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

材料二   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左传》

(1)材料一中“今大道既隐”说明当时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从何时开始?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建立了哪种制度?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2023-11-1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唐河县鸿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8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东晋南朝、唐中叶城市经济和商业的发展,虽然还有某些士大夫激于道德上的义愤,对“钱”这个怪物进行挞伐,但是,到了宋代这个时候,“钱”已经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力量,在社会上活跃起来了,人们对它的看法也已经大大地改观了。在某些人的心目中,“钱”具有强大的力量,连诗人的笔触也不得不承认:“有钱可使鬼,无钱鬼揶揄。”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康有为针对国门洞开,西方列强经济渗透日益扩张,民族危机愈来愈深的严重现实,阐明重利是富国救亡的重要举措。如果继续因循守旧,“犹不讲求生财之道,承亟以实利之是尚,吾恐鱼无水死,国无财亡。”他还强调轻利之说压抑人性,扼杀人才,致使国家陷于困境。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义利观的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人们对钱的看法改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的义利观并简析其产生的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公元前356年,商鞅自魏国入秦,经过景监引见,与秦孝公数次会面后,提出了德治已不能治理天下,君主应 “缘法而治”的主张,深得孝公赏识,被任命为左庶长,在秦国开展变法。商鞅重刑轻德,实质是抛弃“仁德”外衣,用“刑法”手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其“法治”包含“法、信、权”有机结合的法治理论和治理模式。“法”即“国君立法分明守法严苛、官吏解释法律”;“信”即“令出必行的公信力,赏罚分明民众信任,君臣共信不失其议”;“权”即国君权势,是推行法治的前提。商鞅极力推崇重刑,“轻罪重刑、刑重必得、不赦不宥”,禁奸于未萌;其重刑主义带有明显“以刑去刑”维护君主集权统治的功利性,其司法实践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等级 特权。民愚则易治,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偏激弃绝传统文化,为推行法治创造了有效的法治文化。

——摘编自《商鞅变法的法律文化解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推行法治思想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以法治国的思想。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思想主张思想家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是以天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
“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百姓“言谈者必轨于法”。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材料二   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指出,儒生“不师今而学古”,如不加以禁止,统一就可能遭到破坏,建议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以及国家博士所藏《诗》《书》、百家语外,凡私人所藏儒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秦始皇支持了李斯的建议。前212年,秦始皇以“为妖言以乱黔首”的罪名,捕捉方士、儒生460余人,并全部坑杀于咸阳。这就是“焚书坑儒”。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中的思想家并填在相应位置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焚书坑儒”。
2023-10-1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段测(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每岁仲冬,郡县馆监课试其成者,长吏会属僚,设宾主,陈坦豆,备管弦,牲用少牢,行乡饮酒礼,歌鹿鸣之诗,微耆艾、叙少长而观焉。既饯,而与计偕,到尚书省,始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课试,可者为第。律曰:“诸贡举非其人,及应贡举而不贡举者,一人徒一年,二人加一等,罪止徒三年。”

——摘编自杜佑《通典·选举》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其所述唐代制度的名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制度实行的历史意义。
6 . 宋朝·流动的王朝。

材料一   百物周流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两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72家,……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 《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四民流动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宋代汪洙神童诗

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

——摘编自(宋)朱彧《萍州可谈》

释其耒耜(指农具)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宋)苏轼《策别安万民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开封)的经济景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社会呈现的新变化并简单分析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建立六十多年以来,标榜的“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已不合时宜。武帝即位诏举贤良之,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罢黜百家,独儒术”;认为天有阴阳,人也有阴阳,“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新阳而疏阴”,所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均出自天意,不可变更。其思想深得汉武帝赏识。孔子修订的《诗》《书》《礼》《易》《春秋》被统治者尊为“五经”,被定为“法典”,传经和注经之学成为专门学问。从此儒学成为汉代文化思想的主流。

——摘编自王新婷、金鸣娟、姚晚霞编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有学者总结出“需要-竞争-选择”这么一条发展脉络:社会首先提出理论需要。社会务阶层根据这一需要作出反应,由于各阶层利益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理论认识,而各种理论认识通过社会满意程度来反馈,从而实现理论的选择。但我们认为,如果再考虑到历史机遇问题,即“需要-竞争-机遇-选择”,或许会更全面一些。偶然的机遇决定了当时的社会选择,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很快发展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之一、

——摘编自张洪波、葛善泽《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迅速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儒学呈现出的新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儒学相比,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思想的独特“机遇”。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南宋时,江西有府州县学76所,浙江74所,福建56所,数量和密度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至于进行童蒙教育的乡学、私塾,更是处处可见,数不胜计。在吴郡(今苏州),“父笃其子,兄勉其弟,有不被儒服而行,莫不耻焉”。江西饶州“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福建居民更是“多向学,喜讲诵,好为文辞”。……向来为士大夫阶层所垄断的文化,逐渐下移到社会各阶层,“农工商各教子读书,虽牧儿馌妇,亦能口诵古人语言”,以至于“家能著书,人知挟册”。农家子弟金榜题名者不乏其人,“三岁能言诗”“七岁能成诵”的神童也屡见不鲜。

北宋中后期,理学在东南地区迅速传播和发展起来。南宋时,东南地区出现了“两派”“三家”鼎足而立的学术网络。各学派不仅创办书院,培养生徒,而且在学术上相互辩难,求同存异,使东南地区学术文化活动空前繁荣,名副其实地成为当时全国的学术中心。宋代位居宰相之职者有134人,其中浙江24人,居全国首位,福建18人,居全国第三位,江西16人,江苏6人,东南籍贯的宰相几乎占总数一半。《宋史》“列传”和“循吏传”所记载的官员共1525人,东南籍贯者有542人,占总数1/3以上。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时期东南地区文化发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时期东南地区文化发达的影响。
2023-06-1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6月双新大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阳明(1472一1529),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人们常说,赣州是王阳明的第二故乡。在王阳明五十七年的人生中有五年时间与赣州相关。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王阳明受任为南赣巡抚。次年正月正式到任,此后四年间,他实施了盐税改革,提出了民兵选拣政策,制定了十家牌法,打赢了三场战役,设立了三个新县,平定了百年“贼乱”,给南赣之地带来了太平的景象。他推行《南赣乡约》,推广赣州官话,刊印古本《大学》,兴办书院社学,提倡清廉官德,改良陈规陋习,教化当地百姓,提出了“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理念,阐述了“致良知”思想,还在赣州城郊幽静的通天岩中结庐讲学。后世称“(王阳明)与海内名士大夫讲学设社,教郡邑子弟歌诗习礼,岭北风俗为之一变”。

——摘编自龚文瑞《吾心光明——王阳明与赣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人将赣州视为王阳明第二故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王阳明在赣州的历史事迹。
2022-07-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通“返”)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传》

材料二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唐朝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欣喜之际写的一首诗《登科后》,描述了他登科后骑着马在京城游街时那种志得意满的情景。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基本观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推行的新的选官制度,并分析这选官制度的历史作用。
(3)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
2022-10-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