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体育救国”呼声持续高涨。1932年8月,天津《大公报》发表社论,提出“应舍弃过去模仿西洋之运动竞赛”,认为体育之目的是“卫国治产”,而非培养少数的优秀选手,而我国的国术正可以达到此目的。网球、高尔夫球等球类游戏是嬉戏享乐的奢侈品,应该摒弃。一切学生须作兵操,并尽可能的“劳动化、农工化”。这些言论遭到一些学者的反驳。他们认为“体育的最低目的是健康,最高目的为文化”“近代国际战争,全赖科学,敌人苟用飞机大炮轰炸,大刀即无所拖其技。为捍卫国家计,宜训练智勇兼备之士,养成跑跳奔攀之技,绝非土体育所能奏效”。

——据罗时铭著《中国体育思想史(近代卷)》

材料二   建国初期,政府把群众体育建设放在体育事业的首位。1952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强调要开展经常性的群众体育运动。中央专门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统一管理和推动群众体育的规范发展。在政策的鼓励下,从政府机关到全国群众,从工矿企业到各级学校,全国各地掀起体育运动浪潮。篮球、排球等项目又成了民众开展最广泛的运动项目。打球、赛跑、游泳、武术等活动在工厂、企业、机关中十分活跃。农村中,摔跤、武术、骑马、射箭、举石锁、石担等民间体育活动和球类、跑步等项目也日益兴盛。

——据孙葆丽《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体育救国”呼声高涨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当时两种体育思想的分歧。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发展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目睹欧洲一战的野蛮以及中国西化过程中暴露出的弊端,严复突破了器物、制度的局限,进入思想文化的深层领域,寻找西方富强的原因,提出了“援西入中”的思想启蒙方案,借助西方思想来探索中国现代化路径,最终形成以“文明社会”思想为核心的建设现代理想国家的蓝图。严复据此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要以文明为指针,广泛吸取中西方发展的有益成果,拒斥当时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宗法主义,因为中国的发展“期于文明可,期于排外不可。”严复呼吁中国应该全方位地给予民众自由。在社会自由方面,强调在不侵犯他人权利和安全的范围内,个人可以拥有充分的自由;在经济领域,反对重商主义,主张经济自由;在公共领域,呼吁出版和言论自由;在政治维度,提倡争取政治参与的自由,设立京师议院和地方自治的方式培养公民能力,逐渐过渡到民主制。

——摘编自郑莉《中国式现代化路径探索:以严复现代化思想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文明社会”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严复“文明社会”思想产生的原因。
2024-05-2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初人户凋敝,政府控制的人口很少。为了增殖人口,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贞观年间,政府招徕塞外及突厥前后内附者男女120万口,党项羌前后内属者30万口。太宗下诏:“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资送之”。为了缩短生育周期,玄宗时期将结婚年龄提前,规定“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唐律》还专门规定,同姓为婚者徒二年,近亲通婚以奸论,并强令离散。此外,唐政府还鼓励寡者再嫁,提倡抚养孤儿,禁止妻妾逃亡和出妻,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等等。这些措施的推行,加之当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唐前期人口迅速增长。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前期鼓励人口增长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对朝鲜战争一再误判。初期,仁川登陆,越过三八线,麦克阿瑟北伐捷报频传,但杜鲁门担心苏中两国的介入,遂与麦克阿瑟见面。麦克阿瑟认为苏中错过了最佳干涉时机,其时美军已不怕干涉;中国能投送的兵力有限,且会因美军制空而伤亡惨重;北京的连续警告,是外交讹诈;俄国人唯一可能的联合干涉是对中国地面部队实行空中支援,但会误炸到中国人。美中央情报局分析,因参战的损失大于好处,中国大概不会参战。在中国既已出兵时,美国原意靠盟友派兵,而美国提供军火,结果事与愿违。后期,美军代价惨重,战争不能再打下去,经过“停一打一停”的多次谈判,被迫停战。

