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7 道试题
1 .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研究和应用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
Ⅰ.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⑦号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该元素的单质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R,用电子式表示R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
(2)①~⑦号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
(3)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浸入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稀溶液中,构成了原电池,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若锌片的质量减少了,则导线中通过电子___________
Ⅱ.某小组为探究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实验如下:
资料:稀溴水呈黄色;浓溴水呈红棕色;碘水呈棕黄色。
序号实验①实验②
实验操作
现象溶液变为黄色
(4)实验①可得出氧化性强弱:___________
(5)实验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甲同学根据此现象得出结论:氧化性。乙同学认为实验②不能充分证明氧化性,他补做了实验③。
实验③另取实验①反应后的黄色溶液少许,先加入足量的固体,充分振荡,然后加入溶液和淀粉溶液。
补做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023-07-13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2 .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研究和应用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

I.上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②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周期_______族,它的一种质量数为14的原子可测定文物年代,用核素符号表示该原子是_______
(2)元素⑥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
(3)上述①~⑥号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II.某小组为探究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实验如下:
资料:稀溴水呈黄色;浓溴水呈红棕色;碘水呈棕黄色。
序号实验①实验②
实验操作
现象溶液变为黄色_________
(4)实验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5)实验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甲同学根据此现象得出结论:氧化性Br2>I2。乙同学认为实验②不能充分证明氧化性Br2>I2,其理由是_______
(6)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递变规律: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_______,因此,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2023-01-07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3 . 亚硫酸钠(Na2S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常用作防腐剂、漂白剂、脱氯剂等。为探究 Na2SO3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性质预测】
(1)Na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属于S元素的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实验验证】
实验序号实验试剂X实验现象
KMnO4溶液、稀硫酸紫色褪去,变为无色
Na2S 溶液、稀硫酸加入Na2S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稀硫酸,产生淡黄色浑浊。
资料:酸性条件下,KMnO4 被还原为无色的 Mn2+
【分析解释】
(2)实验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3)实验ⅱ中,能说明 Na2S 在酸性条件下被氧化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继续探究】
(4)甲同学认为实验ⅱ的现象不能直接得出“Na2SO3 具有氧化性”。
①对淡黄色浑浊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 a:酸性溶液中的 SO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S;
假设 b:空气中存在 O2,在酸性条件下,由于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 S;
假设 c:酸性溶液中的 SO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S。
②设计实验 iii 证实了假设 a和b不是产生 S 的主要原因。
实验 iii:向 Na2S溶液中加入_______(填试剂名称),产生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溶液未变浑浊。
(5)结合实验 ii 和 iii,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ⅱ中产生淡黄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
4 . 是一种氧化剂,可以用来制取氯气。
(1)高锰酸钾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它属于_______(选填“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
(2)已知高锰酸钾固体在室温下能将浓盐酸氧化,发生反应:
①标明上述化学方程式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
②在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浓盐酸体现了_______性质(选填字母编号),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A. 酸性       B. 碱性       C. 氧化性       D. 还原性
