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王权演变趋势图

材料二   雅典是古希腊文化的中心。克里斯提尼改革后,民主逐渐成为雅典公民生活的准则。在伯里克利时期,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政治制度和管理方式。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为西方送去了政治文明的曙光。

——摘编自杜常生《民主的古今之辨——以雅典和美国为例》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王权演变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王权变化的社会环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雅典古代民主对美国现代民主的影响。
2024-05-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家族组织与国家政权组织合而为一、形成宗法等级制国家。古希腊罗马的家族组织被打碎,建立了纯粹的地域国家。这影响了东西方治国模式的不同。西周崇尚礼制,礼涵括了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三个方面,以制度层面为主,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规范。西周的礼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开始突破狭小的部族组织的局限,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字、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它使一个来源多样、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罗马法的发展反映了罗马人依法治国的观念和罗马人崇尚法治的意识。罗马法在治理国家和协调社会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王和《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等

材料二   罗马人所关注的是将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资源——人,引进到罗马政体之内,因为他们需要军事武力来扩张。这与希腊对公民权相当限缩,不愿与他人分享的观念十分不同,这使得希腊城邦永远都是小型社区,而且往往越来越小。

——波利比阿《罗马帝国的崛起》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欧洲不同的治国模式,分析这两种治国模式在各自历史发展中的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的区别,分析这种区别造成了怎样的结果?
2024-04-2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近代早期的英国,粮食短缺和饥荒频发,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乡绅阶层积极探索救荒知识。除了执行中央救荒命令外,乡绅通过采取补充性的其他举措,对中央政策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乡绅积极撰写农业科学书籍,致力于改良农耕技术。萨洛普郡的乡绅理查德·加德纳,在1599年发表的救荒小册子中,建议民众种植芜菁、胡萝卜等果蔬作物和充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以扩大食物来源,应对粮食短缺的状况。面对农业歉收和饥荒问题时,各阶层的人都应远离“不必要的浪费和肆意挥霍”。普拉特建议人们在饥荒时期“应该吃硬的、陈腐的或磨碎的面包,这样一条面包的饱腹效果相当于两条新面包”,还推荐将食物浸泡后再食用,这样可以减少人们每日、每顿饭消耗食物的数量。他们极力向英国民众介绍和传播其他国家的求生方法,展现了他们开放的心态以及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这些救荒知识,对17世纪中期英国在欧洲率先摆脱饥荒的困扰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冯雅琼《近代早期英国救荒知识的产生及传播——以乡绅为主体的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早期英国乡绅救荒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早期英国乡绅救荒的历史作用。
2024-04-2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大学与时代】

材料一   中古后期,西欧大学主要由学者们自发形成和组织,受救皇控制,50%以上集中于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南部,其教学与研究以经院主义哲学为核心,辅之以医学、法律等专业学科。14—16世纪,国家或民族教会创办的大学迅速增加,许多城市也在原主教学校、法律学校等的基础上相继成立大学,其分布范围向整个欧洲扩展,希腊语、修辞学和文学等“博雅课程”被认为能“发展那些蕴涵于人身心之中的最高才能”,而日益受到重视。

——摘编自易红郡等《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西欧各国政府新创办了各类国立农学院、高等商学院及多科性技术学院等一批新大学,主要训练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拿破仑还授予巴黎多科工艺学校“为了祖国的科学与荣誉”的旗帜。此外,企业家也创立或资助了一批大学,如欧文斯创办的曼彻斯特大学。牛津、剑桥、巴黎等传统大学在古典学科与神学之外,加强了对自然科学课程的研究。各大学相继设置了图书馆和实验室等研究设施。此外,大多数大学中兴起了诸如德意志“青年协会”式的学生组织,号召“民族团结”“为祖国服务”,反对犹太主义与斯拉夫主义。

——摘编自贺国庆《高等教育的重大转折——工业时代欧洲大学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14—16世纪西欧大学新特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西欧大学出现的新变化并评价其历史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古代一种独特的地区合作关系,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是遵从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处理对外关系的一种行为方式,其涵盖的范围主要有东亚和东南亚等广大地区,这种方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了1500年左右。

——摘编自伍庆玲《朝贡贸易制度论》

材料二   在朝贡贸易制度下,朝贡国所“贡”之物与宗主国中国所“赐”礼品的价值经常是不等价的。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明知这是“亏本买卖”却乐此不疲,其根本原因在于政治需要,目的在于维系宗主国与朝贡国之间的宗藩关系,以体现中国的大国地位。

——摘编自蔡天新、黄花《明代的朝贡制度特征与海上贸易发展》材

材料三   朝贡贸易制度在清代后期开始走向解体并最终崩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这个体制本身来说,随着区域之间交往的密切,以及交往范围的扩大,这样一种日趋保守封闭的地区国际合作机制注定会被历史所洶汰。

——摘编自伍庆玲《朝贡贸易制度论》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朝贡贸易制度崩溃的背景及其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5世纪以来,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业已产生,并且形成了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城市的工商资产阶级和在农业中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新贵族共同受到封建行会制度和国王推行的垄断制度的束缚,在政治上又处于无权的地位,他们强烈要求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是“君权神授论者”,认为议会是靠国王的“恩赐”才存在的,当他们发现议会难以驾驭时,就解散议会。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之后,约翰·洛克回到英国。1690年,洛克出版了《政府论》。历史学家们认为,洛克是受命为光荣革命提供理论依据,证明其正当性。但实际上,《政府论》写于1682年或1683年,只是当时未发表而已。洛克摧毁了专制主义的思想基础,他认为主权在民,并且主权不能转移给任何人。因此,一位君主宣称拥有绝对君权站不住脚。政府应关注议会具有的立法权;国王是议会通过的法律的执行者。詹姆斯二世由于奉行有悖于国家利益和价值观的政策和做法而失去了国民的支持。

