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代名将狄青虽官至枢密使,却因出身行伍而备受歧视,共事的韩琦对他多次羞辱。狄青慨叹,“ 韩枢密功业官职与我一般,我少一进士及第耳”。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宋朝(     
A.积贫积弱局面持续B.“崇文抑武”国策
C.宰相权力严重削弱D.理学观念影响政治
2022-12-02更新 | 344次组卷 | 16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史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正因这一规定,所以当时没有出现宰相兼枢密使的情况。宋初规定权臣不能兼任两职,意在
A.抑制朝中武将势力膨胀B.防止大臣权重而威胁皇权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3 . 宋太宗时期,宰相有9人,参知政事有23人,枢密使有4人,知枢密院事有3人,枢密副使有 12人,同知枢密院事有7人,签书枢密院事有5人,三司使有22人,除去重复任职者,参与这个宰相群体的有55人。宋太宗的这些措施
A.激化了君相间矛盾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意在防范宰相专权D.缩小了地方的行政权力
2021-01-03更新 | 739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宋夏金元的政权及统治-纲要上-素养测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代,宰相等重臣拟定谏官候选人名,而皇帝掌握最终定选之权,皇帝“亲阅人才”,圣断后经由中书除授、侍中封驳方能定案。谏官拟定,皇帝以“御笔”“手诏”等形式公之于众。由此可知,宋代的谏官选拔制度(     
A.强化了君主的权力B.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C.转移了权力的中心D.形成了对政府的制约
5 . 宋开宝元年,开国功臣、户部尚书陶谷的儿子陶邴高中第六名。考试后,太祖令参知政事薛居正对其进行复试,合格后乃赐及第,并下诏规定,凡是官二代考科举必须在中进士后进行复试。宋太祖此举
A.防范权贵对皇权的威胁B.促进北宋社会阶层固化
C.激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D.实现了科举的公平公正
2022-01-24更新 | 31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中国历史上某时期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可能出现于
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
7 . “五花判事”是一种唐宋制度,即军国大事由中书省商讨,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所署意见由中书侍郎、中书令审覆后,交门下省驳正,然后由尚书省颁下执行。据此可知,“五花判事”的实行
A.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B.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导致了政府机构的臃肿D.提升了政府决策的合理性
2022-06-15更新 | 30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联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代以文书御天下,“堂札子”(宰相处理政事的文书)在宋代文书中较为常见,它由唐代的“堂帖”发展而来,最初由宰相独立使用,宋太宗以后“堂札子”一律须经“奏请”方能下行。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专制皇权的强化B.相权分散的趋势
C.中枢机构的异化D.行政效率的提高
9 . 宋代宰相杜范认为:“凡废置予夺,(君主)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给、舍得以缴驳,台、谏得以论奏。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己为天下,虽万世不易可也。”这反映了宋代
A.君主专制得到加强B.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宰相试图限制君权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2022-02-12更新 | 593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2月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