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续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梁启超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应该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2016-11-27更新 | 1437次组卷 | 73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赵姬请逆盾与其母……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又《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季武子无适子(嫡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公仪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郡县制度D.监察制度
4 . 梭伦改革与克里斯提尼的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A.改革内容都有创新之举
B.无论财产多少,每一个公民可以担任各种官职
C.都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都不同程度地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
5 . 西汉时期,为解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有人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项建议( )
演变成的措施是
A.大封皇室成员为王B.实行“推恩令”C.平定“七国之乱”D.废除诸侯国,改设郡县
6 . 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材料三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材料四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选自哪一法律文件?它有什么意义?
(3)你如何理解“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 “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
7 . “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主要是因为
A.变法彻底B.赢得民心
C.与时俱进D.仁义致远
8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告终,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强烈的反对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
C.支持变法的皇帝过世,他们失去了支持D.保守派当政,坚决反对新法
9 .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参与程度高,民主比较彻底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议会和首相之间权力制约D.国王和首相之间权力制约
2015-12-02更新 | 201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
A.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