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2 . 公元前 124 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的学习科目为“五经”,一律由儒学五经 博士教授,同时下令全国各郡国设置学校。汉武帝的这些措施
A.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B.宣告了“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
C.确立了儒学在文化上的主导地位D.推动了儒学走向世俗化和生活化
3 . 下面方框内是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思想发展状况的叙述.由此推测可知,该时期
A.出现百家争鸣局面B.猛烈抨击君主专制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2020-02-0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韩国一位学者在《东亚文明论》一书中提出一个容易引发争议的问题——“孔子是哪国人?”他解释说,孔子原是鲁国人,后成为中国人。从思想文化角度来说,孔子从“鲁国人”成为一个“中国人”,开始于
A.秦朝的焚书坑儒B.汉代的大一统C.隋唐的三教合一D.宋代儒学哲学化
5 . 中华传统文化渊源流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寝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

——班固《汉书·儒林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及代表人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董仲舒一思想的落脚点在于论证君权神予与君权神夺,即所谓。《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这一思想的客观进步意义是
A.保证了皇帝的独尊地位B.巩固了君主专制制度
C.确立了君臣之礼的原则D.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
8 . 据欧阳修、宋祁所撰《新唐史》记载,有唐一代记入忠义列传的有三卷59人,孝友列传的卷26人,烈女列传的一卷47人,外加循吏列传一卷26人,儒学列传三卷68人。据此可知,唐代
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日益稳固B.科举考试以士人的品德为选拔标准
C.私学兴盛推动了儒学体系的完善D.科举促进了儒家教化思想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朝廷“令民有能通一经者,免本身徭赋。”这一政策的推行
A.促使儒学开始走向政治化B.有利于主流思想在民间推广
C.为察举制推行奠定了基础D.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2020-02-02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后更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汉书》卷53《中山靖王传》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针对王国问题采取的措施,并分析这一措施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3)综合上述分析,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深受汉武帝赏识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