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宣传口号

提出时间口号
1949.10.03“拥护共同纲领”“拥护中夹人民政府”“拥护人民民主专政”
1950.02.12“人人是先生,人人是学生,人人要问,不论老少,人人要识字”
1950.11.12“准备最好的粮食,献给国家,保卫祖国”
1950.11.18“稳定物价,加紧生产,加强劳资团结,搞好公私关系”
1950.12.17“缴完翻身粮,赶快闹翻身,好好把田分!”
1952.07.04“男女一齐发动,男女平等,反对打骂,婚姻自由”
1953.10.01“发动增产节约竞赛,继续提高管理水平,为全面超额完成国家计划而奋斗!”
1954.03.03“搞好生产迎接普选”
1954.03.23“边生产,边建社!搞好生产,争取入社!”
1956.05.02“亚非各国的友谊万岁!”“拥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摘编自《人民日报》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4-03-06更新 | 414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九县(市、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很多王国被撤销,余存的不仅面积减缩,而且内部的行政权也被中央政府接收,至汉武帝在位期间达到极点。汉武帝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将所谓的“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向商人抽资产税,政府专利于盐、酒及铁……使中央集权之趋势有进无退。

——摘编自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西汉初年,西北边疆长期受到匈奴的威胁。汉武帝在位时期,改变对匈奴的消极防御政策,积极发动对匈奴的反击战争,进而把西北边防和西北开发结合在一起,修筑西北边塞,移民实边,屯田拓荒、完善行政建置。

——摘编自冯勇刚《论汉武帝反击匈奴和经略西北边疆的政策》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三个“环节”的制度名称。
(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西北政策的积极影响。
3 . 明朝的政治、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中央官制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时期商业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所示事件的历史影响。
2023-12-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闽侯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作业监测历史试题
4 . 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  (南朝)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渐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和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摘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等

材料四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二,概括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面貌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商业发展的表现。
2023-12-1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不仅沉重打击了投机势力,而且充分显示了人民政府在经济领域的治理能力。到19504月,全国财政收支果然出现了接近平衡的新局面。长期以来民众深恶痛绝、国民党政府一筹莫展的恶性通货膨胀的状况,终于根本改变。 “如设19503月的批发物价指数为100,当年12月下降为85195112月为92.4195212月为92.6。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把形势险恶的市场物价完全稳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这次平抑物价、统一财经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摘编自李攀《财经战线的淮海战役》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土地短暂的私有化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推动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对农村进行的制度改革逐步确立并推广,适应了当时最广大农民的需求,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升,极大地解放与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杜志雄《70年中国粮食发展的成效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财经战线的淮海战役”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80年代,我国提高粮食产量的举措。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材料二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积极宣传十月革命。他号召中国人民应该向十月革命学习,为在中国实现“劳工社会”而奋斗。他预言,十月革命所掀动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阶段时间著作
形成井冈山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成熟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
发展建国前后《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李大钊所说的“潮流”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中国的革命道路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什么重要的革命理论?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思想主张,并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2023-09-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以降,国人对于新西兰的探求和了解是晚清西学知识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继畲和魏源皆以明清之际来华西人所写所译的中西文书为获取外部世界知识的重要来源。《瀛环志略》中载有的世界地图对新西兰的位置与南北两主岛轮廓的绘制较为粗糙,但基本完整和准确。《海国图志》则大体沿用了嘉庆朝李明彻的绘制与记录,其中谬误在随后刊印版本中不断修正。

材料二   1887年,兵部学习主事刘启彤奉派游历英国及其殖民地,他虽未亲至新西兰,但借出国游历之机,或咨询外人,或搜寻资料,利用各种方式获取相关资讯,撰写而成调查报告《英藩政要》。报告尤其关注新西兰成为殖民地后的历史,并重点介绍政治制度,兼及教育、关税等内容。刘启彤撼取西学,纪录新知,力求探其微而极其精,使国人了解到一个更加详细、具体、明晰的新西兰形象。

——均摘编自邱志红《极目南望:晚清国人关于新西兰认知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时期信息获取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这种不同的原因。
2024-02-18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等七地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各国均重视海洋利益和海军建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马汉的“海权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靡欧美发达国家。不久,英国著名的海权战略学者有约翰·科洛姆、朱利安·科贝特等,代表著作有《论我们的商业保护和海军力量分配》等。科贝特提出了“取得相对制海权——维护海上交通线畅通——在陆上实施有限战争——支援陆上盟友或者实现陆上有限目标”的逻辑链条。德国海军元帅提尔庇茨提出“风险理论”。提尔庇茨认为,德国所要做的是,强大到一定程度,即可改变英国对开战的评估。因为如果英国与德国开战,英国即使获胜,其实力也会大大折损,导致其无法再在第三方海军面前享有优势,这样的风险会威慑英国的进攻行动。

——摘编自师小芹《海权战略思想寻迹》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清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江南水师学堂等官办机构事实上已成为中国最早的军事研究机构,他们延揽中外人才,筛选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西方海防著作进行译介,以服务清政府海防建设的需要。除了了解西方国家地理知识以外,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研究中国本土的海洋地理及测绘类的著作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傅兰雅主持翻译的《海道图说》等著作相继翻译出版,这使得晚清海防地理与测绘研究有了长足发展。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是近代中国为实现海洋强国梦在军事研究层面实施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翻译活动,其持续时间之长,涉及领域之广,翻译成果之丰,是中国翻译史和海军史上前所未有的。它调动了当时政府、军方和民间的大量资金和技术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它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军事研究与翻译领域最高水平的专门人才。

——摘编自张瑞嵘、龙心刚《海洋强国梦的先声: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的英国经历了空前巨变:目前皇家海军仅相当于美国海军一支分舰队的规模;金本位制度造就的金融秩序早已一去不返,如今,人们对美元、欧元的依赖程度远高于英镑。作为工业强国,英国在1890年被美国赶超,此后又先后被德国、日本和法国所超过,到20世纪末已经落到和意大利不相上下的水平。与此同时,英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也不断降低——在丘吉尔所鼓吹的外交“三环”中,英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影响力无一不在持续收缩,其外交的成效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形势、机会以及与其他伙伴的合作,英国甚至都难以成为全球化进程的重要表现形式——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最主要受益者。所有这一切无不凸显出英国在20世纪无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摘编自梁军《二十世纪英国的衰落及其外交努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后期海权学说风靡西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20世纪英国的衰落历程中可以得到哪些历史启示。
2023-11-2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昌海昏侯刘贺墓于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其中青铜蒸馏器引发了学界关于汉代是否已出现蒸馏技术的讨论。持肯定观点的学者依据如下

材料

史料
依据一
依据二
依据三1992年,马承源先生通过对上海博物馆馆藏东汉青铜蒸馏器的复原件进行实验,证明其蒸馏效能显著。2022年,江西省博物馆张琼、刘荃等研究员通过理论论证以及使用现代建模技术从结构、功能等方面论证了海昏侯墓青铜蒸馏器能够满足狭义蒸馏和广义的煮馏

——摘编自张琼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青铜蒸馏器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者在论证“汉代已出现蒸馏技术”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研究方法,还需要补充哪些史料才能使论证更充分并说明理由。
2023-09-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