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西岐周军推翻了当时的殷商王朝,建立了西周王朝,结束了五百年的商朝统治。1917年,王国维在其《殷周制度论》中指出:“中国政治、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在他看来,“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后来又有学者进一步指出,殷周之变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开始,这场变革不仅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而且对中国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王国维《殷周制度论》等


根据材料相关信息,自拟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对材料观点可赞成、可否定,也可另有观点;阐述时须史论结合)
2023-11-2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含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战国时期,某学派提出“相生相胜”的理论。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B.荀子C.邹衍D.墨子
2023-11-2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育英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战国时期, 孟子认为“内则父子, 外则君臣, 人之大伦也”; 韩非子认为“臣尽死力以与君市, 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反映了两者(     
A.阶级立场的不同B.所处时代的迥异
C.治国理念的分歧D.政治经历的差异
4 . 下表是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论述。这反映了当时(       
孟子定于一
《论语.宪问》一匡天下
《吕氏春秋.不二》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
A.统一成为各诸侯共识B.地理学取得了重大成就
C.人们渴望统一的愿景D.思想领域神秘色彩浓厚
2023-11-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社会转型的含义:社会转型指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结构性或根本性的社会变动,它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所引发的超越原有社会模式的全方位、革命性的质变。

社会转型的特点与原因:①社会转型是一个漫长和复杂变迁过程,是对旧体制逐步破除和新体制全面确立;②社会转型是全方位的,涉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多领域;③社会转型的成因很多,而且互动制衡,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


请你以春秋战国为例说明社会转型上述特点,分析其体现出的时代潮流。(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3-11-2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邢台市第一中学图文中心前有一组关于古代思想家的文化柱,其中呈现了儒墨道法四家的政治主张,分别是“为政以德”“尚同尚贤”“无为而为”“以法为本”,其共同的思想主旨是(       
A.为生民立命B.拨乱反治
C.藏之名山传之同好D.成一家之言
2023-11-2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夫大块(自然)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先秦时期既表现出善生乐死的超然态度又主张薄葬的学派应该是(     
A.道家B.兵家C.儒家D.法家
2023-11-2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泉州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春秋战国时期,具有能量、信息的各种士人频繁地在各国、各政治集团,甚至各社会阶层之间交换能量、信息,讲学之风一时遍及各国。这一状况在当时直接(     
A.促成了百家争鸣B.导致了诸侯争霸C.影响了士人崛起D.开启了变法运动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们对当时社会大变革中的许多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主张、愿望和要求。这一时期, “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在学术思想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有阴阳家、名家等。这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大一统”思想虽然形成于先秦时期,但具体付诸实施则是秦汉时期,汉武帝“大一统”思想在第二次出兵调节百越之间矛盾时已经形成,其后,汉武帝将其用于指导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实践的对象首先选择了改变与匈奴的关系。

——摘编李大龙《汉武帝“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及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西汉时期在河西走廊设置的四郡名称,并指出汉武帝派遣哪位人物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要道。
2023-11-2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荣安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汉书》载:“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对以上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百家争鸣实际只有九家学说B.百家争鸣与诸侯争霸兼并有关
C.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相互隔绝D.百家争鸣有利于学术思想统一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