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维新派知识分子群体认为,要取得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独立富强,只有实行维新变法,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为此,他们从西方资产阶级那里借取了进化论和社会政治学说,并结合中国古代的“重民”思想,对君主的起源和君民关系提出新的观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整理自《中国年鉴 第一回》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2024-01-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回溯中国共产党从起源、孕育到诞生的整个过程,生动再现20世纪初期的历史大变局,是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主旋律史诗大剧。

材料一   《觉醒年代》第一集,开篇即以旁白的形式交待该剧的历史背景,那是在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第二年,国际国内形势非常紧张,并通过以下几个精心设计的视觉式的隐喻镜头来表现。

镜头一:一个大仰角拍摄的骆驼脚掌几乎覆盖了整个画面,只用这一个镜头就表现出当时中国正处于重重压迫之下,且观众的代入感很强,会产生一种被踩踏的感觉。

镜头二:骆驼进入北京城,用了大量的特写和慢镜头来表现车辙。车辙在剧中是一个带有高度隐喻和象征性的细节逻辑:自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用车同轨框定中国的车辙以来,直到剧中故事发生的时代,中国还在沿用古老的车辙。

镜头三:骆驼商队、老百姓的车、北洋士兵的马队,都要从车辙上踩踏过去,隐喻中国还在固守原来的老路。

——摘编自徐妮娜《浅析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中的隐喻镜头》

材料二   《觉醒年代》在创作上更加贴近受众,以书写青春破题主旋律。该剧以南陈北李为主人公,跟随其人生轨迹,以《新青年》杂志为主线,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思想潮流串联起来,将故事主体聚焦于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身上:不仅有和常人一样喜怒哀乐的陈独秀,还有与工人做朋友的李大钊、以笔杆为利剑的鲁迅以及紧跟先辈脚步、积极寻找救国之路的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年轻受众对这样一群有梦想、有不足、受挫折也不言弃的年轻人更能有共情体验。

——摘编自王悦《〈觉醒年代〉给主旋律影视剧的成功启示》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谈谈你对该电视剧以《觉醒年代》命名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正确,条理清晰。)
3 .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不断变化的,我们既要关注西方的发展,也要关注西方看待中国的眼光,不卑不亢才能正视自己。

材料一:18世纪末至19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



(1)材料一反映18世纪末至19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是什么形象?从英国的角度分析该认识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前往内地传救。同时,列强政府为加紧侵略大量任用熟悉中国情况的传教士。西方商人为利用传教士刺探经济情报,也对其进行资助。以丁韪良为代表的一部分传教士企图靠影响中国上层来传播基督教。1872年,英国和美国传教士在北京创办了华北地区第一个外国报刊《中西闻见录》。该报从创刊至1875年8月停刊……有关中国的报道中,中国被刻画成一个“病者”形象,而这个“病者”也是一个彻底分裂的“两面派”:一方面,中国是一个贫穷,迁腐、不擅创新、连守旧制的落后者;另一方面,中国国内的一小部分人已经开始承认这个国家处在病态当中的事实,并着手寻医问道,为了让国家摆脱落后挨打的现状而不断地奔波着、努力着。

——摘编自朱世培《《中西闻见录)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小部分人“寻医问道”代表的历史事件,并对这一事件进行评价。

材料三:



(3)概况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说明造成该印象的原因。

材料四:



《不可征服的人》(1939)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9年及此后的一段时间,西方国家为什么称中国为不可征服的人?
2023-12-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2023高一上·天津·专题练习
4 . 近代化(现代化)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等),是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机器制造的军事工业。1876年,李鸿章又派唐延枢以官督商办形式筹办开平矿务局,这是一家大型新式采煤企业。洋务派后期,少数“官督商办”企业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等改编

材料二   民国初年,天津著名民族企业家及其兴办的企业

民族企业家兴办企业企业情况
宋则久天津国货售品所抵制日货
周学熙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官商背景,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
孙冰如寿丰面粉公司与民生、时局密切相关
范旭东久大精盐公司,永利制碱公司注重技术研发创新,产品质量国际领先
宋棐卿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所创品牌“抵羊”,暗含与国外品牌一争高下之意

——《近代天津十大实业家》

材料三   辛亥革命是秦朝以来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一次历史性转折。中国历史上扳倒皇帝的例子有很多,但每次扳倒后,又有新的皇帝登上那个宝座。辛亥革命则不同,其目的不是拥立新皇帝,而是推倒任何皇帝。皇帝被掀倒了,皇帝宝座被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观念,成立了共和国,即中华民国。从此以后,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顷刻覆灭,便是天下共击之的例子。

——摘编自张海鹏《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材料四   它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用根本法的形式,将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固定下来,为整个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根本法上的依据。作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宪法,在整部宪法的内容上,充分体现了过渡时期的特点和要求。

——殷啸虎:《过渡时期理论与1954年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对推动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的贡献,并分析洋务运动破产的主要原因。
(2)概述材料二中所反映的天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促进其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同时指出1915年开始的在“思想的启蒙”方面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3)材料三说“辛亥革命是秦朝以来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一次历史性转折”,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说明。
(4)指出材料四中“过渡时期”的含义。请列举1954年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同时指出在1954年宪法颁布前发挥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法律。
2023-12-1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期末真题精选主观题50题) -天津专用
5 . 中央和地方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西汉政权建立后,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大力放宽政策,轻田租促农业。政治上,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进一步确立了郡县制的主体地位,汉武帝时创立和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

——摘编自杜庆余《论国家制度建设与汉代兴衰的关系》

唐太宗全面革除隋朝弊政,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后来进一步形成了成熟的政事堂制度。发展科举制度,健全府兵制,强化监察机构。

——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直接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初和唐初制度建设的共同点。
2023-12-1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仓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封建统治者而言,要想维护统治,需要在四个方面进行制度建设。第一,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第二,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第三,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第四,宏观经济制度模式。

——摘编整理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初、汉武帝时期,统治者如何探索“全民思想控制模式”的?

