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初入政坛,尼克松曾因激烈的反共行为而出名。1960年代后期,尼克松突然改变长期以来坚持的“反共”政策,开始主张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并在其担任总统之后实现了访华的目标。尼克松“突然改变”的原因在于
A.中美两国构筑战略同盟B.美国改变了遏制中国的战略
C.两极格局下的“苏攻美守”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是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是按照出身中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所涉及的制度。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

3 .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016-11-27更新 | 4595次组卷 | 113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1卷精编版)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

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问题:

(1)依据材料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2)请结合宋代的史实说明“经济、政治的变化导致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3)国内外许多史学家指出,诞生或广泛应用于宋代的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结合所学知识予以佐证。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了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造成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农业和商业方面的具体做法。
(3)根据材料三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符合这一特点的措施,既有成功之处,也潜伏着失败的隐患,请列举一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6 . “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2017-08-04更新 | 4836次组卷 | 93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天津卷精编版)
7 . 改订新约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的重大外交举措,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6月,北伐军进入北京,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全国性的中央政权。当时有部分不平等条约已经满期,英美等国家表示愿意放弃部分在华特权。为树立形象的需要,国民政府认为:“对于一切不平等条约之废除,及双方平等互尊主权新约之重订,久已视为当务之急。”7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正廷提出了“在不顾及过去及过去不平等的条约、协定与惯例的前提下,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在胁迫性或半胁迫性的情况下,以达到我国外交谈判的目的”的“革命外交”策略,这一策略被他誉为“于铁拳之外,罩上一层橡皮”。

——摘编自陈家晶《评南京国民政府之改订新约运动》等


   材料二 1928年7~12月,在南京国民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各种新条约中,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都承认中国关税自主,且与中国在条约中的关系是平等互惠的。……但对于“在华领事裁判权”,只有比利时、意大利、丹麦等五个国家在新约中有条件地放弃了“在华领事裁判权”,如比利时提出“应于现有领事裁判权之国半数以上承认放弃这项特权时才放弃”。而美英等主要国家不是采取拖延的态度,就是提出种种苛刻条件来保持。列强强硬的态度,使谈判几乎没有进展。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内形势的骤变迫使中国的外交重心不得不发生转变。国民政府前期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的交涉就半途而废了。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中华民国外交志(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美列强对待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态度及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改订新约运动”的历史影响。
8 . 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群与明清徽商关系密切。中国社科院吕政认为徽商衰落原因是“官商勾结”“买田置地”“买官”。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这些最能说明
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B.封建社会政治腐败
C.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实效D.商人从政是当时首选

9 . 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前4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罗马统一意大利(前270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前202年~公元184年)罗马强盛时期(前201年~公元192年)
④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2~280年)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⑤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东晋南迁(317~420年)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⑥公元5~6世纪南北朝对峙(420589年)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

(2)比较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

(3)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

2016-12-12更新 | 2419次组卷 | 14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天津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端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   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   1997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今年秋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同克林顿总统进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江泽民主席同叶利钦总统今年实现了互访,进一步肯定中俄之间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人民日报》(1997年12月15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战后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具体体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21世纪大国之间致力于建立怎样的关系?有何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