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346 道试题
1 . 据考证,在古代的斯巴达,监察官对国王形成了有效监督,公民大会在选举、宣战、媾和等重要问题上享有决定权。斯巴达政体200年来的稳定,也反映了公民对自己的地位相当满意。这说明斯巴达(       
A.国王的权力极其有限B.实行直接民主政治
C.监察官为城邦权力中心D.有较强的公民意识
2024-05-3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根据如表,可知中国古代法制(     
“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若无正文,依附名例断之《晋书·刑法志》
“诸曹决事,皆令其写律文断之”《隋书·刑法志》
“诸断狱,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唐律疏议·断狱》
A.形成了援礼入法传统B.杜绝了司法舞弊现象
C.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D.维护了专制统治权威
3 . 北魏前期实行宗主督护制,任命坞主(豪强地主)为宗主来代行地方行政权力。486年,朝廷采纳李冲建议,“五家立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党长……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大率十匹为公调,二匹为调外费,三匹为百官俸……。朝廷此举(       
A.旨在解决土地兼并问题B.增加了自耕农的赋税负担
C.受到了租庸调制的影响D.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2024-05-30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晚清科举制度的废除切断了士阶层的晋升之路,导致了士阶层分化。官吏选拔的传统办法被取缔,军人干政或从政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由此可知,科举制的废除(     
A.助推了清朝统治的灭亡B.动摇了传统文化的根基
C.推动了军事体制的改革D.导致了军阀割据的出现
2024-05-3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桂林市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押题卷历史试题
5 . 据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汉武帝诏文“兴孝举廉”,及有司奏议“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永建六年(公元131年)所立巴郡太守张纳碑文云:“举孝廉,郎中、谒者、将作大匠、丞相令、广陵太守。”上述材料可用于印证该时期(     
A.封建统治者对儒学的提倡B.官员考核的途径趋向多元化
C.人才选拔的范围不断拓展D.以打击豪强地主为政治重心
2024-05-3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秦汉至明清,尽管名称有所变化,但县以下的基层行政组织多是乡里两级。家庭是农业社会的基础单元,家族是乡土社会不可忽视的治理依托。在实践层面,北宋范仲淹曾购置义田义庄以养族人,历代政府也高度重视发挥宗法组织的治理作用,比如康熙圣训十六条的第二条便是“笃宗族以昭雍睦”。早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就有什伍连坐设计。保甲制度在清朝逐渐得到全面推行,对于隐匿盗窃等案件,邻里若没有报告均须治罪。社仓是灾荒时期防止饥民抢掠乃至发动起义,从而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机制,清朝在雍正、乾隆年间曾大力推行社仓,更多由士绅群体自愿捐助和管理、以无偿赈灾为主的义仓开始兴起,反映了民间社会力量的壮大。

——摘编自王伟杰陆杰华《政社互动: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演进特征及其影响》

材料二   西方国家的决策既受利益集团的操控,又受其他政党的牵制,而中国独具特色的政治体制,可以使其快速作出高质量的决策,而且不会受任何资本或利益集团的干扰,保证了国家治理决策的高效。西方国家极力推崇对国家治理的放任自流,这样导致利益集团肆无忌惮与民争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出现了民主参与和集中领导的模式。西方国家治理秉持对立性理念,以“多元中心、分权竞争、民主共治”为内核。中国国内治理注重践行合和统一思想,国家治理是涉及多主体、多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主体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同推进,形成治理合力。西方人遇到纠纷首先想到依靠法律解决,中华文化强调以和为贵,这一思想在国家治理中体现为纠纷解决倾向内部调解,不轻易诉诸法庭。

——摘编自冯兵《中西方对比视角下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优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国家治理上的差异。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建言献策。
2024-05-30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征引孔子的说法:“天无二日,民无二王”,面对“天下恶乎定”这个问题,孟子说“定于一”。墨子的政治梦想是“尚同”,建立一个层级鲜明、纪律严厉、绝对整齐划一、消灭个性和多样性的社会。老子认为,宇宙的本质是“一”。他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韩非子认为“一栖两雄”“一家二贵”“夫妻持政”是祸乱的原因。

——摘编自张宏杰《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

材料二   边疆之得失,实关一代王朝之兴衰,关系当代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边疆不断统一的过程,实际就是中国疆域形成的过程。清以前,历代以长城为限,实行华夷分治,始终没有完成对边疆的真正统一。至清,破除千百年来“华夷之辨”的民族观,提出华夷一体、“中外”一家的新“大一统”理论,废长城,合内地与边疆为一国即中国,在边疆设治,与内地一体化,统归中央集权管理体制,实现对边疆的完全统一,中国及其疆域告成。

——摘编自李治亭《论清代边疆研究的三把钥匙》

(1)概括材料一中先秦时期思想界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在民族管理观念上的进步性,并分析其意义。
2024-05-3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五校(清新一中、佛冈一中、南阳中学、连山中学、连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8 . 北宋神宗时期,创立了免役钱等新税种,大多直接向农民征收货币。南宋时期,又进一步向农民征收折帛钱,中央政府的货币收入进一步增加。两宋政府的这些举措(     
A.为的是减轻农民的负担B.提升了农业商品化程度
C.满足了商业发展的需要D.解决了政府财政性危机
2024-05-3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五校(清新一中、佛冈一中、南阳中学、连山中学、连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疏议》继承了此前数百年的成果,分列为名例(刑罚制度)、卫禁(关于保护皇帝人身安全、国家主权与边境安全)、职制(国家机关官员的设置、选任、职守以及惩治)、户婚等12篇,《唐六典》对其内容作了简洁准确的说明:“凡律以正刑定罪”,即有关犯罪和处罚的法律规定。《唐律疏议》开篇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晨昏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因此在关于斗、杀、伤等的规定中,同一种行为甚至可能出现“尊长不坐、卑幼处斩”的判罚。当然,《唐律疏议》和唐代其他形式的法律均由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和它的代表皇帝发布。

材料二 (罗马)帝国五大法学家的部分学说经整理后,集中于《法学阶梯》、《学说汇纂》中,可直接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法学阶梯》共4卷,第一卷是关于人,即关于私法的主体的规定;第二、第三卷是关于物的规定,即有关财产关系,如继承和债务;第四卷是关于契约和诉讼程序的规定。《法学阶梯》开篇说:“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法是善良和公正的艺术”。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法学阶梯》随帝国衰败而逐渐湮没,但该书中关于契约、债务、买卖、租赁、合伙等规定成为后来资产阶级制定民法所借鉴的蓝本。

——均摘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律疏议》颁布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学阶梯》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即癸卯学制。癸卯学制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管理通则等做了具体规定,直接把“尚武”与“忠君”“尊孔”“尚公”等内容定为教育宗旨。清政府这一举措(     
A.标志着科举考试制度被废除B.标志中国选官制度进入新阶段
C.以巩固君主专制为主要目的D.标志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