——摘引自[美]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材料三   资本主义的发展,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又造成“中产社会渐渐都沦为无产者”,“社会上困苦的失业者已普遍都会与乡间了”。人们因之而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制一面固然增加富力,一面却也增加贫乏。”20世纪初年努力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人物,就已经表现出追求资本主义,同时又向往比资本主义更合理的社会制度这样一种矛盾。这种矛盾因中国人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资本主义危机而加深。因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社会的黑暗苦痛而加切。时光迁移,潮来潮去。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

——摘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运用唯物史观,阐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结合所学,指出“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破坏了哪些由《大宪章》确立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说明洛克“摧毁了专制主义的思想基础”的理由,结合所学,说明启蒙运动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掀开“另一页”的角度,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摘编自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摘编自《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思考科举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税法的新变化、作用。
2023-12-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民主政治背景下,戏剧在公民教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公民集体观剧的过程和对戏剧的品评经常被视为大型的参政模拟现场。民众乐于记诵戏剧内容,并得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使用剧中流畅的表达和优美的修辞,甚而借模仿戏剧朗诵来锻炼自己的演说能力。柏拉图认为,“用这些故事塑造他们的心灵,比用手去塑造他们的身体还要仔细”。对于古希腊戏剧观众而言,他们所记住的不仅仅是戏剧人物的言谈和修饰,同时还有戏剧台词的内在逻辑结构,他们通过模仿剧作家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全剧末尾,歌队尽管受到神的警告,却依然心甘情愿地陪着普罗米修斯堕入地狱,“普罗米修斯在雷电中消失,歌队也跟着不见了”。今人阅读剧本时,凭借共情与想象力依然能够体会到剧场中心灵的震撼。

——摘编自颜欣萌《古希腊戏剧与公民教化》

材料二   清代戏曲塑造了一大批忠于国家、敢于谏诤、智勇双全的忠臣,孝顺父母、兄友弟恭、光宗耀祖的孝子,坚贞不屈、聪慧贤达的节妇,以及侠义相助、信义行善的义夫。随着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巩固,政府对民众的伦理道德要求更加严苛,“绝对道德”精神愈加明显。如在唐英的《芦花絮》中,闵损为打消父亲休妻的决定,不惜将错处全归为自己,甚至愿以死明志。清代禁毁戏曲成为一种制度性的查禁,如康熙十三年,礼部复魏象枢上奏禁止刊卖淫词艳曲;乾隆元年,工科给事中闾纮玺奏请严禁京畿演戏。此外乾隆时期曾令办理纂修《四库全书》处、军机处两处机构参与到禁毁戏曲剧本的活动中,这也是历史上首次设立专门机构查禁戏曲。

——摘编自周妙中《清代戏曲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同时,党和政府特别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各级政府果断禁绝娼、赌、毒等社会痼疾,迅速涤荡了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与此同时,党领导开展了广泛的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运动,大力推动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除旧布新,开展了大规模扫盲和扫除封建迷信、改革陈规陋习等移风易俗活动,得到亿万群众的热烈拥护。

——摘编自胡昌勇《中国共产党精神文明建设的百年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戏剧在公民教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戏曲的社会教化不同于古希腊戏剧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显著优势。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刑罚的发展历程而言,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具有代表性的为奴隶社会的旧五刑制度与封建社会的新五刑制度。公元前167年,汉文帝改革刑法制度,基本上废除了奴隶社会的旧五刑体制,将肉刑改为笞刑,同时改无期为有期。至汉景帝时,笞刑制度进一步完善。隋文帝提出“绞以致毙、斩则殊形,除恶之体,于斯已极”,至此,包括笞刑、杖刑、徒刑、流刑与死刑的封建新五刑制度正式确立。虽然宋元明清各朝对刑罚制度均有所创新,但在整体上,其刑罚均以新五刑制度为基础。虽然严刑酷法一直存在,但慎刑、恤刑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摘编自杨丽娟《古代中国封建刑罚“文明”之思想原因》

材料二   “神判法”是中世纪前期欧洲流行的司法审判程序,它起源于日耳曼民族的习惯法程序,又与教会关系紧密,强调当人类无法通过自身的智慧来判断嫌疑犯是否真正有罪时,法庭更多的是期冀于获得来自上天的指示等。神判法往往在特定的场合进行,包括某些被指定的教堂、国王的庄园以及某些特定的法庭,主持审判的人通常是国王委派的官员和教士。

中世纪神学家阿奎那(12251274)认为,法律的本质是受理性节制的意志,人的理性要求“过一种有德行的生活”。道德生活要求实行私有制,因为私有财产权是上帝批准的。他把法律分为四类:永恒法、自然法、人法、神法。其中永恒法是最高的法,代表上帝的理性,适用于整个宇街,人法即是统治者颁布的法律,它需要服从永恒法、自然法和教会颁布的神法,如果人法与它们相抵触,那么人法特不再是法。

——摘编自盛宏意《中世纪欧洲神判法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刑罚体制发展的趋势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封建刑罚“文明”与欧洲封建法制文明的不同,并分析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
2023-12-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人才选拔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55年底英国政府接受《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

材料二   西方文官制度从产生到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表明,其基本内容和特点是一致的,如对职位进行分类;“考绩制”的广泛运用;重视对文官的培训;文官制度法制化;恪守“政治中立”原则;讲求“职业道德”等。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

——摘编自刘然《西方文官制度与我国公务员制度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西方文官制度和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区别并指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