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屈原在《离骚》中批评夏后、羿、浇、桀、纣等统治者荒淫无道、不修德行、赞扬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德行高迈,因此受到上天的帮助。屈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反映出战国后期(       
A.儒家思想成为主流的意识形态B.楚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C.德行成为评判人物的唯一标准D.文化交融的趋势增强
2 .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法律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
A.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B.两者都认为人性是自私的
C.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D.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
3 . 荀子说:德行必须与职位相称,职位必须与俸禄相称,俸禄必须与作用相称。从士以上就必须以礼乐制度去节制他们,对百姓就必须用法度去统制他们。这表明荀子
A.强调社会等级和谐B.要求重构社会秩序
C.注重维护伦理纲常D.主张实行礼法并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墨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日: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上之所非,必皆非。”与该观点最相近的是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B.“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曰:“苛政猛于虎”;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老子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韩非子言:“上无道揆,下无法守”。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的思想流派
A.思想主张趋于统一B.富于社会批判精神
C.民本思想成为主流D.体现统治者的需求
2020-12-01更新 | 1047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被司马迁归本黄老、被刘向看作名儒。被今人称作是展现儒法之争的著作《盐铁论》认为:文学与贤良代表儒家,大夫与御史代表法家。东汉王充在《论衡·程材》中用“法家”一词指代法令或法律专家。据此可推知,法家
A.与儒家对立而失势
B.思想内容较庞杂
C.因提倡法治而闻名
D.在先秦并未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韩非子·五蠹》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则故事表明,韩非子主张
A.加强君主集权
B.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C.“事异则备变”
D.勤劳耕作,不要好高骛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韩非子认为人类利益的需要尤其是私利乃是推动历史转变的原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的历史观
A.正确阐述了历史发展变化的根源
B.体现唯物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思想
C.有利于民众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
D.揭示了道德败坏任性堕落的现实
9 . 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2019-01-30更新 | 4535次组卷 | 8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我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以下主张中与其思想相一致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尚贤、节用”B.“齐物、逍遥”“无所恃”
C.“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D.“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