——摘编自解力夫《朝鲜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朝鲜战争一再误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在精神层面的历史意义。
2024-05-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乔致庸(1818年—1907年),山西祁县人,身处晚清乱世自强不息,避险趋利,在中国各地有粮店、当铺、钱庄、票号等200多处,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成为清末晋商代表。乔致庸以一信、二义、三利为经商理念,制定严格的号规制度,知人善任。他制定严格的家规既杜绝了祸起萧墙的根由,又成为家庭持盈保泰的保证。他眼光开阔,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时所需军费,多由乔家票号存取汇兑,有时军费急缺时则向乔家票号借支透支。他志向远大,初为商人即提出要“货通天下”,看到山西商人纷纷发展票号进入金融业,他立即意识到有广阔前景,马上创办“大德兴”票号,希望有朝一日能“汇通天下”。

——改编自武世刚《乔致庸和乔氏家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乔致庸商业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乔致庸商业成功的原因。
2024-05-1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中叶,东南地区徭役制度改革的总趋势是,丁身役摊入田亩,即所谓“摊丁入地”,并折银征收。力役折银,是东南地区商品货币经济发展使然。而“摊丁入地”,则是因为东南土地产量高,农民所能提供的剩余劳动增加了。改革后,原先那种以户划分的社会基层组织,变成了以地亩划分,失去了控制农民人身的作用,农民“甲首终岁不到衙”。这两方面新情况,使农民获得离土自由。摊丁入地不利于丁少田多的地主,但有利少田或无田的商人。新役法摊丁入地,封建政府对土地征税量增加,不但阻止了商人同资本购买土地,而且还促使富者多卖田而经商。

——摘编自唐文基《明中叶东南地区徭役制度的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徭役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叶以后徭役制度改革的作用。
2024-05-1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信息押题卷(三)全国卷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民公报》原是宪法研究会的机关报,服务于北洋军阀的统治。1917年蓝公武担任其主编,1918年后基于国内外形势,加之《新青年》同仁的影响,蓝公武对《国民公报》进行改版,旨在促政治之改革和谋思想之革新,以革新政教艺术方面的陋习为己任。蓝公武对俄国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主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与李大钊一起与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论战,促成了五四前后谈论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国民公报》与《新青年》相呼应,声音有同有异,比如对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等,就有很多的批评,改变了《新青年》内部的关系。《国民公报》影响力直逼《新青年》。

——摘编自周月峰《另一场新文化运动》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蓝公武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公报》在五四前后发生转变的原因。
2024-05-13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吏治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魏初,鲜卑贵族擅权,排斥汉人世族,官吏多为武人,无俸禄,按期迁升,以致“竞为聚敛,不思利民”。孝文帝亲政后,按百官职务大小颁行俸禄,并严格纠察贪贿行为。孝文帝还设中正,荐举博文通经之才,立门阀制度,鲜卑与汉族士人皆依凭门第进行考核后入仕为官。此外,他按“劝课农桑、流民归附、开建学校”等标准评定官吏政绩优劣,行“三年考绩,即行黜陟”的新规,还亲自参与五品以上官员的政绩评定。一时间,官员“求赂殆绝,忧济公私”,国家吏治焕然。

——据《魏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吏治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吏治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国初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改革。他根据“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的原则制定户籍政策,“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明确规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他推动秦孝公颁布《垦草令》,鼓励民众垦荒种田。他还鼓励百姓“修力本业”,增产粮食,“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民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同时推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农战政策之下,秦国民众“喜农而乐战”,“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但是,农战政策“重农”服务于“重战”,当时秦国即被视为“虎狼之国”。

——据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农战政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农战政策对秦国崛起的影响。
2024·四川·三模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4年春夏之交,美军在太平洋战场遭到日军的顽强抵抗。此时,出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考虑,美国政府认为有必要使国共双方实现某种形式的联合。1944年7、8月间,美国派出军事观察组到延安访问,从而开始了美国官方与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接触。1944年9月,中共派使者会见史迪威,表达了共同反抗法西斯的意愿。使团向美国政府发出报告较客观和真实地反映了中共根据她的情况,呼吁美国政府应该在政治、军事上支援延安,认为美国的援助能制止内战,并能防止中共倒向苏联一边。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迅速接近最后胜利,基于构建战后世界秩序的想法,美国认为必须加强蒋介石的统治,扶助蒋介石统一中国1945年4月,赫尔利在华盛顿公开发表声明,美国政府只同国民党合作,不同共产党合作。

——据胡大泽《评述抗战时期美国对中共政策的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后期美国对中共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抗战时期美国对中共的政策。
2024-05-1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