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急需一笔贷款来巩固其统治,于是向英、法、德、日等六国提出贷款要求,后者同意向袁世凯贷款,但前提是中国政府拿盐税收入作抵押。1913年盐务稽核所的建立是中国盐税主权丧失的主要标志。民国初期,北洋当局公布了盐税改革章程,增添了正税、截留盐税和各类附加税。这次盐税改革不但没有去除积弊,反而造成了盐税制度的混乱状况。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为了取信于异邦财阀,承担了北洋政府期间的外债。为了摆脱经济贫瘠的局势、填补财政赤字、均衡预算,南京当局不断地向英美等国乞贷。旧债加新债,使得债台越筑越高。1927年,古应芬取消盐务稽核所,由财政部设立盐务处,后更名为盐务署,掌管全国盐政。孙科继任财政部部长后,保留盐务署并恢复了盐务稽核所,同时改变了由外国人掌握实权的现象,使职员全部由华人构成。1928年,南京政府提出了统一税率的主张,后又提高了盐税。19315月,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颁布了《盐法》,涉及改革运销、统一税率。1934年,南京政府的盐税收入已经达到两万零六百七十万元。从1927年到1936年的盐税收入增长了十倍。

——摘编自纪秋颖《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盐税改革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盐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盐税改革的积极影响。
2022-04-1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中期,经过改革,关税已经完全从国王个人收入中分离出来,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同消费税和土地税成为英国常规税收和主要的财政来源,形成了稳定的复合税制。税收征管方式也由包税制转为政府直接征收,税收人员主要是采用专业聘任制度,不仅需要通过书面和实地考核,还要经过一段实习期,薪水与分工及工作强度挂钩,在晋升的每个阶段都需要进行严格考核。税收结构根据经济发展和国家需要在不断优化、调整,18世纪中期,税收收入中以消费税和关税为主体的间接税比例已经超过了直接税。这一稳健且高效率的现代税收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张荣苏《论英国现代税收制度的确立》

材料二   中国税制体系近代化的步伐始自清末,尽管政权不断递嬗与更迭,但近代税制改革却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即都致力于以直接税为主的新税种的移植。晚清时期,各新税种的引入主要停留在观念层面上。北洋时期建立了由直接税和间接税组成的税制体系,不遗余力地增加新税种,致使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南京国民政府组建伊始,就非常关注其赖以维持生存的财税问题,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随着东南沿海沧陷及海关被侵,政府财政收入锐减,特别是1945年后,国统区的经济几陷崩溃。为筹措军费弥补赤字,国民政府加紧苛捐杂税的征收,民众怨声载道,税源渐趋枯竭,中国近代的新税制改革也走到了尽头。

——摘编自梁凤荣《新税引入与中国税收法律体系之近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税制改革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税制改革与英国税制改革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022-06-1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材料   甲午战争失利,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转折点。相较于“专用西法”的日本军事的飞速发展而言,中国无疑已经落后了。迫于内外压力,1901年光绪帝下诏宣布:“武科一途,本因前明旧制,相沿已久……著即一律令永远停止。”张之洞主张通过仿效开办军事学堂,大量培养中下级军官,鼓舞士气,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与此同时,袁世凯在小站练兵编练新式陆军之际,兴办起一系列随营武备学堂。这一时期的军事学堂结束了以往各自为政、混乱不堪的局面,军事教育开始走向正规化、制度化。为了统一各学堂的学制和教学,清廷开始着手建立军事教育管理机构及军事教育体系。为了满足新军扩编对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清政府广泛设立新式军事学堂,并积极派遣留学生赴外学习。辛亥革命前,军人的文化知识和军事教育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军人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已经登上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

——摘编自甘少杰《清末民国早期军事教育现代化研究(18401927)》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军事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军事教育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材料   为了规范货币市场,弥补政府开支和军费不足,南朝萧梁政权于建国之初(502年)铸造“大样五铢”和“公式五铢女钱”两种新铜币并行流通,但实际上流通领域中“太平百钱”“对文钱”“丰货钱”等古币仍被广泛使用。结果,“唯京师及三吴、荆、郢、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梁武帝喾通四年(523年),又发行铁钱,并禁止铜钱流通,造成了铁钱堆积如山,“物价腾贵,交易者以车载钱,不复计数而唯论贯”。临贺王(548-549年)、简文帝(550-551年)、豫章王(551年)在位期间,铜币和铁钱并用。梁末重新制作“二柱钱”和“鹅眼钱”。“两柱重而鹅眼轻,私家多镕(熔)钱又间以锡铁”,货币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民怨沸腾,加速了萧梁政权的瓦解。

