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下面对王夫之的这一思想主张认识正确的是
A.王夫之要求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B.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C.与当时新型经济成分的出现有关
D.反映了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的时代要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任化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的这一思想
A.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颠覆了“理在气先”的思想
D.倡导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代思想家王夫之说:“人欲与天理本为一体,如果禁欲,不仅妨碍天理的实现,而且违背人性,必然导致人们的不满和反抗。” 此观点
A.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B.体现了反君主专制思想
C.彻底否定了理学思想D.肯定了人性解放的意义
5 .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批判君主专制B.反对经世致用C.提倡自由平等D.主张学习西方
6 . 有思想家揭露道学家是伪君子,是“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穿窬指偷摸盗窃的行为)”。该思想家提出的理想社会是
A.“因其政不易其俗,顺其性不拂其能。”
B.“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虚涵气,气充虚,无有所谓‘无’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王夫之曾指出,“凡知者,或未能行,而行者,则无不知”,“如‘明明德’(注: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者,行之极也,而其功以格物、致知为先焉”。这集中体现了王夫之
A.重视实践的知行观
B.以知统行的方法论
C.本善习远的道德观
D.格物致知的修养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对上述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A.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
B.触及到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
C.将民本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D.对清代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曾说:“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材料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一再介绍黄宗羲等人进步的政治学说,大量印发《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以有助于宣传反对君主专制,动员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材料三顾、黄两人所提倡的这种学风,对清代学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们也成为清朝学术的开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四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评价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

2017-12-05更新 | 6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曲阜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