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酸碱中和滴定的综合考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常温下,向20mL0.1mol/L一元碱MOH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一元酸HX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4<m<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中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B.一元酸HX的Ka=5×10-5
C.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c>aD.c点溶液中:c(M+)>c(X-)>c(H+)>c(OH-)
2024-01-15更新 | 34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2 .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探究葡萄糖的还原性在一支试管中先加入2mL10%NaOH溶液,滴入5滴溶液,再加入2mL10%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B

探究过氧化氢能否将亚硫酸盐氧化向过氧化氢和氯化钡混合液中滴加亚硫酸钠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C

验证草酸为二元弱酸用0.1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等浓度草酸溶液,使用酚酞作指示剂,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NaOH的体积为草酸的2倍

D

探究水解程度:用pH计分别测定饱和溶液的pH,前者pH大
A.AB.BC.CD.D
2023-07-0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三湘名校教育联盟&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3 . 用0.100mol·L-1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10.00mL、浓度均为0.100mol·L-1的HCl和CH3COOH溶液。利用传感器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电导率越大表示溶液导电性越强)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①代表向HCl中滴加NaOHB.A点溶液的pH小于C点溶液的pH
C.A、B两点水的电离程度:A>BD.C→D发生了反应:H++OH-=H2O
2022-07-23更新 | 1324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九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4 . 无水FeCl2为黄绿色晶体,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和易吸水,不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回答下列问题:
I.FeCl2的制备及产率测定:制备反应原理为2FeCl3+C6H5Cl2FeCl2+C6H4Cl2+HCl(C6H5Cl为氯苯,沸点132℃),产率通过测定HCl的量进行计算。制备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及加热装置略去):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仪器B的作用是____,装置C中的试剂是____(填化学式)。
(2)为测定FeCl2的产率,用1.00mol·L-1NaOH溶液滴定溶于水的HCl,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19.00mL,则FeCl2的产率为____。下列操作中,导致产率测定值偏低的是____
a.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b.滴定管未用NaOH标准溶液润洗
c.配制NaOH标准溶液时,转移溶液未洗涤烧杯
d.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滴定结束后有气泡
II.FeCl2性质探究:将FeCl2晶体配成溶液后进行如表实验。
序号装置试剂实验现象
实验ⅰ0.5mL0.1mol·L-1
KSCN溶液、1mL0.1mol·L-1
FeCl2(pH=1)溶液
0.5mL饱和氯水溶液立即变为浅红色
实验ⅱ1mLl.5mol·L-1
HNO3溶液
滴入硝酸后,溶液变为红色,一段时间后,溶液褪为无色,且溶液中产生无色气泡,试管上方呈红棕色。
已知:Ba2+与SCN-可在溶液中大量共存;SCN-易被氧化为SO
(3)对实验ⅰ中溶液为浅红色的原因,甲同学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加入氯水的量少,生成的Fe3+浓度低;
假设2:氯水氧化性强,____
取实验ⅰ中浅红色溶液,____(填实验操作),溶液浅红色消失,从而排除了假设1;向2mL水中滴加0.5mL0.1mol·L-1KSCN溶液,滴加0.5mL饱和氯水,加入____,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假设2正确。
(4)分析实验ⅱ“一段时间后,溶液褪为无色”的原因是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已知SCN-中C元素为+4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98K时,向20 mL 0.1000 mol·L-1 CH3COOH溶液中滴入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石蕊溶液做指示剂
B.由c点数值可求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66×10-5 mol·L-1
C.b点溶液中各微粒浓度关系为2c(H)+c(CH3COOH) =c(CH3COO)+2c(OH)
D.中和同体积同pH的醋酸和盐酸所用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后者多
6 . 准确称量8.2g 含有少量中性易溶杂质的烧碱样品,配成500mL 待测溶液。用0.1000molL−1的硫酸溶液进行中和滴定测定该烧碱样品的纯度,试根据试验回答下列问题:
(1)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__,若用酚酞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____________
(2)根据表数据,计算烧碱样品的纯度是_______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滴定次数待测溶液体积(mL)标准酸体积
滴定前的刻度(mL)滴定后的刻度(mL))
第一次10.000.4020.50
第二次10.004.1024.00
(3)下列实验操作会对滴定结果产生什么后果?(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观察酸式滴定管液面时,开始俯视,滴定终点平视,则滴定结果________
②若将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然后再加入10.00mL待测液,则滴定结果________
2020-02-2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明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7 . 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选择酚酞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滴定终点的判断:溶液由_____________
(2)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NaOH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     )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   
B.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3)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mL。

(4)某学生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表:
滴定
次数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0.1000 mol/L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滴定后刻度平均耗用盐酸
体积/mL
第一次25.000.0026.15①V=__________
第二次25.000.5630.30
第三次25.000.2026.35
②依据上表数据计算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 (计算结果取4位有效数)。
8 . 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a1=1.1×10−3 K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2019-06-09更新 | 21039次组卷 | 6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雅礼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9 . 0.1 mol·L−1的盐酸滴定20 mL0.1 mol·L−1氨水,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c(H+)=c(OH)+c(NH3·H2O)
B.滴定过程中,当溶液的pH=7时,两者恰好中和
C.用酚酞作指示剂比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误差更小
D.当滴入盐酸为30 mL时,溶液中:c(NH4+)+c(H+)<c(OH)+c(Cl)
10 . 在25mL 0.1mol·L-1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1CH3COOH溶液,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离子浓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在A、B间任一点(不含A、B点),溶液中可能有c(Na+)>c(CH3COO)>c(OH)>c(H+)
B.在B点,a>12.5,且有c(Na+)=c(CH3COO)=c(OH)=c(H+)
C.在C点,c(CH3COO)>c(Na+)>c(OH)>c(H+)
D.在D点,c(CH3COO)+c(CH3COOH)=c(Na+)
2016-12-09更新 | 591次组卷 | 9卷引用:2011-2012年湖南株洲市南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化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