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禹并没有遵循禅让制传统传位于益B.启最终成为禹的继承者,开启“家天下”
C.益因为血缘关系失去继承王位资格D.《战国策》成书更早,所以记载更可信
2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有不同的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这反映了从公天下的禅让制到家天下的世袭制的转变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B.这反映了历史记载的复杂性、多样性,需辩证分析史料
C.《史记》中关于启的继位比《战国策》的相关记载更准确
D.关于启继位的不同说法目前还不能确定孰是孰非
3 . 《尚书》记载,尧以仁政治理国家,以道德教化百姓,在此基础上“协和万邦”;禹通过治理洪水赢得民心,开创了“九州同牧”的社会景象。这反映了
A.以民为本提升了国家行政效率B.大一统思想具有悠久历史传统
C.儒家仁政思想已经渐入人心D.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4 . 学者认为夏已设官职,其史料依据是
A.文献记载B.甲骨卜辞C.口述史料D.青铜铭文
5 .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据此,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帝禹之子启通过合法的手段继位B.《史记》比《战国策》的可信度高
C.可以确定“禹死后,其子启继位”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暴力争夺的结果
6 . 下表为有关夏朝工位继承情况的史籍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结论是
《竹书纪年》益即位后,启杀益而夺得君位。
《中国历代帝工》益继位后,有些部族并没有臣服益,而拥护启,并对益的部族展开战争,最后启胜而夺得权位。
《上古时代》白寿彝禹死后,本应由伯益做部落联盟的首领,可是由于夏部落的强大,他们借助禹的余威,共推禹子启为王。
A.伯益的权位最终被夏启所取代B.部分部族发动战争导致启夺得权位
C.启取代益源于其贤能品德和民意D.民主传统是启和益发生争斗的原因
2021-02-05更新 | 406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7月暑期考历史试题
7 . 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战国魏国史书《竹书记年》载:“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韩非子说疑》中亦言“舜逼尧,禹逼舜”。上述记载
A.印证了禅让制度是编造出来的B.年代久远信度不可考均不足信
C.是后世带有目的性的攻击D.无论如何其被取代是历史进步
8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A.启通过战争手段获取政权B.禅让制在夏朝仍具有影响
C.王位的传承并非一帆风顺D.嫡长子继承制代替禅让制
2020-12-16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9 . 《史记》记载: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反映了哪一政治制度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
10 . 根据《史记·夏本纪》记载,禹即位后不敢明目张胆地将位置传给启,他先举荐培养了皋陶,因皋陶早卒,禹又举荐益作为接班人。禹死后,益让位禹之子启。这说明当时
A.受禅让制的影响B.开始实行察举制
C.禹仍然维护禅让制D.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