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城市是历史和文化的中心舞台。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五都货殖,既迁既引。商旅联橘(大车上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隐隐展展。冠带交错,方辕(车前驾牲口的直木)接轸(车厢底部后面的横木)。

——张衡《西京赋》

汉长安城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西北部专门设立的“九市”。南方产的象牙、翡翠、黄金等物品,北运到长安销售;产于中原的丝绸、漆器、铁器等也运到这里买卖;而西域各国的土产、良马、毛织物、乐器、各种奇禽异兽,经过丝绸之路输送到这里进行交易。


(1)依据材料概述,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汉代长安城商业发展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我魏膺箓受图,定鼎嵩洛,五山为镇,四海为家。移风易俗之典,与五帝而并迹;礼乐宪章之盛,陵百王而独高。

——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2)请说明上述材料所述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这一事件对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何历史贡献?

清代北京城市布局严整。一般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是四合院。它的格局是前堂后寝。前堂平日延接宾客,年节祀神祭祖;后寝为家长的寝室。两厢为子女的居室。封建大家庭,儿子早婚,多不分居,讲求五世同堂。家长主持家庭大政,资产管理、经理收支、儿女婚事、亲友往来等。家庭里有成文或不成文的家规家法。家长的话,就是这个家庭的法律。家庭内部纠纷,由家长裁夺。

——阎崇年《中国古都北京》


(3)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信息与孔子的哪项思想主张相符?并阐述孔子及儒家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020-05-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列各项对下图所示迁都的影响理解准确的是
A.推动了黄河流域的统一B.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促进了民族间的大交融D.利于削弱士族门阀特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国史十六讲》评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之一在于“原先胡人与汉人的差别,逐渐转化为士人与庶人(庶人:无官爵的平民)的差别”。以下直接推动此现象出现的措施是
A.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B.学说汉话,穿汉服,移风易俗
C.采用官吏俸禄制度,整顿吏治D.改汉姓,确定鲜卑贵族门第高下
4 . 对下列中国古代史上的各个“魏”政权,按政权建立年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③①②B.②④①③C.②④③①D.②③①④
5 . 《北齐书》卷四九《方伎传》记载北魏、北齐间的綦母怀文“……烧生铁精(生铁溶液),以重(重叠)鍒铤(指熟铁),数宿则成钢”。这种冶铁方法是通过
A.变革冶炼燃料增加产量B.改进冶炼工艺提高质量
C.精选冶炼原料提高质量D.扩大冶炼规模增加产量
2020-04-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魏书·食货志》记载:“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北魏孝文帝时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行均田制   ②实行三长制   ③实行俸禄制   ④废除宗主督护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④D.②④
2020-04-1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公元386年北魏建立,后统一北方,公元534年灭亡,历148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颁布均田令起到了推动垦荒、稳定土地关系的积极作用。又推行三长制,负责检查户口、征发赋役……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通婚。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在十六国时期,因为民族对立和经济、基层管理体系遭到破坏,各政权的统治很难持久,但北魏时期开始转变。请依据材料一,分析北魏能够实现较长时间统一的原因。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甚至多向的。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摘编自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产生的深远影响。
2020-04-0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8 . 战国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有
①都遇到旧贵族势力的阻挠   ③都是为了促进民族交融   
②都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④都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凡男年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女20亩。奴婢同样受田,……所授之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及身亡,须还田于官。此外,初受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别,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3口加宅田1亩,奴婢5口1亩。桑田及宅地为世业,受田后不准迁徙。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的什么措施?这项措施的实施对当时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均田令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往往都涉及土地问题的原因及认识。
2020-02-0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08-200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