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道家和儒家思想中,道家主张“自然之道”,强调天道无为;儒家主张“君子之道”,更强调社会伦理。这两者所说的“道”都注重(     
A.重建等级秩序B.强调道德标准C.维护统治行为D.规范个人修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汉书·艺文志》言“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然而先秦诸子虽“各引一端”,但其思想旨趣却有相通之处。以下论述体现了(     
著作相关论述
《孟子》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吕氏春秋》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不得休息。
A.尊崇天子的意义B.诸子思想的统一
C.社会转型的诉求D.中央集权的确立
3 . 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周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     
A.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B.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
C.形成了较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D.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
2023-02-1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铜梁一中等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材料反映的主张是(     
A.兼爱B.仁政C.法治D.无为
5 . 老子认为“民之饥,以其上取食税之多”;孔子叹“苛政猛于虎”;孟子斥责梁惠王之流“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草”是“率兽而食人”;庄子则揭露国君们“轻用民死”。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吸收各家学说走向融合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D.迎合地主阶级政治诉求
2022-12-03更新 | 796次组卷 | 42卷引用: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也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论政,立行仁与正名二要旨。前者得孟子而大申,后者经荀子而更备。孟子承其教而发为“仁心”“仁政”之论,其说遂愈臻详备。仁心之起,源于性善。至荀子复攻孟子,一反其说,以为人生而有好利,嫉恶之心,耳目声色之欲。性恶之说既立,则礼之必要,不待深辨而已可知。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朕(唐太宗)举贤者,非朕独私,以能益百姓也。我于宗室故人,苟无能,终不得任。“古人云,王者须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故知赏罚不可轻行,用人弥须慎择。”

——引自《新唐书·杜正伦传》《贞观政要》

材料三   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作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式。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仁心”与荀子“礼之必要”的思想依据。结合所学,简述孟子对孔子“行仁”要旨的发展。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唐太宗选官任人的原则及相关的制度建设。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概括毛泽东讲话中提出的基本方针及其背景,概述其思考在探索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作用。②以上海为例,简述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并说明借鉴“先进经营管理方式”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变革。
2022-11-30更新 | 219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主张:“古之治道者,以恬……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信行容体而顺乎文,礼也。礼乐遍行,则天下乱矣”“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该思想家所属流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韩非子》载∶"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未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法家引用这则寓言意在
A.强调趋时更新B.否定等级秩序
C.讽刺不劳而获D.阐释农本思想
9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过程本质上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巨大生命力B.法家思想丧失了至尊地位
C.古代思想的多元化趋势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韩非子》一方面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另一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这反映出,<韩非子》
A.深受荀子人性论的影响
B.主张统治阶级实施“仁政”
C.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
2019-04-03更新 | 482次组卷 | 22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