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书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1 . 下列方程式不能准确解释相应实验现象的是
A.酚酞滴入醋酸钠溶液中变为浅红色:CH3COO-+H2O⇌CH3COOH+OH-
B.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淡黄色固体:4Na+O2=2Na2O
C.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有无色气体产生:2Al+2OH-+2H2O=2+3H2
D.将二氧化硫通入氢硫酸中产生黄色沉淀:SO2+2H2S=3S↓+2H2O
2021-09-03更新 | 968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北京化学高考真题
2 . 用电石(主要成分为CaC2,含CaS和Ca3P2等)制取乙炔时,常用CuSO4溶液除去乙炔中的杂质。反应为:
①CuSO4+H2S=CuS↓+H2SO4
②11PH3+24CuSO4+12H2O=3H3PO4+24H2SO4+8Cu3P↓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CaS、Ca3P2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S+2H2O=Ca(OH)2+H2S↑、Ca3P2+6H2O=3Ca(OH)2+2PH3
B.不能依据反应①比较硫酸与氢硫酸的酸性强弱
C.反应②中每24 mol CuSO4氧化11 mol PH3
D.用酸性KMnO4溶液验证乙炔还原性时,H2S、PH3有干扰
2021-09-03更新 | 7503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北京化学高考真题
3 . 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描述物质制备和应用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Al3++3CO+3H2O=2Al(OH)3↓+3CO2
B.海水提溴工艺中,用纯碱溶液富集Br2:Br2+2OH-=Br-+BrO-+H2O
C.锅炉除垢过程中将CaSO4转化为CaCO3:CaSO4(s)+CO(aq)CaCO3(s)+SO(aq)
D.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MgCl2溶液:2Cl-+2H2OCl2↑+H2↑+2OH-
2022-05-03更新 | 1597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题
4 . 测定0.1mol·L-1Na2SO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数据如下。
时刻
温度/℃25304025
pH9.669.529.379.25
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试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2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O+H2O HSO+OH-
B.④的pH与①不同,是由于SO浓度减小造成的
C.①→③的过程中,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一致
D.①与④的Kw值相等
2018-06-09更新 | 8594次组卷 | 60卷引用: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北京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用于解释事实的化学用语中,不正确的是
A.Na2S溶液显碱性:S2-+2H2OH2S+2OH-
B.K2Cr2O7溶液中含有CrO:Cr2O+H2O2CrO+2H+
C.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2OH-+SiO2=SiO+H2O
D.红热木炭遇浓硫酸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2H2SO4(浓)+CCO2↑+2SO2↑+2H2O
6 . 某小组同学探究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
资料:i.(黄色)
ii.呈绿色(酸性条件下不稳定)、低浓度呈无色、MnS为肉色沉淀。
iii.
实验Ⅰ: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显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
(2)将固体a过滤、洗涤,放置在空气中,固体变为棕黑色。
①甲同学认为固体a中除了MnS外,还有,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根据上述现象不能得出固体a中含有,应补充对比实验:___________(填实验方案)。实验证实固体a中含有
(3)固体b的主要成分是S。分析产生S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
(4)经检验,固体c的主要成分是
①分析产生的可能原因:酸性条件下,氧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继续滴加酸性溶液,溶液变为紫红色,仍有棕黑色固体。
实验Ⅱ:改用未经酸化的溶液重复实验Ⅰ,产生棕黑色固体时溶液呈绿色。
(5)分析实验Ⅰ未见绿色的原因:取少量实验Ⅱ的绿色溶液,滴加硫酸,溶液变为紫红色,产生棕黑色固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实验Ⅲ:向未经酸化的溶液中滴加少量,产生棕黑色沉淀并检测到。
(6)检验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注:该实验条件下,不反应。
(7)综合上述实验,溶液反应的产物与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答出两点即可)。
7 . 室温下,向10.0mL纯碱(可能含有NaHCO3)的稀溶液中逐滴加入0.100mol•L-1盐酸,滴定曲线如图,其中p、q为滴定终点。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m处溶液pH>7,原因是+2H2OH2CO3+2OH-
B.由滴定数据可推知,原纯碱中不含NaHCO3
C.p和q处的溶液中,均存在c(Na+)+c(H+)=2c()+c()+c(OH-)
D.原纯碱稀溶液中c(Na+)=0.215mol•L-1
2023-04-01更新 | 1020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届一模考试化学试题
8 .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用过量氨水除去烟气中的二氧化硫:SO2+2NH3·H2O=(NH4)2SO3+H2O
B.用明矾净水:Al3++3H2OAl(OH)3(胶体)+3H+
C.向H218O中投入Na2O2固体:2H218O+2Na2O2=4Na++4OH-+18O2
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H2O→ +NaHCO3
2022-02-28更新 | 5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9 . Na2S2O3的实验室制备装置图如下(加热和夹持装置略):

已知:i.2Na2S + 3SO2 = 2Na2SO3+ 3S↓、Na2SO3+ S=Na2S2O3
ii.硫单质在含乙醇的水溶液中析出时,颗粒更小,分布均匀
iii.氢硫酸和碳酸的电离常数如下表
Ka1Ka2
H2S1.1×10-71.3 ×10-13
H2CO34.5×10-74.7×10-11
(1)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丙中加入的试剂是物质的量比为2:1的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pH约为13。制备过程中,向丙中通入SO2,澄清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稍后又再次出现微量浑浊,此时立刻停止通入SO2,溶液经分离可得Na2S2O3
①反应前,丙中混合溶液pH约为13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加入Na2CO3的作用是_______
③“稍后又再次出现微量浑浊”的原因_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
④制备时,丙中往往还会加入少量乙醇,目的是_______
⑤为了提高制备的效率,可将丙装置水浴加热。其它条件均相同时,水浴温度与反应达到终点的时间如下表所示:
温度(℃)3035404550
时间(min)4134203042
最佳水浴温度为_______。继续提高水浴温度,达到终点的时间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
(3)实际工业生产中制得的Na2S2O3溶液中常混有少量Na2SO3,结合溶解度曲线(如图),获得Na2S2O3·5H2O的方法是_______
2022-06-01更新 | 62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题
10 . 我国科学家提出了高强度人造蚕丝的制备方法,用表面活性剂溶液使丝胶蛋白水解,然后将浓缩的丝素蛋白挤入含的溶液中凝固成纤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既含有亲水基团又含有疏水基团
B.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C.丝胶蛋白水解时酰胺基中发生了断裂
D.含的盐溶液均能使蛋白质变性
2023-05-11更新 | 720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届高三二模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