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叶。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变的,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的变化。此观点称为停滞论。同时,不少学者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市场经济萌芽说”“近代化萌芽说等新概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该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内部出现了人类近代文明因素。此观点称为变迁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明清之际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这一主题,请提炼你的观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概括你支持该观点的依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

年份党员人数年份党员人数
19217月(一大)53193430
19227月(二大)1951937年初4
19236月(三大)432194080
19251月(四大)99419454月(七大)121
19274月(五大)5.7194712270
19274月后1194910448
19286月(六大)4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2022-10-31更新 | 319次组卷 | 33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也称近代化),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等各个方面的转变。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产物,现代化道路具有相似性,更具有多样性。如下图所示:

——摘编自冯仕政《中国道路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阅读材料,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07-21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期末真题精选 · 论述题60题)
4 . 阅读表格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对西方人及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   

A对外国人的称呼变化B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
时间称呼时间文件称呼
鸦片战争之前“夷”晚明《职方外纪》“以西把尼(西班牙)东北为拂郎察(法国)。”
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初期“鬼子”晚清《圆明园失宝叹》将法国与俄罗斯分别称为“佛狼西”与“罗刹国”
民国初年和新中国初期“外国佬”1901《过渡时代论》顺流而渡者,其英吉利耶? 乱流而渡者,其法兰西耶? 方舟联队而渡者,其德意志、意大利、瑞士耶? 攘臂冯河而渡者,其美利坚、匈牙利耶?”
改革开放后“老外”;信息时代网称“歪果仁”

——据《从中国对西方人与国家称呼的变化》整理

提炼材料中关于“中国对西方人称呼的变化”或“中国人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的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围绕材料中的A类或B类材料展开分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7-14更新 | 268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下表。

1937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兵力变化统计表

(单位:人)

年份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总兵力合计
193780 00012 000——

92 000

1938156 70025 000——

181 700

1939270 00050 000——

320 000

1940400 000100 000——

500 000

1941305 000135 000——

440 000

1942340 000110 960——

450 960

1943339 000125 8924 500469 392
1944507 620251 39320 730779 743
19451 028 893268 58120 8201 318 294

注:1943年起,增加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兵力统计。

——摘编自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统计荟萃(1931—1945)》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总兵力的变化作出合理解释。
2022-08-2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纲要上-2023届高三一轮课时练习卷
6 . 碑坡村位于山东省莱州市市东,处于城乡交界之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前后碑坡村村落公共空间的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

大队部(现村委会所在地)是村庄内的主要正式公共空间,是农民年终领取劳动报酬,村里组织村干部学习、民兵训练及放映电影的主要场所。

田间地头是该村最主要的非正式公共空间,农民在这里被分派劳动任务、品评劳动质量、交换村庄内外信息。田间地头兼有生产和休闲的双重功能,同时不可避免的有着行政权力的参与。

村委会所在地不再是人们分取年终报酬的地方。改革初期,村委会前的空场是村民主要的娱乐场地——观看电影、电视等,行政权力的作用更加体现在其隐性指导上。

街头逐渐取代田间地头的位置,成为改革初期农民主要的非正式公共空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将一部分原来参与公共生活的时间用于看电视这种相对私人化的生活。20世纪末21世纪初,市政府在村周围修建了公路和公园,到公园散步、跳舞、健身成为了村民晚间主要的业余生活。

——摘编自鞠忠美《村落公共空间的变化与乡村文化建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碑坡村村落公共空间变化”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予以阐释。(要求:至少概括出两条历史信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21更新 | 374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符跃鑫、陈影影等《19852010年中国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时空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图中提取信息(整体或部分),并作简要阐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2023-05-10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主观题专练50题)-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历史和考古发掘材料证明,我国在近五千年中最初二千年,即从仰韶文化时代到河南安阳殷墟时代,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2℃ 左右。在这以后,年平均温度有2一3℃ 的摆动,寒冷时期出现在公元前一千年(殷末周初)、公元四百年(六朝)、公元一千二百年(南宋)和公元一千七百年(明末清初)时代。汉唐两代则是比较温暖的时代。

——摘编自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晋朝、南北朝至20世纪的中国气温变化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以“气候变迁影响政治格局”为主题,任选图中两个历史时期进行合理解读。(要求:明确写出两个历史时期,解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4-02更新 | 440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汉唐时期,骆驼形象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变迁,成为“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骆驼造型的演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代文物骆驼并不常见,西安沙坡村出土的西汉骆驼,没有任何装饰,比较写实。汉代的骆驼形象显得有些稚拙,特别是蹄子,与同时期塑像、画像上的马蹄无异,反倒与骆驼差距很大。在汉代动物塑像中,骆驼大都混同在各类动物之中,没有数量上的优势和变化多样的姿态,显然与其他大量动物等同起来,没有明显的特别含义。到了唐代,唐墓中随葬骆驼数量剧增,有些是作为一般动物出现在各种类型的墓葬之中。北朝出现的驮载物品的骆驼到唐更为流行,驮载物品的内容更多,骆驼的两侧挂有货袋、丝束、兔皮、长颈瓶、胡瓶、扁壶、织物、毛毯等等,有时还有死鸟和活的狗、猴子。这种造型选择无声地讲述着丝绸之路上的生活状态。骆驼、货物及其人物的紧密结合,进一步附加、升华了它们的精神含义,使这组文物凝聚了人与自然抗争、艰苦创业的情怀。

——摘编自齐东方《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骆驼》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汉唐骆驼造型的演变”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列宁对全世界劳动者描绘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时,威尔逊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他著名的“十四点计划”……陈独秀在1918年底所作的《每周评论》的《发刊词》中曾称威尔逊为“世界上第一个好人",巴黎和会后,以前颇吹棒威尔逊的陈独秀也不得不认为他“好发理想的大议论”,其实又“不可实行”,决定送他一个浑名,叫他作“威大炮”。到1923年12月,北大进行民意测量,投票选举世界第一伟人,497 票中列宁独得227票居第一,威尔逊则得51票居第二。威尔逊从“第一好人”变为“第二伟人”。

——据罗志田《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变化做出合理的解释。
2023-01-01更新 | 190次组卷 | 2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11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