③产生,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
④下列装置中,可用作该反应的气体发生装置的是(选填字母编号)_______
A. B.        C.
⑤用上述方法制得的氯气中含有杂质,可依次用如图洗气装置净化。装置D中应盛放_______,装置E中可盛放_______(均选填字母编号)

A. 浓硫酸       B. NaOH溶液       C. 饱和食盐水       D. 固体       E. 碱石灰
⑥氯气可用排空气法收集,装置G中盛放为NaOH溶液,作用是_______,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实验室可通过置换反应完成卤素单质活泼性比较的实验。某实验小组设计了装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装置中,吸有KI淀粉溶液的棉球颜色变为_______。吸有NaBr溶液的棉球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由反应现象能否得出活泼性的结论?回答并说明理由_______
(4)COVID-19在全球的蔓延,对人类的健康和全球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控制疫情,全球进行了大面积的消杀工作,消毒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有关消毒液的问题。
①生产消毒液是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取少量该消毒液滴加酸性溶液,现象是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消毒液中有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消毒液稀释后喷洒在空气中,可以生成有漂白性的物质和碳酸氢钠,请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物质有漂白性是因为它有强氧化性,但是它也很不稳定,请写出它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023-01-13更新 | 26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5 . I、中国高铁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它对实现“一带一路”的构想有重要的作用。
(1)建设高铁轨道需要大量的水泥,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材料是黏土和___________
(2)高铁车厢的大部分材料是铝合金,是利用了铝合金材料___________(填2种)等优点。
(3)高铁上安装有许多玻璃,氢氟酸可以处理玻璃表面的微裂纹,氢氟酸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含氯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如图所示。

(4)收集氯气的集气瓶中,导管没有画完整,请将装置补充完整___________
(5)NaOH溶液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6)当氯气不再逸出时,圆底烧瓶中的固液混合物中仍存在盐酸和二氧化锰,某合作学习小组分析成因时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a;随H+浓度降低,MnO2的氧化性减弱。
猪想b:随Cl-浓度降低,Cl-的还原性______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猜想c:随Mn2+浓度升高,MnO2的氧化性减弱。
①查阅资料:K+、SO对体系中各物质的氧化性与还原性均无影响。
②设计实验验证:将固液混合物均分为三组,保持条件相同,分别向三组固液混合物中加入试剂。
组别试剂产物
1较浓硫酸有Cl2生成
2X有Cl2生成
3X和Y无Cl2生成
通过三组实验,a、b、c三个猜想都得到了证实,则X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Y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023-10-1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6 . 某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锰化合物的反应。查阅资料显示:
a.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氧化成(棕黑色)、(绿色)、(紫色)。
b.浓碱条件下,可被还原为
c.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d.为白色沉淀。
实验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序号物质XC中实验现象
通入通入
得到无色溶液产生棕黑色沉淀,且放置后不发生变化
5%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40%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1)A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用双线桥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
(2)通入前,Ⅱ、Ⅲ中沉淀由白色变为棕黑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对比实验Ⅰ、Ⅱ通入后的实验现象,对于还原性与溶液酸碱性的认识是_______
(4)根据资料b,Ⅲ中应得到绿色溶液,而实验中得到紫色溶液,分析现象与资料不符的原因:
原因一:可能是通入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
原因二:可能是氧化剂过量,氧化剂将氧化为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能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_______
②取Ⅲ中放置后的悬浊液,加入溶液,观察到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同时还可观察到溶液的绿色缓慢加深,即可证明Ⅲ的悬浊液中氧化剂过量。
③从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的角度,分析实验Ⅲ未得到绿色溶液的可能原因:_______
7 . 某小组探究能否将氧化,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现象

A中溶液呈黄色,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B中产生黄色沉淀,滴加淀粉溶液,未变蓝
(1)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说明氧化性:
(2)乙同学认为:中溶液滴加淀粉溶液,未变蓝,原因是,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盐桥中电解质可以使用______
A.       B.
②K闭合时,指针有偏转,则“石墨2”作______极。
A.正       B.负
“石墨2”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③指针归零后,向右侧烧杯中滴加溶液或向左侧烧杯中滴加溶液,指针均有偏转,说明(或)浓度越大,溶液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______
