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为探究的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及现象①抽去毛玻璃片后,反应瓶内壁有白色固体物质生成,红棕色气体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②取白色固体物质溶于水,依次加入稀盐酸、溶液,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色固体主要成分为
B.物质氧化性:浓
C.由实验可知,能用湿润的淀粉试纸鉴别
D.实验后的剩余气体可用酸性溶液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2024-03-09更新 | 69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摸底考试化学试题
2 . 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FeCl3溶液与Cu粉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IIIIII
实验步骤   
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
   
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
   
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
实验现象铜粉消失,溶液黄色变浅,加入蒸馏水后无明显现象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加入蒸馏水后生成白色沉淀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变成蓝色,加入蒸馏水后无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I、II、III中均涉及Fe3+被还原
B.对比实验I、II说明白色沉淀的产生与铜粉的量有关
C.实验II、III中加入蒸馏水后c(Cu2+)相同
D.向实验III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饱和NaCl溶液可能出现白色沉淀
2019-06-23更新 | 2836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补习班期末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3 . 人类的农业生产离不开氮肥,几乎所有的氮肥都以氨为原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1装置制备氨气,图2装置探究其相关性质。

I.实验室制取氨气。
(1)图1装置中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检验圆底烧瓶中已收集满氨气的方法是______
II.探究氨气与氧化铜的反应,验证氨气的性质及部分反应产物。
(2)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______;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有同学认为需要在无水硫酸铜的后面再接一个装有CaCl2固体的球形干燥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a中CuO粉末变红,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并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若a中消耗标准状况下3.36L的氨气,理论得到铜的质量为______g。
4 . “绿色化学”走进课堂,某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氯气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实验操作: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溶液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化成小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浸有溶液的棉球主要用于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进来与钠反应
B.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C.从实验现象上判断钠的熔点较低
D.钠有很强的还原性,本质原因是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该电子很容易失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三硫代碳酸钠(Na2CS3)在农业上用作杀菌剂和杀线虫剂,在工业上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某化学兴趣小组对Na2CS3的一些性质进行了探究性实验。
实验1.探究Na2CS3的性质:
步骤操作及现象
取少量Na2CS3固体溶于蒸馏水中,配制成溶液并分成两等份
向其中一份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剂,溶液变成红色
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用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紫色褪去
(1)H2CS3___________(填“强”或“弱”)酸。
(2)已知步骤③中反应的氧化产物是 ,则每生成1 mol ,转移___________ mol 电子。
(3)某同学取步骤③反应后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和氯化钡溶液,他认为通过测定产生的白色沉淀的质量即可求出实验中所用的Na2CS3的质量,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实验II.测定Na2CS3溶液的浓度: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50. 0 mL Na2CS3溶液置于三颈烧瓶中,打开仪器M的活塞,滴入足量2.0 mol· L-1的稀H2SO4,关闭活塞。
   
已知: +2H+=CS2+H2S↑,CS2和H2S均有毒。(CS2不溶于水,沸点为46℃,与CO2的某些性质相似,与NaOH作用生成Na2COS2和H2O)
(4)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_____;反应开始前需要先通入一段时间N2,其作用为___________
(5)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为了计算三硫代碳酸钠溶液的浓度,可通过测定B中生成沉淀的质量来计算。称量B中沉淀质量之前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干燥, 若B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8.4 g,则Na2CS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mol·L-1
6 . 具有强氧化性,具有还原性,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后推测可以发生反应。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验证。

Ⅰ.实验探究:
(1)利用装置A制取,写出装有稀盐酸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B装置里面盛放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填序号),作用是___________
A.浓硫酸       B.碱石灰       C.无水氯化钙       D.无水硫酸铜
(2)下面是实验过程中的重要步骤,选出正确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用小试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②组装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加热装有的硬质玻璃管,使其逐渐熔化,反应一段时间
④打开止水夹,通过分液漏斗向中滴加稀盐酸
⑤停止加热,充分冷却后,关闭止水夹
(3)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C中淡黄色固体逐渐变成白色,无水硫酸铜未变成蓝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若只用水和酚酞溶液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检验C中是否反应完全。
Ⅱ.数据处理:
(5)实验结束以后,该小组的同学还想测定装置内白色固体中未反应完的含量。
操作流程如下:

①白色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用含的式子表示)。
②若在转移溶液的过程中,不小心将溶液溅到蒸发皿外面,则测得的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7 . 某小组同学分别探究溶液、溶液的性质。
I.探究溶液的性质。
(1)从物质类别角度判断属于___________,因此可以与某些碱反应。
(2)预测具有氧化性,因此可以与反应,此时体现___________性。
(3)预测具有还原性,预测依据是___________,因此可以与酸性溶液反应。
(4)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序号操作
i滴加溶液
ii加入少量锌粉
iii滴加酸性溶液
①i中的现象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②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③iii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
II.探究溶液的性质。
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并观察到对应现象:
操作         
现象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无明显现象溶液变为红色,而后红色褪去
(5)iv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III.小组同学探究vi中褪色原因,提出两种假设:a.铁离子被转化,b.被转化。
(6)分别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溶液和溶液各1滴,观察到_________现象,得出结论:假设b成立。
2023-09-10更新 | 28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化学试题
8 . 铁粉具有平肝镇心、消痈解毒之功效,主治惊痫、癫狂、脚气冲心、贫血等。某兴趣小组探究用氢气和碳酸亚铁制取铁粉并检验反应产物,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锌粒中加入几粒硫酸铜晶体可能加快H2的生成
B.装置②、③中的药品分别是无水硫酸铜、氯化钙
C.装置①、④中药品为浓H2SO4
D.加热装置Y前,应先让X反应一段时间,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已知:NOx能与Na2O2反应;NONO2均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生成NO3ˉMn2+
I.用下图所示装置(略去夹持仪器)可制得少量亚硝酸钠(2NO+Na2O2=2NaNO2)。

(1)B、D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_
(2)NO前,需先通一段时间N2,目的是________
(3)E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常温下,测得实验前后C的质量差值为0.30g,则制得NaNO2________g。
Ⅱ.NO2Na2O2都有较强氧化性,为探究NO2Na2O2反应的产物,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i.NO2氧化Na2O2;假设ii.Na2O2氧化NO2
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5)单向阀在实现气体单向流通的同时,还有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
(6)待试管G中收集满气体,向试管G中加入适量Na2O2粉末,塞紧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带火星的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木条复燃,甲同学据此认为假设i正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为达到实验目的,应在F、G之间增加一个M装置,M中应盛装__________(可供选择的试剂:碱石灰,浓硫酸饱和氯化钠溶液);乙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得到结论:假设正确。
请做出正确判断,写出NO2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10 . 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70%浓硫酸全部加入Y形试管Na2SO3中,关闭活塞。B、C处分别为蘸取相应溶液的试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处品红溶液褪色后,加热可恢复红色
B.B处试纸紫色褪去
C.C处现象可验证SO2被氧化
D.若将D中NaOH溶液换为Na2S溶液,则D中会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2024-03-28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