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淮南子》载:“禹之时,以五音听治。悬钟鼓磬铎,置昭,以待四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寡人以义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这主要表明,禹
A.制定了完备的礼乐制度B.注意倾听民众的声音
C.利用宗法思想进行统治D.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2021-03-28更新 | 376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福建卷)03
2 . 周厉王改变周、召二公"世为卿士"的惯例,起用有经济、军事专长的荣夷公和虢公长父,还实行国家"专利"制度,对贵族占有的山林川泽征收专项责赋。这些改革
A.废除了传统的分封制度B.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加速了社会制度的转型D.触动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夏、商统治者极力宣扬“天命”“天罚”等思想,而西周统治者认为“惟命不于常”主张“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提出了天命转移的“以德配天”说:这一变化表明
A.神权思想体系的崩溃B.伦理政治开始兴起
C.德主刑辅理念的成熟D.对“天命”的质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商代晚期,“公”是商王对其旁系亲属的称呼。周初承袭殷制,除了王室贵族有凭血缘关系而称“公”者外,王还常把“公”这个称号授予功臣,以此凸显周王室与他们之间兄弟般的密切关系。这表明,当时
A.商朝制度被周完全承袭B.基层管理不再依靠血缘
C.政治统治借助人伦秩序D.王权受到族权严重制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尚书》保存了西周初期一些重要史料,其中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等记载,这反映了
A.民本思想源远流长B.儒家思想已经形成
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君也。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卿、大夫、士者,图事之臣也,不任贤,无以治天下之事”。这表明殷周时期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混乱现象B.家国同构的政治特色
C.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关系D.世袭和选贤同时并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尚书》记载:“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欲至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这反映了当时
A.初具以民为本观念B.儒学居于统治地位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先秦古籍记载:黄帝、尧、舜等五帝后期,邦国林立,“野无遗贤,万邦咸宁”(《虞书-大禹谟》)、“明明我祖,万邦之君"(《夏书五子之歌》)。据此可知,五帝后期
A.已具有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B.建立了完备的国家管理体制
C.奠定了周代分封制度的基础D.形成了严重的分裂对抗状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王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西周晚期,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言论。这说明当时
A.宗法分封制取代禅让制B.具有原始民主传统
C.君王权力遭到严重削弱D.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10 . 如表为不同史籍对西周初年王监制度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
记述出处
将商代王畿分为殷、东两部。分封纣王之子武庚,用以维持股商祭祀,封管叔于东,封蔡叔、霍叔于殷,让他们监督殷商旧臣。《逸周书》
商代王畿分为邶、鄘、卫三部,分封武庚于邶,管叔于鄘,蔡叔于卫,让他们监督殷商旧臣,谓之三监。《汉书》
分封武庚于殷京师。将商代王畿为邶、郦、卫三部,使管叔、蔡叔、霍叔为三监。自纣城以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诗谱》
自商朝都城以东为卫,管叔监之;以西为鄘,蔡叔监之;以北为邶,霍叔监之,是谓三监。《史记》

A.三监指的是管叔、蔡叔、霍叔B.商代王畿分为邶、鄘、卫三部
C.三监制度有效镇服了殷商旧臣D.三监制度与分封制度相辅相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