变化
1 mol·L-1 NaNO2溶液 1 mol·L-1 FeSO4
溶液(pH=3)
实验IV:溶液先变黄,后迅速变为棕色,滴加KSCN溶液变红

资料:[Fe(NO)]2+在溶液中呈棕色。
(1)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实验I“微热后红色加深”的原因 ______
(2)实验II证明NO2-具有_____性, 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
(3)探究实验IV中的棕色溶液
①为确定棕色物质是NO与Fe2+,而非Fe3+发生络合反应的产物,设计如下实验,请补齐实验方案。
实验溶液a编号及现象
   1 mol·L-1FeSO4溶液(pH=3)i.溶液由___色迅速变为___
____________________ii.无明显变化

②加热实验IV中的棕色溶液,有气体逸出,该气体在接近试管口处变为红棕色,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解释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___
(4)络合反应导致反应物浓度下降,干扰实验IV中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及产物检验。小组同学设计实验V:将K闭合后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向左侧滴加醋酸后偏转幅度增大。
①盐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NO2-在一定条件下体现氧化性或还原性,氧还性强弱与溶液酸碱性等因素有关。
   
2019-05-14更新 | 447次组卷 | 4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4 .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
已知:①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
②在碱性条件下,次氯酸盐(MClO)可将Fe(OH)3氧化成高铁酸盐(M2FeO4)。
④K2FeO4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迅速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制备K2FeO4并探究其性质。
(1)K2FeO4的制备
该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K2FeO4(夹持装置路)。

①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价。
②以上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帮助指出来:___
③A装置作用是产生黄绿色氯气(Cl2),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④C中发生的反应有Cl2+2KOH=KCl+KClO+H2O,还有生成K2FeO4的反应。写出得到K2FeO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性质探究
用KOH溶液充分洗涤C中所得固体得到固体物质K2FeO4
①絮凝实验:甲同学取少量K2FeO4加入浑的泥浆水中,发现产生气体,搅拌,浑浊的泥浆水很快澄清。查阅资料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O+10H2O=4Fe(OH)3(胶体)+3O2↑+8OH-,请结合方程式,说明K2FeO4的净水原理:___
②乙同学取少量K2FeO4,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发现产生黄绿色气体。产生黄绿色气体的原因可能是___。(用文字描述)
5 . 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某同学提出具有较强氧化性,具有较强还原性,二者也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验证这个问题,该学生设计了系列实验。
(1)研究溶液与溶液反应产物。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溶液,振荡试管,向其中加入______,溶液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二者混合只发生沉淀反应,无明显氧化还原反应。
(2)验证的氧化性。将光亮的铁丝伸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为检验溶液中铁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可选用试剂:①溶液 ②溶液 ③酸性溶液 ④溶液。
请完成下表:
操作现象结论
取少量除尽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振荡______存在
取少量除尽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1~2滴______(填序号)溶液,振荡______存在
(实验结论)铁的氧化产物为,则氧化性强于,已知氧化性强于,则可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另一同学用pH计测得常温该硝酸银溶液的pH为5.50,于是该同学对实验结论提出质疑。你认为他提出质疑的理由可能是______
(3)通过原电池原理探究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按图设计原电池。电池装置中,盐桥连接两电极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阴、阳离子不与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且电迁移率(u)应尽可能地相近,根据下表数据,盐桥中应选择______作为电解质。
阳离子阴离子
4.074.61
5.197.40
6.597.91
7.628.27
实验开始后,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正极电极表面有光亮的银析出,则该原电池的负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
(4)查阅资料可知常温反应:。试从速率与平衡两个角度解释溶液与溶液反应混合只发生沉淀反应而无明显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原因______
2021-01-03更新 | 589次组卷 | 1卷引用:八省八校(T8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华中师大一附中)
6 . 碘酸钾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均为白色固体,能溶于水,难溶于部分有机溶剂,且在碱性条件下易被氧化为,于是设计了以下路线制备碘酸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浓盐酸在反应中体现了还原性与酸性
B.加入目的是萃取
C.加入前,应先对原溶液加热煮沸
D.系列操作包括:加入乙醇溶液、搅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
2020-10-11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化学试题
7 . “大同”化学小组在实验室中对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①学生甲用下图E装置制备。主反应的发生,表明硫酸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

A.氧化性             还原性             酸性             碱性
②学生乙以粉未和为原料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③现欲收集一瓶干燥的,选用下图中的A、B、C、D装置,其连接顺序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可重复选用为:_________

