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中国一统”,首次以单一式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及郡县官僚制管辖编民,将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农耕区整合为一体,为汉唐文明的辉煌及辐射周边提供了必要的政治秩序及演进基础。元明清“华夷一统”囊括中土和塞外,形成了华夷多元的复合共同体。元朝肇始的制度、文化、族群复合式的“华夷混一”,到明清时期有了较成熟的“华夷一统”之实。由于元明清“华夷一统”的演进,复合式共同体的中国由“小”变“大”,多民族统一国家、中华文明结构及传统王朝序列等在新时空格局下皆得到了相应的完善升华。

——摘编自李治安《秦汉以降“大一统”秩序的华夷交融演进》

结合史实阐释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2024-04-16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2 . 史载,汉武帝好《公羊》,汉昭帝传《孝经》《论语《尚书》,东汉明帝通《春秋》《尚书》。东汉不少皇帝还亲自讲经,参与诸儒的学术论辩。材料主要反映出(     
A.历代统治者都精通儒家学说B.儒学是治国理政的唯一思想
C.意识形态适应封建统治需要D.士大夫的精神信仰出现变化
2024-04-1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伍被是汉武帝时期淮南王的谋士,他指出:“重装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故交易之道行。”这种历史现象得益于汉代(     
A.中央集权的一统局面B.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C.长途贸易的繁荣昌盛D.工商皆本的思想熏陶
4 . 汉武帝取消了诸侯王铸钱和经营铸钱、盐、铁、酒等的权力,并在许多诸侯国设立了铜官、盐官和铁官。据《汉书》记载,西汉时期先后在27个郡设有盐官35处,在40个郡设有铁官48处。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     
A.抑制了富商大贾势力B.松弛了重农抑商的社会环境
C.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D.不利于应对内忧外患的局势
5 . 西汉“全国分为十三部,其中司隶校尉部及豫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等六部,共计面积仅约占全国八分之一,其人口则占全国百分之六十八以上”,“以豫州一部而言,其面积约占全国五十分之一,而人口则约占全国百分之十三以上”。这是由于上述地区(     
A.位于政治中心B.政治环境安定
C.经济相对发达D.自然资源丰富
2024-04-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班固在《汉书》中指出: “至于蜀卓,宛孔,齐之刀间,公擅山川铜铁鱼盐市井之入,运其筹策,上争王者之利,下锢齐民之业,皆陷不轨奢僭之恶。”据此可知,班固(       
A.反对以欺诈的手段获利B.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C.建议推行均输平准之法D.批判盐铁私营行为
2024-04-09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五)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共同富裕”思想

思想主要内容
“大同”思想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政治民主,社会和谐,一切财产公有,没有私有观念,人人乐于奉献。老子的“小国寡民”以及陶渊明的世外桃花源,也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们无忧无虑生活的社会
“调均”思想孔子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董仲舒认为贫富分化会导致暴敛和动乱,必须“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致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致于忧”。农民起义者,如南宋钟相、杨幺则提出“等贵贱、均贫富”;明末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等
“博施济众”思想在孔子看来,统治者应当帮助和救济天下穷苦百姓,这与大同理想是一致的。墨子主张统治者要做到“老而无妻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命。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管仲提出将弱势群体划分为九类,统治者要专门设立官职,给予其必要的救助

——摘编自马宁《中国古代的共同富裕思想》

材料二   实现共同富裕是自古以来人类的共同理想,直到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描绘,共同富裕的基本轮廓和理想样态才得以科学呈现。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思想,必须始终立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不断把蛋糕做大做好,同时分好蛋糕,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逐步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此外,还要加强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方面发力,不断拓展人民精神生活的文化空间,让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盈饱满。

——摘编自段妍《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与实践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共同富裕”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我国“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渊源。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当代中国实现共同富裕提出合理的建议。
2024-04-0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于单亡降汉,汉封于单为涉安侯”。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浑邪王、休屠王降汉,“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这些举措(     
A.推动了民族交融的进程B.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色
C.反映了汉光武帝的政策D.导致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2024-04-09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姜女的故事原型产生于春秋时期,主要内容如下:

“齐侯还自晋,不入,遂袭莒……莒子亲鼓之,从而伐之,获杞梁……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吊唁)之。(杞梁妻)辞曰:‘殖(即杞梁)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意即在郊外吊唁不合礼制)齐侯吊诸其室。”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齐侯袭莒”

材料二   西汉时期,孟姜女故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庄公袭莒,殖(即杞梁)战而死……杞梁之妻无子,内外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感人……十日而城为之崩。既葬(杞梁),曰:‘吾何归矣?夫妇人必有所倚者也。父在则倚父,夫在则倚夫,子在则倚子。今吾……内无所依……外无所倚……吾岂能更二(即改嫁)哉!亦死而已。’遂赴淄水(即投淄水而死)”。

——(西汉)刘向《列女传·贞顺传》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春秋时期比较,西汉时期孟姜女故事有了哪些变化,并简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认识传说故事所蕴含的历史研究价值。
2024-04-0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广西贵州省高三下学期“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甘肃敦煌莫高窟45窟盛唐《胡商遇盗图》壁画。正中有一榜文,描述了当时丝绸之路上,西域胡商遭到不法强盗拦路抢劫,商人们不慌不忙,双手合十念颂观音名号。强盗虽仍一手持刀,但另一手已作出“不要”的手势,示意放行,商人们得以平安通过。该作品体现了(     
A.佛教传播保障了丝路的畅通B.唐代对丝绸之路的管理失控
C.中亚商人垄断中西贸易往来D.艺术价值与史学价值相统一
2024-04-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