——摘编自薛平拴《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发行与流通》


(1)根据材料,概括南朝萧梁货币的流通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萧梁政权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2022-03-26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初杂役由里长依据黄册所登户等,量户因事点差。然法久弊生,富户豪民用各种手段逃脱杂役,所有差役大部派给中户、下户充当,下户贫困难堪,纷纷逃亡。明英宗正统八年.江西按察金事夏时在江西创行均徭法,明孝宗时正式在全国推行。均徭法改革首先是把那些有定额、有定期的常役从杂役中独立出来.冠其名曰均徭,自此明代徭役正式区分为里甲正役、均徐、杂泛差役三类。均徭法要求"里甲除正役照黄册应当外,又别另编造均徭文册,查勘实在丁粮多寡,编排上中下户,量计杂泛重轻等事金定,挨次轮当"。均徭审编周期方面,"南北直隶及各省地方均徭,其审编之法,有一年一编者,有二年一编者,有三年一编者,皆因时地之不同,繁简之不一,轻重之不等,固难执一隅而议拟也"。正德年间又出现银差和力差之分,银差即徭役折银交纳,一般来说,力差多为重役,由上户承充,银差多为轻役,由下户支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银差日增,力差日减的趋势。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均徭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均徭法改革的影响。
2022-03-2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高三3月全过程纵向评价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代,漕粮由地方官征收于民,再交兑漕运部门运抵京城,历时近一年。从仓储、运输、损耗加之行政成本,使得漕粮运费远高于米粮本身价值。咸丰年间,因战乱兵婴影响,漕粮运输愈发困难。咸丰七年(1857年)湖北军务大体告竣,但仍需为省内及入江皖作战各营提供饷需,湖北巡抚胡林翼开始在湖北主持漕务改革。各州县将漕粮改折银钱征收,除部分截留充军饷外,滑折银分批运抵京师。同治末年起,湖北在漕粮折征基础上,每岁由招商局于江皖等地采买海运米三万石,由沪海运至津,交兑通仓。南方省份普遍进行漕务改革,这反映出近代不计成本的“贡赋逻辑”逐渐被改变。

——摘编自周健《改折与海运:胡林翼改革与19世纪后半期的湖北漕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林翼在湖北推行漕务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各省漕务制度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初年,晋商改营票号业渐行高涨。以日升昌为代表的山西票号开创了人身顶股制,将总经理和部分职员的劳动力作为股份,一股以一分计,一分等于十厘,到合帐的时候按股份的多少参与分红。票号财东坚持疑人莫用,用人莫疑之道,经理一旦聘用则委以全权,财东日常不问号事,只有年终结算时经理才向财东汇报营业情况。票号一般录用本乡本土之人入号,外省之人,绝对拒用。晋商实行票号密押制度,山右巨商,所立票号,法至精密,人尤敦朴,信用最著。

——摘自微博《明清晋商制》

材料二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在中国纷纷扩建或新设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清朝末年,政府设立户部银行,希望票号出钱出人。晋商害怕外省人借机插手票号,予以拒绝。个别晋商主张各大票号联合出资,成立近代银行,也遭否决。辛亥革命后,山西各票号放出之款无法收回,运往南省资金大多丧失,存款却纷纷来取,清廷提银刻不容缓,导致无法周转,蒙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倒闭。

——景占魁、冯素梅《晋商衰落原因的历史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西票号的经营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山西票号走向衰败的原因。
2022-03-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2年,国有企业开始试行劳动合同制度。1984年,北京市供销社改革用工制度,对新招收的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规定合同工必须具有高中文化程度,招工坚持张榜公布、择优录用原则。19867月,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等改革劳动制度的四个规定,标志着劳动合同制度的正式建立。从90年代初开始,劳动合同制推行速度加快,国家要求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实现企业用工的动态化管理,通过完善用工制度,以岗定编,富余人员、闲散人员实施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全员劳动合同制,打破国有企业职工能进不能出和能上不能下的弊端。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与《职工带薪年假条例》正式实施,开启了中国劳动法律的新时代。

——摘编自刘斌《中国国有企业用工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有企业劳动合同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有企业劳动合同制度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思想宝库中,乡村建设思想不仅源远流长且异常丰富。比如:以民为本思想中的民水君舟、民贵君轻、民为邦本的思想;中国农业经济思想史中蕴涵着大量农村发展管理的思想,如孔子“使民以时”“敛从其薄”的思想,《吕氏春秋》对重视农业意义、违反农业规律恶果的阐述,以及关于农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思想。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新乡村建设的兴起,源于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这一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可以看成是对二元体制和政策的一次矫正。它是以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为中心的经济制度格局的重构,以提高农户和村集体的生产经营能力为出发点,以发展农业、乡镇企业和建设小城镇为基本内容,并且与撤销人民公社三级体制、恢复和重建乡镇人民政府、实行村民自治制度等基层组织体制改革结合在一起的。随后40年的改革发展,奠定了我国农村总体小康的制度和物质基础,确立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起点。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华南、王海珍等《中国乡村建设百年流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村建设思想的内容,并简析其不断丰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新乡村建设的特点。
2022-06-2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武学初置于仁宗庆历年间,但随即招来众多非议。在重文轻武的风气下,官僚士大夫认为没有必要单独设立武学,让读书人讲习武事。建学以后,报考者也寥寥无几。因此创置仅三个月,即遭废罢。宋神宗熙宁五年,复置武学。学生以一百人为额,选文武官知兵者为教授,并在武学中推行三舍考选法。武学生在校学习诸家兵法(元丰中,颁行《孙子》《吴子》《六韬》《三略》《尉缭子》《司马法》和《李卫公问对》,作为武学教材,合称“武经七书”),同时由教授官讲授历代用兵成败事迹,并接受忠义气节方面的教育。此外,还要学习阵法、武艺。武学之设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尚属首次,在当时虽未能完全达到培养和造就大批军事人才的目的,但其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推行武学教育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武学教育的主要特点。
2022-06-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