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6 道试题
1 . 宋代的政治制度,除官职之外,另有所谓“差遣”。也就是说,有官职者未必有权,必须由皇帝别敕“差遣”,才能治其职掌范围以内的事。纵使是宰相的分内之事,皇帝也可以别遣他官办理。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
A.目的是使职官与“差遣”制衡B.旨在削弱宰相的权力
C.体现了以小制大的政治智慧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宋人对饲养调教动物颇感兴趣,涉及多种飞禽走普及昆虫蛇类。朝廷常顺应民意,将外国朝贡的大象驯化后令其在京师进行表演,吸引市民围观,寄寓宣传教化之义。这一做法凸显了
A.宋代经济的繁荣B.程朱理学的世俗化
C.君主统治的谋略D.市民生活的丰富性
3 . 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机构沿革的是
A.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
B.中外朝制→郡县制→二府三司制→设立军机处
C.三公九卿制→郡国并行制→设立内阁→二府三司制
D.三省六部制→中外朝制→行省制→郡县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唐后期至五代时,枢密使一职先是以宦官充任,曾一度左右宰相任免,插手皇帝废立,后多为武将,权倾将相。宋初,枢密使多以文臣出任,专掌军政,与宰相分权。宋初统治者此举意在
A.削弱宰相权力B.结束藩镇割据C.防止权臣乱政D.提高行政效率
2022-05-12更新 | 547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元丰改制,宋神宗强调祖制,他说:“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兵部),故专命官统之,互相维制,何可废也?”因而唯独把枢密院这一机构保留下来,照例用文人充任。这表明元丰改制
A.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B.沿袭了重文轻武政制
C.背离了改革者的意愿D.政治制度变革不彻底
2022-04-28更新 | 28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宋初对“陈桥兵变”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太宗此举意在(     
A.美化并维护宋太祖权威B.促进官方史书的修撰
C.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D.彰显中央政权的合法性
7 . 《水浒传》开篇云:“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只见班部丛中,宰相赵哲,参政(即参知政事)文彦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作者的叙述折射出宋代(     
A.财政问题困扰统治B.中枢权力的演变
C.政府注意赈灾抗疫D.农民起义的频发
8 . 唐代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宋代则不抑兼并、田制不立。而在政治上,唐代建立皇权之下高度程式化运行的三省六部制,地方从零星出现到系统化实行的使职差遣制等,而宋代以“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的治国共识,出现以文制武,文人治天下的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
A.实行从平等到效率的转变B.实行从效率到平等的转变
C.经济政治制度的背离现象D.宋代民主政治的初步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公元964年春,宋太祖赵匡胤为宰相赵普置副,以枢密直学士、兵部侍郎薛居正、吕余庆兼任参知政事,不宣布诏令、百官朝会不领班、不掌印、不升政事堂。这表明宋初参知政事的设置
A.改变了宰相位高权重的地位B.有利于中枢机构日常政务的处理
C.形成“二府三司”行政体制D.使宰相数量不断增多分散了相权
2021-05-13更新 | 620次组卷 | 17卷引用: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纲要上-2023届高三一轮必做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