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6 道试题
1 . 游侠多是“不轨于正义”者,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其立传,肯定其言信行果、轻生尚义、不畏生死;班固在《汉书》中着重突出“游侠”无视国家法纪、暴力任杀,对其大加批判。这一变化反映出(     
A.传统侠义精神不被世人认可B.儒家正统思想影响出现弱化
C.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D.阶级差异影响历史人物评价
2 . 下图为西汉时期中央太学博士弟子人数的变化情况统计图,出现图中曲线走势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采取积极有为的统治政策B.儒学开始成为各学派中的显学
C.儒学迎合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董仲舒融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
3 . 东汉灵帝嘉平四年,朝廷下令,把经过官方审定的经书,刊刻在石碑上,立于洛阳开阳门外的太学内讲堂前。据此判断合理的是(     
A.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私学的发展
C.学习儒学有了标准范本D.造纸术尚未改进
4 . 有学者认为,与其说汉代的“独尊儒术”扼杀了“百家争鸣”,倒不如说是“百家争鸣”促进了各家的融合与统一,而所谓的“独尊”正是“百家争鸣”融合的结果。该学者意在说明,汉代“独尊儒术”(     
A.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B.是先秦思想多元共竞的产物
C.促进了各家思想学说的融合D.吸取了秦“焚书坑儒”的教训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给予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并相沿成为制度,这种制度称为谥法,所给予的称号名为谥号。下表是根据汪受宽《谥法研究》一书进行的部分统计。

时代获得谥号的君主(位)获得恶谥的君主(位)获得恶谥的臣子(位)
先秦23430缺少资料
秦朝秦始皇以臣子与后人无资格评价自己为由,废谥法制度
两汉时
231西汉数量为多:赵幽王、
淮南厉王、齐厉王、广陵厉王、燕灵王、长沙
刺王、燕刺王等
明朝150仅鲁荒王 1人
清朝130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对上表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任意部分或整体),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10-0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第三次月考)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邦的儿子和孙子继承了他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俭朴和仁慈作风。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年)时,他开始加强政府管制力度,对贸易和商人实行强制性政府管理,确立新税制,对盐、铁及粮食供应推行新的国家管制办法。最后这项措施后来叫做“和籴法”,即由政府在丰收年或在粮食富裕地区以低限价收购粮食,以避免歉收年出现饥荒。

整顿好帝国内部秩序,增加了政府岁入并提高了国力后,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开始实行野心勃勃的新征服计划。矛头首先指向位于东南部的福建和广东地区。那个时代北方的主要游牧民族是匈奴,汉朝将领曾抱怨说,匈奴“骑快马飞驰,他们胸中跳动着野兽的心”。但汉武帝还是在一系列战役中打败了他们,至少在一段时期内将他们赶出内蒙古、甘肃和新疆的大部分地区,然后在那些地区及沿丝绸之路安置中国驻军。

——摘编自【美】罗兹·墨菲著《亚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国家主流意识发生的变化及加强经济“管制”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新征服”行动产生的影响。
7 . 汉代史家把六经作为鉴别史料及判断史料价值的标准。司马迁取舍史料的标准就是“考信于六艺”“折中于夫子”。这表明汉代史学(     
A.深受主流思想影响B.注重义和理的阐发
C.主动适应社会现实D.缺乏研究的可信性
8 . 下图为甘肃省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的汉简,松木削制,两道编绳,先书后编,字迹清晰。内容为西汉宣、成二帝时赏赐70岁以上老人王杖的有关诏书律令,载录汉代尊老、养老的政策和实施情况。该汉简(     
A.佐证了书法字体历史流变过程B.体现出儒家伦理成为治国重要依据
C.说明竹简是最重要的书写材料D.成为研究汉代社会风貌的二手史料
2023·江苏南通·二模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汉未年至三国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姓名出身及任职事迹
陆觊举孝廉出身,曾任东吴永兴县长、征北将军、豫州牧等其时,宫中列将何定媚逢奸巧,受宠专权,陆凯当面斥责:“你看前前后后侍奉君主不忠诚,倾覆混乱国政的人,有哪一个能善终天年的?你为什么专门干那些佞媚奸邪的坏事,堵塞君主的视听?你应当自我勉励改正。”
蒋琬举茂才出身,曾拜蜀国尚书令、大将军、大司马等诸葛亮开丞相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邑、阴化、庞延、廖淳。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荀彧举孝廉出身、曾任东汉侍中、守尚书令或尝言于太祖(曹操)曰:“宜集天下大才通儒,考论六经,刊定传记,存古今之学,除其烦重,以一圣真,并隆礼学,渐敦教化,则王道两济。”或德行周备,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关下,莫不以为仪表,海内英隽咸宗焉。

——据陈寿《三国志》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04-17更新 | 34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西汉初期,汉朝继承秦法中的“生分”政策,夫妻子组成的核心家庭中的妻子(母亲)对家庭财产拥有一定的支配权。西汉中期,汉律将妻子擅自动用家庭财产视为“盗窃”,并作为休妻的原则。这一变化表明(       
A.律令实现了儒家化B.家庭私有财产受到保护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尊卑亲疏成为量刑原则
2023-04-09更新 | 1060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