材料二   这时的思想家确是第一批自觉地向封建礼教提出全面挑战的光荣战士。尽管他们自身也有弱点,但在当时说来,通过批判孔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这就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时的思想家”提出的口号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运动的意义。

材料三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3)阅读材料三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材料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所孕育的新思想……(它的创立)具有必然性和可能性;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世界进入了大变大调整时期和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一方位的变化,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的开启。

——摘编自陈锡喜《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根据》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所孕育的新思想”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四概括这一思想创立的必然性。
2024-02-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星期封建国家在实行何种地方制度的问题上有过较大反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在地方设县,那都不是学六国的。秦本无“封建制”,因此朝君主集权制的演变要容易些,在统一过程中,对被灭六国,取消“封建”代之以郡县,更是顺理成章。如果没有秦统一战争这种特殊的历史手段,东方六国由“封建”向郡县的过渡,扭扭捏捏,恐怕还要拖好几代时间,才能慢慢完成转型。在这里,我们再一次体验到了所谓“恶”的历史作用——战争,这是人类良知所不容的残暴行动,却常常有帮着实现转换历史场景的作用,真叫人哭笑不得。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得以顺利建立郡县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主要区别。

材料二   汉初分封诸侯的基础虽说还是郡县制,但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在理论上与皇帝一样,都是“有士之爵”。刘邦在世,同姓诸侯王都是其子弟之属,不可能犯上作乱。吕后当权,他们能团结一致,对抗诸吕,后来又促使文帝登基,的确对刘氏的皇权起到了拱卫作用。但文帝以后,同姓诸侯与皇帝的关系已经疏远,人人都有帝制自为之心,皇权自然受到挑战。刘邦初封同姓王国时,唯恐其实力不足,不能屏藩皇室,因此所有王国都地兼数郡,如齐国领有七郡之地。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高祖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初衷,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汉高祖这一措施?这一措施在汉代如何被改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来。

材料   一部中国近代史,在于阐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推动着社会前进,而认识世界,寻求新的科学知识,探索新的理论,对革新社会、促进近代化的重要意义,许多爱国求实的知识分子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也应该得到历史的承认,历史证明,没有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中国是不可能获得独立自主的;不去钻研和推广文化科学知识,中国也很难前进而改变其“一穷二白”的面貌,他们的斗争和努力,长时期内没有能实现自己的目的,但不可否认,他们为衰败的中国社会增添了振奋国魂的活力,并从无数次挫败中,在五四运动后得出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确切结论。这就是近代史八十年要向读者展示的脊梁和前景。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具体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1-17更新 | 126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2024届普通高考模拟测试(五)历史试题
9 . 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统治者通过创新制度、划分行政区等方式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左传》昭公七年曰:“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昭公二十八年曰:“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周人这种新创的统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周代王权的地位,此时的周王“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俨然是天下之共主了。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中央集权解决的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价值取向问题,以中央集权为主导,以皇权为最高象征,自秦朝始基本稳定延续两千年。中央集权的政治功能,其根本在于保障国家的版图统一,而国家的统一对百姓而言是安居乐业的前提条件,否则分裂必然导致内战,内战则导致百姓生灵涂炭。对于大版图、人口众、多民族、区域差异大的大国而言,维持统一无疑具有政治上压倒一切的优先性,也是任何执政集团先进与否的关键指标。对中华民族而言,郡县制的这一灵魂至今并不过时。       

——曹锦清等《郡县国家: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传统及其当代挑战》

材料三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魏晋南北朝
高层
政区
郡、王国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
政区
府、州直隶州、州府、直隶州
县级
政区
州、县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四   元朝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出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王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力过重的弊端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摘编自孟广耀《蒙古民族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代新创的统治方式的名称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演变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代行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2023-11-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目录是一本书的缩影,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阅读《中华文化史》的第七章部分目录

第七章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

节次(节选)标题子目(节选)
第二节从儒学复兴到理学构建(一)岑寂后的复兴
(二)两宋理学
第四节文人天地(一)以婉约含蓄为主格调的宋词
(二)品味高雅的宋画
第六节科技之光(一)社会温床
(二)绚烂之花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1)根据目录中的“标题”,宋朝在哪些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南宋“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谁?在“文人天地”的“宋词”或“宋画”中任选一个方面写出两个具有不同风格的派别。
(3)“科技之光”的具体成就有哪些?对后世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技成果的使用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数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③》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科技灿烂辉煌的原因。
2023-11-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