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1 道试题
1 . 明朝某位思想家反对程颐、朱熹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的方法,认为应在自己内心中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由此他提倡(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工商皆本
C.致良知D.经世致用
2 . 王夫之主张:“政之善者,期以利民;而其弊也,必至于厉民。”王夫之把“无利于国,无补于民”的执政称之为“稗政”,将“病国虐民”的残暴手段称为“苛政”。他还提出:“人也,即天也,天视自我民视者也。”王夫之的主张(       
A.突显了经世致用观念B.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
C.论证了勤政的重要性D.展示了社会治理途径
3 . 明代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专注“致良知”,认为“良知”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需要重新发现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据此可知,王阳明(     
A.提倡个性自由B.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C.抨击君主专制D.主张工商皆本
4 . 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进道”,认为“道”就存在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     
A.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B.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
C.受到儒家民本思想影响D.开始出现平民化的趋势
2023-12-0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王阳明日:“吾辈今日用功,只是要为善之心真切。此心真切,见善即迁,有过即改,方是真切工夫。”在其制订的《南赣乡约》中,他强调,“尔等父老子弟毋念新民之旧恶而不与其善,彼一念而善,即善人矣;毋自恃为良民而不修其身,尔一念而恶,即恶人矣;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尔等慎思吾言,毋忽。”由此可知,王守仁重点关注(     
A.心学的理论渊源B.乡约的非强制性
C.守善的主观能动性D.基层治理注重相互监督
2023-12-08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部分学校联考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面对明朝中后期“天下事势如沉疴积痿”的局面,王守仁以“正人心,息邪说”“而后天下可得而治”自任。下列项中,属于王守仁言论主张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023-12-08更新 | 356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俞荣根先生就持此观点,认为“黄宗羲的这种主客论讲的是主人和客人的关系”,“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观念所生发出来的主客关系,意为天下是万民的天下,不是君主一人的天下,君主不过是万民请来的客人,不能反客为主,窃天下为己有,而应以万民之生死为职志”

——摘编自赵英《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辨析》

材料二:欧洲文艺复兴的使命之一是摆脱宗教教义的束缚,冲破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烦琐和空疏,把人们的视线由虚渺的“天界”拉向真实的“人间”……从这一意义上说,由“虚’’走向“实”,是欧洲文艺复兴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动向。无独有偶,在中国的明清之际,也兴起了清算明代的!

——冯天瑜《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

材料三: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欧洲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潮分属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社会批判的产品,后者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有些学人将这两种形态的文化等量齐观,显然不太恰当。如果要在欧洲文化史上选择一个段落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拟,无论从产生的背景还是从所包含的内容而言,都以欧洲封建社会存在的最后几个世纪(14〜17世纪&即严复说的西方“古学”转向“新学”的阶段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较为相当。

——冯天瑜《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和文艺复兴的思想家针对“空疏的学风”分别提出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批判对象与文艺复兴不同。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拟……文艺复兴运动较为相当”的理由。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未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试从影响角度加以说明。
2023-12-0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8 . 王阳明认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李贽则进一步提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纵出自圣人……,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这反映出明朝中后期(       
A.二位学者反对格物致知与儒家经典B.儒学思想体系内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C.城市市民阶层兴起促进儒学普及化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儒学体系崩溃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2年版第三套人民币的壹元面值纸币上那个英姿飒爽的女拖拉机手原型人物是粱军,而她驾驶的拖拉机就是“东方红”拖拉机。1947年,17岁的粱军进入中国共产党人创办的乡村师范学校就读。在校期间,梁军积极报名参加拖拉机培训班,她驾驶着从苏联进口的拖拉机成为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50年代中期,随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国家也开始大规模、有组织地开发北大荒。梁军也成为了北大荒建设队伍中的一员。1959年11月,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刚刚投产,就向北大荒国营农场运送了第一批13台“东方红”大型拖拉机。黑龙江省政府找到梁军,希望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开第一台中国制造的拖拉机。

——改编自胡铁华《新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军》

材料二 木兰形象最早来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叙事诗《木兰辞》,该诗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以下作品均是以木兰为原型进行的创作。

时间作品主要片段
明代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花家女子木兰因父亲年老而易装从军,参与征讨黑山叛军的战役,最终凭借高超武艺生擒贼首豹子皮,得胜回朝,后辞去官职与王郎成亲。
1939年电影《木兰从军》木兰从军所去之地为匈奴所在严寒之地。木兰提出“不许贪赃枉法,不许欺侮百姓,不许临阵脱逃,不许徇私舞弊”等军纪。后来,她识破匈奴诡计,大败匈奴。
1956年豫剧电影《花木兰》木兰从军路上,同伴一直抱怨:“为什么倒霉的事,都叫男人来干?女子们在家中坐享清闲。”木兰大声争辩:“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1998年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木兰被发现是女儿身后,被大军遗弃在冰天雪地中,这时的她异常沮丧。宠物木须龙安慰她,她是为了救父亲才到这种地步的,而她回答:“或许我并不是为了爹爹,也许这么做是想证明我自己有本事,这样往后再照镜子,就会看见一个巾帼英雄。”

——改编自刘婷《中西方“花木兰”形象的建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东方红”拖拉机诞生的背景。
(2)从材料二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0 . 王阳明认为,“致良知”学说就是破“心中贼”的一粒灵丹,有点铁成金的功效。即使愚夫愚妇,倘真能“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由此可知,“致良知”学说意在(     
A.提倡个性自由、思想解放B.格物致知以达圣贤之道
C.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D.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