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在南京,金陵关税务司韩森满意地指出:“我相信外国人在南京比在别处还安全,虽然有排外的揭帖,但一贴上就被扯下来,换上意义相反的告示。”在湖广,张之洞断然下令:“已添重兵,出告示饬州县禁 谣拿匪,敢有生事,立即正法:所有洋商教士,力任保护。”材料中张之洞等人的举动旨在(     
A.动摇晚清政府政治统治的根基B.勾结外部势力镇压义和团运动
C.保护人民财产和维护社会稳定D.维护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义和团运动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说明义和团运动(     
A.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状态B.消除了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C.体现了明显的盲目排外思想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
2024-06-1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3年春季学期(2023年7月)期末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表义和团运动亲历者的记载。以上记载可用以说明(     
记载出处
(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刘以桐(团民)《民教相仇都门见闻录》
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劳乃宣(力主剿灭义和团的官员)《拳案杂存》
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
秋毫无犯
刚毅(主张利用义和团的大臣)《中国近代史料丛刊》
A.历史记载因时代变化而不同B.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客观公正
C.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更可信D.作者立场影响对历史的叙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审视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需要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进行观察和分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静态看对义和团的态度

动态看对义和团的评价

八国联军侵华前,清廷内部在讨论义和团问题时出现了以下意见:

(太常寺卿袁昶)衅不可开,纵容乱民,祸至不可收拾,他日内讧外患相随而至,国何以堪?

(军机大臣刚毅)义民可恃,其术甚神,可以报仇雪耻。

(侍读学士刘永亨)乱民当早除,不然,祸不测。

(端王载漪)义民起田间,出万死不顾一生;以赴国家之难,今以为乱欲诛之,人心一解,国谁与图存?

评价一

1899年,御史黄桂鋆上奏:臣闻山东义和等团,非欲谋叛乱也。平日受侮教堂,久已痛深骨髓。自德人占据胶澳(今山东省青岛市),教焰益张,宵小恃为护符,籍端扰害乡里,民间不堪其苦,以致衅端屡起,地方官不论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遂令控诉无门,保全无术,不得已自为团练,籍以捍卫身家。

——《义和团档案史料》

评价二

义和团的行为虽然愚昧,动机则不可一概抹杀。有识的外人亦承认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中国大梦将醒,已有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的觉悟。赫德(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谓今后各国对待中国,应尊重而不可卑视。……中国终将成强国。处理中国问题必须慎重,使中国将来感激不致报复。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作为史料,清廷对义和团的态度对研究19世纪的晚清政局有何史料价值?
(2)指出评价一和评价二观察问题的视角有何明显异同,并结合材料说明导致不同的主要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列表格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火实结论
A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新社会经济政策出现
B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西北边疆危机已彻底解决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有效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
D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民族危机的严重
A.AB.BC.CD.D
2024-05-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05年因为美国迫害华工引发中国全国性的“不用美货”运动,“不用美货”是人们在自由交换的市场上,自主运用消费权和销售权,由民众自愿采取一致行动,以表达抵制诉求。这种和平的、非暴力的抵制方式(     
A.反映了中国人最具有理性B.借鉴义和团运动的消极影响
C.维护了华工在美国的权利D.促进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和解
2024-05-2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九)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德国媒体《上西里西亚流浪者》曾刊登题为一篇报道说:“周五一整天,在最危险的义和团成员聚集的天津东部上演了可怕的暴行。七点钟,他们纵火点燃了二十多座外国人的住房与仓库。……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我们需要一支比现在强大得多的欧洲军队来保护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该报道(     )
A.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原因B.反映了中国民众的愚昧落后
C.反映义和团成为清政府的工具D.掩盖了列强对华侵略的本质
2024-05-0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这场)运动轰然起于民族矛盾的激化之中。它表现了被侵略者对于侵略者郁积已久的愤怒。”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时序中,这种爱国反帝的狂飙起落成为介于变法和革命之间的一段历史。时人称“自有国家以来未有之变局”。材料所说的“(这场)运动”(     
A.严重地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B.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C.是近代国家出路的一次成功探索D.展现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2024-04-2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
2024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9 . ______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组成联军的八国以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三国共11国签署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024-04-21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知识点梳理填空5--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史学家柯文的《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以义和团为案例揭示历史学自身的路径及其限度。此书的第一部分是历史学家研究、叙述的义和团运动的史实,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考察直接、间接参与义和团运动以及中外各类人物当时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指出后来重塑历史的历史学家的看法与当时的“当事人”对正在发生的看法大为不同;第三部分评述在20世纪初中国产生的关于义和团的种种神话。这三部分,构成了“历史三调”。以下与“历史调”认知相同的是(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念的重要观点
B.一般我们认为过去的历史只要对我们还具有某种意义,那么也是当代史
C.历史学自有独特价值,新时代的史学必须是“科学的、综合的、比较的、全面的”
D.历史包括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亲历者的讲述、后人根据以往材料所描绘重构的历史
2024-04-1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浙江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