(2)学生丙用浓和蔗糖反应,得到的气体中含有。现选择下图中的装置,验证混合气体中存在。其中,能证明存在的现象是_____


(3)学生甲实验中,大试管内产生了大量黑色固体。查阅资料知:
黑色固体可能含有CuO、CuS、
不溶于稀盐酸、稀硫酸,但加热下可溶于稀硝酸。
向含微量 的溶液中滴加溶液,能产生红褐色沉淀。
现取少量黑色沉淀,加入稀硫酸,充分振荡以后,再滴加溶液,未见红褐色沉淀,由此所得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取少量黑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并加热,发现黑色固体最终完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有无色气泡生成,管口处出现红棕色。试写出CuS溶于足量稀硝酸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为测定黑色沉淀中的百分含量,取黑色沉淀,在酸性溶液中用 溶液处理,发生反应如下:     ,反应后煮沸溶液,赶尽,过量的高锰酸钾溶液恰好与溶液完全反应。则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
8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生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探究NO2、NO与Na2O2反应的情况,提出假设并进行相关实验。

Ⅰ.从理论上分析Na2O2和NO2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于是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Na2O2氧化NO2
假设2:NO2氧化Na2O2
(1)甲同学设计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
①试管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待试管B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关闭旋塞a和b;取下试管B;向其中加入适量Na2O2粉末,塞上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带火星的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木条复燃。
③仪器C兼有防倒吸的作用,仪器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甲同学认为假设2正确。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存在缺陷,为达到实验目的,在A、B之间应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得出结论:假设1正确,则NO2和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还认为NO易与O2发生反应,应该更易被Na2O2氧化。查阅资料:2NO+Na2O2=2NaNO2;2NaNO2+2HCl=2NaCl+NO2↑+NO↑+H2O;酸性条件下,NO能与反应生成和Mn2+
(3)丙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探究NO与Na2O2的反应。
①在反应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B中不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b.有红棕色气泡产生c.有无色气泡产生
③C、E中所盛装的试剂不能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无水硫酸铜 b.无水氯化钙 c.碱石灰 d.生石灰
④F中发生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⑤充分反应后,检验D装置中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则产物是NaNO2
2020-07-22更新 | 40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9 . 某小组同学探究Cu和H2O2的反应。
【猜想预测】
猜想1:Cu与H2O2不发生反应;
猜想2:Cu与H2O2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2O2作氧化剂。
【实验探究】
实验ⅰ:向装有0.5 g Cu的烧杯中加入20 mL 30% H2O2溶液,一段时间内无明显现象,10小时后,溶液中有少量蓝色浑浊,Cu片表面附着少量蓝色固体。
(1)通过该实验证明了猜想2成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继续探究】
针对该反应速率较慢,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资料:Cu2++ 4NH3⇌[ Cu(NH3)4]2+,[ Cu(NH3)4]2+为深蓝色;Cu(OH)2可溶于氨水形成深蓝色溶液。
装置序号试剂a现象
20 mL 30% H2O2与4 mL 5 mol/L H2SO4混合液Cu表面很快生产少量气泡,溶液逐渐变蓝,产生较多气泡
20 mL 30% H2O2与4 mL5 mol/L氨水混合液溶液立即变为深蓝色,产生大量气泡,Cu表面有少量蓝色不溶物

(2)实验ⅱ中:溶液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用语解释);经检验产生的气体为氧气,产生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
(3)对比实验ⅰ和ⅲ,为探究氨水对Cu的还原性或H2O2氧化性的影响,该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继续实验。

已知:电压大小反映了物质氧化还原性强弱的差异;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差异越大,电压越大。
a.K闭合时,电压为x。
b.向U形管右侧溶液中滴加氨水后,电压不变。
c.继续向U形管左侧溶液中滴加氨水后,电压增大了y。
该实验的结论:_________。利用该方法也可证明酸性增强可提高H2O2的氧化性,导致Cu溶解速率加快。
(4)对比实验ⅱ和ⅲ,实验ⅲ中产生氧气速率明显更快,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5)实验ⅲ有少量蓝色不溶物,小组同学加入少量NH4Cl可使其溶解,结合文字和化学用语解释不溶物溶解的原因:________
(6)基于以上实验,影响Cu与H2O2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
10 .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面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氯水并进行探究实验。

实验Ⅰ.制取氯酸钾(KClO3)、次氯酸钠、氯水
(1)写出装置A实验室制取Cl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取实验结束后,取出装置B中的试管,冷却结晶、过滤、洗涤,该实验操作过程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烧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中制备氯酸钾(KClO3)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C中反应需要在冰水浴中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与CO2相似,2NaOH(过量)+SO2=Na2SO3+H2O ,SO32-是还原性很强的离子,在溶液中与氧化性强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易被氧化成SO42
实验Ⅱ.尾气处理
实验小组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
(5)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
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中的CO2的影响)。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只存在
假设2:既不存在也不存在ClO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表中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实验试剂:3mol·L1 H2SO4、1mol·L1 NaOH溶液、0.01mol·L1酸性KMnO4溶液、淀粉、KI溶液。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吸收液分置于A、B试管中
步骤2:向A试管中滴加0.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1)若溶液褪色,则假设1成立
(2)若溶液不褪色,则假设2或3成立
步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