A.强       B.弱
④乙同学查阅资料,已知,当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混合时,溶液中______,溶液中很小,氧化性和的还原性很弱,二者直接接触,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⑤丙同学测得溶液的,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中也可能是硝酸氧化了,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丙同学的猜想:______
2023-09-04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暑期学情调研化学试题
8 . 某小组探究铜与浓硝酸的反应。
【实验】
实验装置(夹特仪器略)实验现象
   铜片溶解,最初反应较慢,随后加快,有大量红棕色气体放出,反应后试管中溶液呈现鲜草绿色
(1)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小组同学继续探究溶液呈鲜草绿色的原因。
甲同学提出猜想:因为气体溶解后,溶液颜色和气体颜色叠加形成鲜草绿色,设计实1-1及1-2进行验证。
实验1-1:取反应后混合液于一支试管内,按一定的气体流速将混合气体通入,有大量红棕色气体逸出,约后溶液转为蓝色。
实验1-2:取反应后混合液于另一支试管内,按与实验1-1中相同的气体流速将空气通入,有大量红棕色气体逸出,约后溶液转为蓝色
(2)乙同学根据以上2个实验的现象证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成立,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
【查阅资料】
i.铜与浓硝酸反应,开始生成的溶于水生成与Cu2+反应生成绿色的化合物;
ii.一定条件下,Cu2+既可以表现氧化性,又可以表现还原性;
iii.尿素具有温和的抗氧化性;
iv.金属和浓硝酸反应过程中有生成,可大大加快金属与浓硝酸反应的速率。
其原理为: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设计实验】
分别向四支试管内依次加入下列试剂后,同时插入铜丝并记录实验现象。
编号浓硝酸蒸馏水/滴/滴尿素溶液/滴现象
2-11000快速反应,异常剧烈,溶液为鲜草绿色
2-21300快速反应,异常剧烈,溶液为鲜草绿色
2-31030反应较慢,溶液为蓝色,没有绿色出现
2-41003反应较慢,溶液为蓝色,没有绿色出现
(3)补全iv中原理的第二步反应:_______
(4)实验2-3中没有绿色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
(5)因为发生化学反应:_______,因此实验2-4中反应速率较慢。
(6)解释实验1-1和1-2的现象差异原因_______
2023-04-30更新 | 68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9 . 工业上可用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浸取废旧线路板中的铜,某兴趣小组采取不同方案进行实验并研究可行性。
方案1
实验装置加入液体试剂反应现象
10mL 30% 溶液(pH约为4)开始无明显现象,静置10小时后,溶液变为浅蓝色,铜片上有少量蓝色沉淀,之后不再有明显变化
(1)实验结果表明,双氧水与铜可以缓慢的反应,其电极反应式可表示为
i.还原反应       
ii.氧化反应_______
(2)根据电极反应式,有同学设想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快反应。
i.增大,增强的氧化性
ii.降低_______,增强Cu的还原性
(3)以此为依据设计了方案2与方案3
编号加入液体试剂反应现象
方案210mL30% 溶液和2mL 5mol/L 溶液开始产生少量气泡,溶液变为蓝色,片刻后,反应越来越剧烈,甚至形成大量泡沫涌出(经检测,生成气体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反应后剩余铜片表面光亮
方案310mL 30% 溶液和2mL 5mol/L 氨水生成较多气泡,溶液变为深蓝色。一段时间后,反应逐渐变慢,此时铜片上覆盖少量蓝色沉淀物。
方案2与方案3均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反应。
①方案2中,生成气体明显更剧烈的原因是_______
②方案3中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③试评价方案2在回收铜过程的优缺点_______
(4)方案3中生成沉淀会降低铜的回收率并会阻碍反应进行,进一步改进方案获得了良好效果。
编号加入液体试剂反应现象
方案410mL 30% 溶液
2mL 5mol/L氨水
同时加入少量固体
生成较多气泡,溶液变为深蓝色。反应后铜片变薄且表面光亮。
试分析的作用_______
(5)小组同学通过进一步探究发现,含有和氨水的混合溶液能继续浸取单质铜。资料:在水溶液中不稳定,Cu(I)在溶液中能以等形式稳定存在。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原理_______
②通常条件下,含的溶液不能与Cu发生反应,请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此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_____
2023-03-11更新 | 560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零模)化学试题
10 . 某小组通过实验探究NO的某些性质。
(1)从氮元素的价态角度分析,NO有___________性。
(2)设计实验探究NO的氧化性。
实验Ⅰ:用排水法收集一瓶NO,将其倒扣在盛有碱性溶液的水槽中,振荡,观察到集气瓶中液面上升。
资料:ⅰ.NO与碱性溶液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O被还原为
ⅱ.反应生成黄色沉淀。
①检验的氧化产物。取少量实验Ⅰ反应后集气瓶中的溶液,___________(填操作和实验现象)。
②某同学认为,需通过进一步实验验证NO的氧化性,补充以下实验:
实验Ⅱ:取饱和溶液,加入少量冰醋酸,再滴加5滴0.1mol/L的溶液,无明显变化。
实验Ⅲ:取少量实验Ⅰ反应后集气瓶中的溶液,加入少量冰醋酸,再滴加5滴0.1mol/L的溶液,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
上述实验证明NO有氧化性。
实验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③写出NO与碱性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实验Ⅳ:用排水法收集两瓶NO,将其分别倒扣在饱和溶液和加有NaOH的饱和溶液中,后者集气瓶中液面上升更快。
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___________
(3)某同学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处理工业废气中和NO的实验方案,达到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①先用饱和纯碱溶液吸收废气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再向生成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___________,以此溶液来吸收NO气体。
2023-03-27更新 | 47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